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小男孩拉裏·艾德勒的故事,很多人免不了要對“小不點”肅然起敬。不僅是佩服他小小年紀就有雄心大誌,更是佩服他獨具匠心的創業方式,用小錢做成了大生意。
想賺錢就要不懼怕賺的利潤太少,尤其是我們家底薄弱時,應該對小商品、小利潤給以更大的關注,勿以其小而不為,隻要你全力去做,小投入也會成大氣候。
[BT1]從腳下開始,從毫末做起
曆史記載的許多勝者王侯敗者寇,興興衰衰朝代事,感人的都是那些生在枝枝節節間曲環交錯的細節。有些片段,當時看著無關緊要,後來事實上卻牽動了大局。中國曆朝曆代發生的“巨堤容螻”而致“漂邑殺人”,“突泄一星”而致“焚宮燒積”的事,實在太多了。
小的事情往往決定大事情的走向和成敗。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一個是經國大計,卻為任何一個當政者所不能忽視。一場瘋牛病,幾乎顛覆了英倫三島。
中國古典文學巨著以大開大合的情節見長,但感人肺腑、讓人記下的卻是“石卵化猴”,“桃園結義”以及“玉在櫝中”“釵於奩內”這些生動的細節。
世界上獲得諾貝爾獎的各個門類的巨匠,無不是從大幹世界拾撿珍珠的高手。
幾乎所有動植物繁衍的種子,都是核兒,很小很小的。風可以刮著走,鳥兒可以用嘴銜,被人不經心就可以忽略甚至丟棄的核兒,卻負載著生物自然的最偉大傳承。
任何龐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近代盡人皆知的重大發明、發現,從蘋果落地發現地心引力,到開水冒氣引發的蒸汽機的利用,無不是由偶發靈感的小事影響整個世界的。
工作在矽穀的人告訴我們,微電子技術的誕生和發展,是從最初集成電路隻包含幾個幾十個元器件,發展到一個小小矽片上可以製作出幾十萬個、上百萬個元器件,形成微型電子電路的。正是這個微型電子電路,帶來當今世界颶風般的各種生產方式大規模乃至超大規模變化。
由此可見,未來最終改變我們這個世界、影響人們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小的不僅僅是美好,而且關鍵時刻它孕育一種與命運相關的改變。
[GK2!2][HTK]在傅聰很小很小,大約三四歲地時候,頭剛好伸到和書桌一樣高的時候,一次聽古典音樂格外出神的狀態,讓他父親傅雷發現,從此讓他棄學其他,改學鋼琴,他成了偉大的鋼琴家。張藝謀初入社會,在生活的最底層當彈棉花的輔助工,整天和雜質粉塵、棉花飛絮打交道,戴上三層口罩,下了班嘴裏麵也還是黑的。那時候僅僅為了調節生活,他買了台照相機,怎麼也沒想到就是這台小小的照相機,後來竟在他報考北京電影學院時派上用場,幫他拿下了通往藝術殿堂的通行證,從此陝西少了一個苦力,中國多了一個讓世界刮目的電影導演。[HT][HK]
1小時有60分,1分鍾60秒;實際沒有最小的秒,哪來的分,沒有分哪來的時?正如積時以日,積日以年,沒有時,哪來日哪來月哪來年一樣,是小生大。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中國至聖老子說的話,我們應該銘記一生。
想行千裏嗎,想成大樹嗎?從腳下開始,從身邊的毫末做起,就是這些小事,會成就我們的一生。原則不會改變,即使全球化了,仍然是小事決定著大事。
[BT1]小商品也能撬動大市場
很多人在創業之初,有著驚天動地的大計劃,眼光更是極其長遠,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都規劃得清清楚楚。這樣的人有可能在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有利因素齊聚的情況下,開創一番大事業。然而,更現實的情況是,他們的計劃隻停留在紙麵上,實施起來毫無機會和可行性。
