第十章 伶俐人做事細致周到——細節決定成敗(1 / 3)

第十章 伶俐人做事細致周到——細節決定成敗

所謂細節,就是構成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或環境特征的最小的組成單位 。也就是表現事物各種感性特征的具體而細小的材料。細節不是小事情,從一件小時或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和做事風格,細節不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而是用心的體現,是一種認真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注意細節,從身邊做起,小事做起。

[BT1]成功源於發現細節

在商場上,做生意不怕規模小底子薄,就怕不賺錢。很多人總看不起一些小生意,好像要賺大錢就得搞房地產、賣汽車。這種想法其實大錯特錯了,看不起小生意的人最後隻會落得個“大錢賺不著,小錢不會賺”的下場。

成功源於發現細節,細節決定成敗。一樁小生意裏很可能暗藏著大乾坤,一個不起眼的小機會說不定就能讓你創造奇跡。

[GK2!2][HTK]有一位範先生,選擇在歐洲的丹麥自謀財路,混跡生意場幾年,他想到利用自己獨具特色的手藝可以廣納財源,於是他就開了一家中國春卷店。開始時生意並不好。範先生一番調查後終於明白了,純粹的中國式口味的春卷並不合歐洲人的胃口。於是他重新進行精心選擇和配製,不再運用中國人常用的韭菜肉絲陷心,而是采用符合丹麥人口味的歐式餡心。這一獨具匠心的改變,外加範先生的不懈努力,原來慘淡經營的小店顧客終於絡繹不絕,慕名而來者雲集,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後,範先生不失時機地擴大生意。範先生就是憑著自己非同尋常的觀察視角,利用有利的時機把事業推向高峰的。

生意擴大後,原先的生產方式需要改進已解決貨源供應問題。他放棄了以前的手工操作,開始采用自動化滾動機新技術來生產中國春卷,並投資興建了大龍食品廠,還建了相配套的冷藏庫和豆芽廠。生意越做越大,範先生的春卷開始向丹麥以外的國家出口。他堅持“中國春卷西方口味”這一秘訣,針對歐洲各國人的不同口味,采用豆芽、牛肉絲、火腿絲、雞蛋或筍絲、木耳、雞絲、胡蘿卜絲、白菜、咖喱粉、鮮魚等不同原料來製作,生產出來的春卷營養衛生、香脆可口,風格各異,因而深受歐洲各國民眾的喜歡。

由於大龍春卷價物美價廉,又適合西方人口味,範先生的訂單滾滾而來,生意擴展到歐洲很多國家。20世紀70年代末,經美國國會的專家化驗鑒定後,美國政府決定每天向範先生訂購10萬隻符合美國人口味的大龍春卷,以供給美國駐德國的5萬士兵食用。

1986年,墨西哥正在舉辦第十三屆世界杯足球賽的時候,大批球迷忙於看球連吃飯都顧不上。範先生抓住這個機會,按照墨西哥人的口味習慣,生產了一大批辣味春卷銷往墨西哥,結果被搶購一空。

範先生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運用新的設備和技術,由原本默默無聞的小商販一舉成為赫赫有名的大商戶。由於他的公司產品質量上乘,服務—流,歐式春卷開始名聲大振。[HT][HK]

作為商人,怎樣將渴望變成現實,並以小搏大呢?這是功力同時也是智慧的呈現。

許多經商者渴望自己能做大宗買賣,獲得大批訂單,賺大錢,但那畢竟是“大款”的專利,底子薄的人可望而不可及。其實,小生意也可以帶來高利潤,小東西一樣可以賺大錢。範先生就是慧眼獨具,靠小春卷起家,成了大富翁的。

常常是一些別人熟視無睹的小商品,孕育著較大的商機,如果你能動腦筋去開發,你就會成為富有者。

[GK2!2][HTK]西村金助是專門一個製造沙漏的小廠商。沙漏是一種古董玩具,它在時鍾未發明前是用來測算每日的時辰的,時鍾間世後,沙漏已完成它的曆史使命,而西村金助卻把它作為一種古董來生產銷售。

沙漏作為一種古老的玩具,趣味性已經不多,如今的孩子們自然不大喜歡它,因此銷量很小。但西村金助找不到其他比較適合的工作,隻能繼續幹他的老本行。沙漏的需求越來越少,西村金助最後隻得停產。

有一天,西村偶然翻看一本講賽馬的書,書上說:“馬匹在現代社會裏失去了它運輸的功能,但是又以高娛樂價值的麵目出現。”在這不引入注目的兩行字裏,西村好像聽到了上帝的聲音,高興地跳了起來。他想:“賽馬騎手用的馬匹比運貨的馬匹值錢。是啊!我應該找出沙漏的新用途!”