偉大的夢想和龐大的計劃無須從大行動開始,在商場上,能夠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才會受人歡迎。成功的投資人告訴創業者:了解客戶需求是開展投資項目的前提,同時,是否能有效實現客戶需求成了項目本身成敗的關鍵。
中國人口有13億之多,任何生活必需品都需要龐大的數量。有心人看到,生活中的許多小商品雖然不太起眼,但它的需求量是驚人的,或是人民生活所必需,或為工業產品所配套。對於普通人來說,能夠從這些小商品中發現顧客的大需求,抓住機遇開發生產,白手起家的夢想就能盡快實現。
[GK2!2][HTK]1973年,年僅15歲的格林伍德收到別人送給他的聖誕節禮物,一雙冰鞋。他非常高興,因為他一直渴望有滑冰的機會。
拿到這件禮物後,格林伍德馬上就跑出屋子,到離家很近的結了冰的小河上去溜冰。可是他感覺到天氣太冷了,一溜冰,耳朵被風吹得像刀子割了似的。他戴上了“兩片瓦”式的皮帽子,把頭和腮幫捂得嚴嚴實實的,可一玩起來又熱得滿頭是汗。
格林伍德想,自己戴的這種皮帽子運動起來很不舒服,冬天很多人隻是耳朵冷,應該做一件能專門捂住兩邊耳朵的東西。他發現人們對於護耳產品的需求,就開始琢磨這樣一個小產品。他在構思出輪廓後,回家請媽媽照他的意思做。他媽媽擺弄了好半天,縫出了一雙棉的耳罩。格林伍德戴上它去溜冰,果然挺管用。一些朋友見到了,也向格林伍德要。格林伍德和媽媽商量,去把祖母也叫來,一起做耳罩。經過幾次修改,耳罩做得更合適,也更好看了。小格林伍德把它取名為“綠林好漢式耳套”,並且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專利。一雙耳套能值多少錢?申請專利又有什麼用?
答案是:小格林伍德後來成了世界耳套生產廠家的領軍人物,靠著這個小產品,他成為百萬富翁。[HT][HK]
對於普通的創業者來說,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小產品,是最好的創業項目,因為它投資小、技術含量低,便於我們創業。隻要你是個有心人,對顧客的需求進行深人挖掘,滿足他們的消費心理,你的小產品就會大受歡迎。
創業者要明白,生意不分大小,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就有賺錢的機會。改革開放之初,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浙江省許多民營企業不貪大求洋,專門生產紐扣、茶杯、牙刷等小商品,結果競爭力大增,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可見,在市場競爭的角逐場上,企業要發展,絕不能忽視小商品的生產,因為有些小商品雖然利小,但市場需求量特別大,照樣能大賺其錢。
20世紀初期,由於生活條件的改善,胖人越來越多,於是健身成為一種熱潮。人人都想使自己變得苗條秀麗,而減肥的一個首要辦法就是減少熱量的攝入,因此很多高營養的食品被冷落了。含高卡路裏的漢堡包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生意日漸蕭條。可是裏布曼和裏巴克兩個年輕人卻在這種時候辦起了一家新的漢堡包食品店,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GK2!2][HTK]裏巴克和裏布曼原來都是廣告公司的職工,負責市場調查業務,因此他們倆對市場動態比較了解。他們考慮到本身的條件,因為沒有太多的資金不能開什麼大的公司,隻能做一些投入少的生意,於是他們決定開一家漢堡包飲食店。當時的情況是一方麵漢堡包店林立,好的地盤都被別人占了;另一方麵這種食品已逐漸被顧客冷落。所以,在一般人眼裏,開這種店是無利可圖的,沒有什麼前途。有人預言他們必賠無疑,可他們卻很有信心!
裏布曼和裏巴克認為任何競爭激烈的行業,都是有利可圖的空間,就看競爭的手段怎樣。競爭當中智者勝!他們憑著這種信念開始調查漢堡包市場,結果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眾多的漢堡包店為了爭取顧客,開始在“量”上做文章,爭相出售大型漢堡包。但怕胖的顧客根本不敢吃完這麼大的一個漢堡包,所以常常將吃了一半的漢堡扔到垃圾箱裏,造成了很大的浪費。而且大漢堡吃起來也很麻煩。另外一些漢堡包店為了在競爭中生存,又相繼推出了越南風味、台灣風味和以色列風味等新鮮口味的漢堡包。
這種改進雖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生意仍然不理想。通過全麵調查,他們倆充分了解了市場的狀況,因此兩個人胸有成竹地開起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漢堡包食品店。其產品與眾不同的主要特點是體積比一般的漢堡包小得多,隻是大漢堡包的六分之一,稱為“迷你型”漢堡包。使人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的小漢堡包極受消費者的歡迎,特別是受到女士們的青睞,很快就成為熱銷的食品。五年以後,其他大漢堡店相繼倒閉,而“迷你型”漢堡包店卻發展迅速,很快成為擁有10家分店的飲食公司了。裏布曼和裏巴克準確把握了顧客的需求,靠著小漢堡包白手起家,成就了自己的財富夢想。[HT][HK]
與裏布曼和裏巴克一樣,不管你銷售的產品是大是小,隻要你們懂得改變和創新,滿足人們的需求,貼近顧客的所需,就能深受他們的歡迎。從上麵的故事中我們得到這樣的啟示:在創業之初,對市場進行詳細調查,挖掘顧客心理是需要首先進行的工作,在做好這兩項工作後再適時推出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無論這種產品的市場競爭如何激烈,隻要抓住了顧客的心,就一定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BT1]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天下大事,必做於細。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不能忽視小問題。“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
密斯·凡德羅是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話來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時,隻說了五個字:“成功在細節”,他反複地強調如果對細節的把握不到位,無論你的建築設計方案如何輝煌大氣,都不能稱之為成功的作品。
生活的一切都是由細節構成的,如果一切歸於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細節的競爭才是最終和最高的競爭層麵。忽略細節的人生往往是失敗的。
越是細節問題越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德和素質,就像一件很普通的裙子上加一個袖珍珍珠吊墜,那這件裙子就變得不再普通一樣,一個人如果能在細節上表現的溫文爾雅,禮貌大方,那麼即使你隻做了一件小事,也可能獲得別人讚賞的眼光。
[GK2!2][HTK]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楊瀾,在參加進入《正大綜藝》的麵試時,雖然她既不是廣院,也不是藝術院校畢業的,但因為製片方要找一個懂點英語的主持人,所以楊瀾胸有成竹。經過七輪的競爭,到進入最後一輪決賽時,就剩下楊瀾和另外一個女孩子了。製片人要求她們在門口準備五分鍾,準備用英語介紹自己和講講為什麼喜歡這個節目。這時候,楊瀾看到自己的對手仿佛一籌莫展,就給那個女孩進行輔導。當時的製片人——這場麵試的考官之一——辛少英導演與別人談起那段往事時說:“當時楊瀾給我留下一個很深的印象的就是,雖然當時每個女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得到那個主持人的位置,而且每個人隻有幾分鍾的時間準備,但我路過時,發現楊瀾還在輔導另外那個女孩子的英文。所以當時就覺得這個女孩很特別。”[HT][HK]
相反,如果因為是小事,就放鬆了對自己約束,不再注重細節,那麼很容易招來別人的反感,特別是你想要與對方達成某項協議時,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謹慎,否則,在小事上失利,實在劃不來。
[GK2!2][HTK]王明遠是一名軟件公司推銷員,他與中關村一家電腦公司業務往來比較多,其他方麵也比較好,可就是有一個開關門不太禮貌的毛病。一天,由於業務原因,他多次進出此公司,最後遭到了對方忍無可忍的批評。
“你小子,怎麼辦事呀?有意見提嘛!你怎麼開關門那麼用力,我怎麼說你才能記住呢?難道非罵你一次才行嗎?小王,以後一定要注意!”[HT][HK]
或許王明遠自認為公司與對方關係非常好,也自認為與對方公司的職員關係不一般,因而注意不夠,忽略了開門關門這類看似簡單卻十分重要的禮儀。結果給人一種不講禮貌、粗魯的印象,最終遭到對方直不諱的批評。這隻是一個開關門的小問題,卻是大禮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內涵和水平,也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麵貌,更重要的是,直接影響到對方對自己的印象好壞,所以要格外注意。
《細節》這部小說的題記為——“大事留給上帝去抓吧,我們隻能注意細節。”作者還借小說主人公的話做了注腳:“這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壯舉都不如生活在一個真實的細節裏來得有意義。”
細節是一些小事情,但是往往決定了整件事情的成敗。生活如同無限拉長的鏈條,細節如鏈條上的鏈扣,沒有鏈扣,哪有鏈條?曆史如同日夜奔騰的江河,細節如江河邊的支流,沒有支流,哪有江河?