就這樣,從書中偶得的靈感,使西村金助的精神重新振奮起來,把心思又全都放到他的沙漏上。經過苦苦地思索,一個構思浮現在西村的腦海:做個限時3分鍾的沙漏,在3鍾內,沙漏上的沙就會完全落到下麵來,把它裝在電話機旁,這樣打長途電話時就不會超過3分鍾,電話費就可以有效地控製了。

西村金助就開始動手製作安裝在電話上的沙漏。這個東西設計上非常簡單,把沙漏的兩端嵌上一個精致的小木板,再接上一條銅鏈,然後用螺絲釘釘在電話機旁就行了。不打電話時還可以作裝飾品,看它點點滴滴落下來,雖是微不足道的小玩意,也能調劑一下現代人緊張的生活。

擔心電話費支出的人很多,西村金助的新沙漏可以有效地控製通話時間,售價又非常便宜,因此一上市,銷路就很不錯,平均每個月能售出3萬個。這項創新使沙漏轉瞬間成為對生活有益的用品,銷量成千倍地增加,瀕臨倒閉的小作坊很快變成一個大企業。西村金助也從一個小企業主搖身一變,成了腰纏億貫的富豪。[HT][HK]

西村金助獲得了大亮點財富,而且是輕輕鬆鬆、簡簡單單,沒費多大的力氣。可是如果他不是一個有心人,即便看了那本賽馬的書,也逃不脫破產的厄運,還很可能成為身無分文的窮光蛋。它給人們一個啟示:財富會偏愛那些留心小事物的有心人。

很多時候留心我們身邊的小事物,就能抓住打開財富之門的鑰匙,因此小生意不但不能輕視,反而要更加重視。

[BT1]小事改變命運

很多人認為,隻有立足於大事情,才能有富貴,小事情體現不出自己的實力和價值。事情往往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GK2!2][HTK]對於家境貧寒的李嘉誠來說,他無法在一開始就有很好的基礎去做大事,於是,他隻能從生活的小事中去學習。不難看出,正是他在茶館的工作中,通過研究人的言行舉止,練就了把握人的內心世界以及準確判斷人的本領,這為他以後做好推銷員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李嘉誠的經曆告訴我們,同樣的小事情,有心人能從中學到大學問,做大事情而不動腦子的人,終生隻會做一個跑腿的人。所以,從小處著眼,從細處著手,也能做出大學問,能成就一個富豪的誕生。[HT][HK]

李嘉誠小時候應該說是一個有心人,或許是因為處在社會的最低層,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他得罪不起那些來到茶館的客人,要想客人滿意,他就要摸透客人的性格脾氣,因此,他可能就會潛心觀察不同的人,揣摩不同人的心理和需求,以求得讓客人對他滿意——這種經曆恰恰打造出了一個優秀推銷員的特質,使他以推銷員為跳板,轉而投身實業,從而成為一個富豪。很顯然,李嘉誠這種富豪的特質,是茌給人端茶倒水間獲得的——從小事情中求得大學問。

在此我們不難看出,人們剛開始時都是在做著一些瑣碎的小事,能否從中發現可以大的學問,對一個人的成功至關重要。很多人由於沒有注重小事的習慣,一心想做大事情,習慣性地漠視小事,致使他們在後來的工作中忽視了小事中的學問,也因此失去了很多成功的機會。