能力再強的人,如果隻看重大問題,不拘小節,那麼即使付出艱辛的努力,仍然可能把事情弄得一團糟。比如,言行舉止上的細節是一個人素質和修養的表現,有時候,一個很小的動作或禮貌習慣都有可能影響到辦事的結果。所以,無論何時都不要一看到是小事,就掉以輕心,以免大意失荊州。
[BT1]做每一件小事都要做好
做任何事情,要全身心投入,做就做到最好,否則不如不做。世間無小事,簡單不等於容易,隻有肯花大力氣,把小事做到位,才能把事情做好。千萬別做“差不多”先生!
現實生活中,就是有人做事不能投入。
[GK2!2][HTK]張倩是一名非常聰明的女孩,可是她做工作總是不能全身心投入,三心二意,總是一會做做這,一會又想想那,因此,經常受到組長的批評。她也承認自己做事馬虎,可是就無法改正這個缺點。
同樣是寫一篇報告,組長能把它做得像模像樣,幹幹淨淨,整整齊齊,而張倩卻馬馬虎虎,該做的沒做,能做的也不做。就連報告中的表格也大小不一,非常難看。組長拿著兩份報告問她有什麼區別,她笑著說:“你做得細致入微,我做得粗糙難看。其實,我是能做好的。”
“是啊,我也相信你能做好,可是你為什麼不去做呢?”[HT][HK]
估計這樣的場景,在我們身邊經常能看到,很多人不是沒有能力,就是不認真,不加以重視,對於細節馬馬虎虎。也許有人會辯解說這不是問題,畢竟不是大事,但是如果連你能做的都做不好,那麼怎麼能做好其他的事情呢?雖然報告是形式上的東西,可是如果這些形式上的東西也達不到標準的話,那麼實質性的內容呢?恐怕更難做好了吧。
成功學家格蘭特納說:“如果你有自己係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機會。”如果你能夠盡到自己的本分,盡力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那麼總有一天,你就能夠隨心所欲從事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實工作不分貴賤,職責不分大小,任何崗位、任何工作都值得我們全力以赴去做,很多人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無足輕重的,對工作敷衍了事,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價值,談不上做得好,更談不上做得最好,反而經常將心思放在怎麼樣才能尋找到一個薪水高,輕鬆而又體麵的工作,這其實是癡心妄想,放著手中的工作不好好做,去奢求更高的位置,更好的收入,實在是舍近求遠,緣木求魚。
一汽的一個工程師曾經講過這樣的故事:
[GK2!2][HTK]當年廠子裏有一位德國員工,如果一個螺絲根據規程要求是擰10下,他絕對不會擰9下或者11下。一個擦拭程序如果是擦100下,他絕對也是一下不多,一下不少。[HT][HK]
當你選擇了一份工作的時候,你也在選擇一種生活方式:你可以選擇湊湊合合地把活幹完,讓別人在背後指責你,也可以選擇把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的,用行動贏得別人的尊重,既然做了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成功。抱怨你的工作或者薪水並不能使你成功,務必要努力把焦點放在盡可能做出最好成績上。
[GK2!2][HTK]一個中國留學生在日本餐館打工洗碗。老板規定,一個盤子要洗七遍,可是照這樣的洗法,一天下來賺不到足夠的鈔票,於是他自作主張,趁老板不來巡查時,一個碗洗五遍。在五遍和七遍之間,實在也是看不出幹淨肮髒的。幾天以後,受到了老板的嘉許。同行的日本小夥子不解,爭相討教,留學生倒是古道熱腸的人,便把“秘方”說了出來。不料從此便受了冷落。後來老板知道了,直接將他炒了魷魚。炒就炒了,他繼續去這條街上找工作,可所有的飯館都不要他,原因是他做事不認真負責。[H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