[GK2!2][HTK]法拉第和他的老師戴維,一起在英國皇家學院工作。當時,當奧斯特發現當導線上有電流通過,導線旁的磁針就會發生偏轉時,皇家學會的一名叫沃拉斯頓的會員也很聰明,他想電能讓磁動,磁為何不能讓電動呢?便和戴維一起設計了一個實驗,在一個大磁鐵旁放一根通電導線,看它會不會旋轉,結果沒有成功,戴維和沃拉斯頓也就再不提此事。皇家學會兩個權威失敗了的實驗,倒讓沒有什麼名氣的法拉第記在了心裏。事後他獨自一個人躲在實驗室裏來做這個試驗,可他也失敗了很多次。一次,他在河邊散步,看見一個孩子劃著一隻竹筏,巨大的竹筏被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調動自如。這件小事令他茅塞頓開,他感到那導線不能轉動是拉得太緊的緣故。於是,他回去在玻璃缸麵倒了一缸水銀,正中固定了一根磁棒,棒旁邊漂一塊軟木,軟木上插一根銅線,再接上電池。就是這一個小細節上的改變,他的試驗成功了。[HT][HK]

戴維和沃拉斯頓的失敗,就是因為他們太粗心,沒有注意細節,沒有找出根本原因。而法拉第則不同,因為是出身貧寒,又受過美術訓練,他因此養成了注重小事的習慣。據說他的日記每日必記,每次實驗無論成功與否都要記,並把一些小事也記錄在案。他因此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最簡單的馬達。而戴維因為對小細節的忽視,使得法拉第在科學界後來居上,超過了他的老師。

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現,往往是在一些小細節中獲得的。而很多富有者,也正是把握住了這些細節,才使得他們成為一個富有者。

一般人看見雷鳴電閃,最多會以為那是上帝在發怒,而富蘭克林卻因此探得電的本質;平常我們看到澡盆裏的水溢出,最多會說一句:“水太多了。”而阿基米德卻從中悟出浮力定律;一般人看見蘋果砸在自己的頭上,他們最多會罵上一句:“太晦氣了。”而牛頓卻發現了萬有引力。所以說,不注重小事情也會與成功失之交臂。但凡事業有成的人,哪個做事不是嚴謹細致?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大大咧咧的人,也是粗中有細。任何一個人,他都要從小事中獲得做大事的經驗,可以這麼說,小事是做大事的基礎。一個貧窮的人,最終能成為一個富豪,比如說李嘉誠,往往就會重視小事情中存在的大學問。因此,要使人生改觀,就要培養他們把握細節的能力,知道利用物與物間的相似,由這些相似現象進而探究其內在的聯係,這是獲得成功的重要方法。

其實,真正鍛煉人的主要是小事情,因為生活中沒有太多的大事可供鍛煉。不忽視小事,能專心於小事,把很多小事融會貫通起來,就是能令人成功的學問。忽視小事情,往往會讓人好高騖遠、做事眼高手低,這樣,無論他多麼有富豪的潛質,也會貧窮一生。

[GK2!2][HTK]—個窮人和一個富人他們在同一天,去同—個地方找工作。

兩個人同時走進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資也低,從事的也隻是一些小事情,窮人不屑一顧地走了,而富人卻高興地留了下來。

兩年後,兩人在街上相遇,富人從基層做起,已經成為一家跨國大公司的精英了,也變得更加富有了,而那個窮人卻還依然在尋找工作。[HT][HK]

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個窮人並不是不需要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是他的起點太高了,他眼睛盯著好的工作,所以對於他來說,他的好工作永遠在明天。而那位富人就不同了,他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知道,隻有從小事做起,從“低賤”的工作做起,才能更加容易成功。

從上麵這個小故事中,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做任何事,隻有從小事做起,才能更好地得到成功,不要一開始就隻往高處看,而忘記了自己的起點。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件件小事構成的,但不能因此而對工作中的小事就敷衍應付或輕視責任。

世界上的事物不是孤立的,都是互相聯係的,而這種聯係常常表現為它們之間的各種相似,抓住這個相似點也即抓住了它們的紐帶,偉大的發現常常由此而始。李嘉誠從一個茶館跑堂到億萬富豪,人生能有如此大的飛躍,就是李嘉誠從給人端茶倒水的小事中學到了真本事。因此,作為一個奮鬥者,應該學會如何對待小事,在小事中鍛煉自己,天長地久,就會像李嘉誠一樣,取到令自己成為富豪的真經。

[BT1]小錢也能做成大生意

我們要記住,錢是可以生錢的,這不是玩笑,通過投資或者其他資本運作方式,錢會成倍的增長。因此不可以輕視小錢,因為經過良好的運作,小錢同樣可以做成大生意。

如果現在給你5000元錢,讓你在寸土寸金的鬧市區蓋起一棟大樓,你一定會認為是天方夜譚,這點小錢怎麼可能做成大事,不過有一個人就憑著這點小錢創造了奇跡。

這個人就是王修奧。

[GK2!2][HTK]當年王修奧隻身闖廣東的時候,身上隻有5000元人民幣。高樓萬丈平地起,王修奧用的是巧辦法。

王修奧初闖廣東,適逢房地產熱,地價瘋漲,要想建房,要麼花大價錢買地皮自建,要麼出資與當地人合建,然後分成。真可謂:有錢出錢,有地出地,沒錢沒攤拜息,他想到了租地。

於是,他騎著自行車,到處找可租之地,終於找到了一家即將遷往城外的工廠。王修奧提出,租地70年,建巴蜀大廈,建成後,每年交廠方11萬元。他特地向廠方強調:“租期內你們將收入770萬元。”廠方聽說770萬的租金,比賣地還多不少的錢,挺劃算的,很快就拍板同意了。

這是王修奧下的一招妙棋:其一,租地不用像買地那樣預付大量的現款,就把別人的地變成了“自己的地”;其二,在租金上占了大便宜。寸土寸金的鬧市區,兩畝多地每年租金才11萬,與後來他蓋起16層大樓後僅其中4層的租金每年就500萬元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雖說租期內租金共有770萬,但那是要用漫長的70年償還。廠方得到微薄的租金,失去了70年的機會。

王修奧大功告捷,聰明處在於他用濃彩重墨渲染了770萬這一龐大數字,瞞天過海掩飾僅僅11萬的年租金。

地皮落實後,他馬上又通過新聞媒介向四川各地廣而告之:四川省將在廣州市建一“窗口”——巴蜀大廈,現預訂房號、預收房款,使他輕而易舉地集資2000萬元。他省錢省事搞到了地皮,又走捷徑解決了建房款。建房時,又恰逢建房熱急劇降溫,建房大軍無米下鍋,隻要有活幹、能糊口,虧本也願接工程。王修奧把工程包出去,不但不用給承建方工程預付款,而且還要求對方墊支施工,大樓建了一半,承建方已墊支了數百萬。

麵對平地而起的廣廈千間,像麵對生日宴會上的蛋糕。他躊躇滿誌地開始切蛋糕了:留兩層自用足矣;一至四層出租,每年坐收租金500萬元;其餘十層全部售出,獲購房款4000餘萬元。除去各種費用,他還淨賺2000萬元。

王修奧未動自身分毫,借雞生蛋,坐擁廣廈千萬間。[HT][HK]

現在你還認為小錢無用嗎?事實證明小錢也能做成大生意,不過這也需要你有頭腦、有創意才行。

[GK2!2][HTK]14歲的小男孩拉裏·艾德勒,成就相當傑出。如今,他經營著三種生意,年收入已超過10萬美元。

拉裏·艾德勒是在9歲那年開始小本創業的。那年,憑著父親借給他的19美元,他開設了一間剪草公司。他獨自一個人,靠一部二手剪草機找活幹。一年之後,他用賺來的錢投資,又買了一台新機器,第三年,又買了5台機器,生意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了。

拉裏·艾德勒經營的剪草公司,還將專利出售給美國、加拿大等國對此項目有興趣的人,同時,拉裏還到處去講學,教人如何經營剪草公司。拉裏的公司除了為客戶剪草之外,還兼做掃落葉和鏟雪服務。

拉裏的第二種生意,是開設了一間兒童用品專賣公司。有一次,拉裏進了1萬個膠籃,然後把一些糖果裝進籃中交給零售店,結果一下子都賣光了。拉裏善於組織各種貨物,將它們組合後出售,使客源不斷。

拉裏的第三家公司,是為教青少年如何做企業家提供服務的谘詢公司。拉裏在公司裏教授與自己年齡相仿的人如何經商賺錢,還借給他們本錢,鼓勵他們積極創業。

拉裏說:“做生意不在乎年齡大小,也不在乎本錢多少,關鍵要有創意,要用發財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找出它們能夠生財的支點來,然後你就知道該怎樣做了。”

拉裏的目標是,在18歲時賺足4000萬美元。[H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