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綜(3 / 3)

1992年,王玉德主編了一套《中國神秘文化研究叢書》,由北京師大出版社和廣西師大出版社聯合出版。這套叢書選錄了反映傳統文化的古籍,加以標點、注釋、評說。他撰寫了其中的《古代風水術注》,該書注評了《黃帝宅》、《葬書:》、《博山》、《陽宅撮要》、《陽宅十》,以及王充、呂才、司馬光、趙澇、謝應芳、張居正、黃宗羲、吳敬梓、梅漪老人批判陰宅迷信的檄文。書前有一篇《風水述》,書末附有《風水術語解釋》。這本書與《神秘的風》形成姊妹篇,一本是對堪輿古籍的整理,另一本是在爬梳古籍基礎上的綜合研究。

1993年,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玉德、楊昶合著的《神秘文化典籍大》,其中有堪輿類,分別介紹了34部堪輿典籍,並且勾勒出每部書的特點,如‘發微論》的辯證觀念表現在對形勝的剛柔、動靜、聚散、向背、雌雄、強弱、順逆、生死、微著、分合、浮沉、趨避、裁成、感應的理解,豐富了傳統哲學思想。

同年,《華中師大學報》第2期發表了王玉德《試論中華風水文化》,全麵而簡扼地介紹了堪輿學說,側重介紹了陽宅理論,認為陽宅選址的基本原則有六個方麵:一是依山傍水,二是坐北朝南,三是點麵和諧,四是地址適中,五是美感和實用,六是綠化環境。陽宅風水的作用有四方麵:一是有利於社會進步,二是有利於城市建設,三是有利於頤養身心,四是有利於創建人文景觀。對於陰宅理論,可以批判地利用。

同年,王玉德撰寫了《中國風水與環境問》一文,在日本東京召開的“亞洲社會環境問題國際討論會”開幕式上宣讀,這是中國風水研究首次走上國際學術論壇。針對環境汙染問題,會議旨在利用傳統文化中的寶貴方法加以解決。該論文包括六個方麵:—是風水術是有關環境的學問,二是風水思想與環境——論風水十二大原則,三是風水思想與當代環境觀念的矛盾,四是中國曆史上的環境破壞和保護,五是中國當代環境存在的十大問題,六是中國政府對待環境的措施。風水十二大原則,除了前麵提到的六大原則外,又補充了係統原則、因地製宜原則、觀形察勢原則、地質檢驗原則、水質分析原則、定量規定原則。該論文指出:風水術的任務是試圖認識人們居住的大環境、小環境、山川、水文、氣候、空氣、生物、地基、地質、方向等一切環境因素,指導人們選擇環境、利用環境、保護環境、美化環境、改造環境、協調入與環境的關係,造成天人和諧的環境生態。

同年8月,建設部在北京舉辦了風水研討班,來自全國建築設計行業的五十多位專家參加了研討,高友謙、王其亨、渡邊欣雄(日)、王玉德分別作了演講,研討班的目的試圖總結堪輿理論與建築設計的關係,使之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1994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了王玉德的《中國民間相宅》一書,這是作者近幾年到全國上十個省實地考察的總結,其中有近百幅繪圖,使讀者對風水有立體認識,書中又提出了堪輿的第十三條原則:改造風水原則,這是作者實地考察四川都江堰、安徽黟縣以後歸納的。風水不是一成不變的,古代勞動人民不斷改造居住環境,使之更加適合生活和生產,這是一條最重要的風水原則。對於陰宅,作者又修改了過去全盤否認的結論,認為陰宅風水有三點借鑒作用:一是有利於為考古提供依據,二是有利於興修公墓和烈士陵園,三是其中有些觀點可以運用於陽宅建設。但是作者仍然堅決反對厚葬迷信,否認風水蔭佑規念,認定陰宅理論的弊端很大,主張毫不含糊地批判陰宅迷信。

綜上所述,堪輿研究的狀況有三個特點:

第一,堪輿研究越來越熱,由“徹底批判階段”,逐漸過渡到“該不該研究之爭論階段”,發展到“堪輿是科學還是迷信之爭論階段”,直至現在的“堪輿如何為現實服務階段”。堪輿研究之所以熱?這要從兩方麵看,從客觀上說,隨著世界出現人口危機,環境危機、汙染危機、人們的生存條件受到威脅,企圖通過傳統文化解決大工業帶來的危害。從主觀上說,人們懷念傳統文化,堪輿觀念根深蒂固,而堪輿確實有某些合理的因素,可以借鑒到現實社會中。

第二,堪輿研究形成跨學科的態勢。研究堪輿的有地理學家、建築史學家、民俗學家等十幾個學科的學者,從不同角度剖析堪輿,眾口一辭地認為堪輿中有科學的成份,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國家職能部門已經為堪輿研究打開綠燈,這裏已不再是禁區。堪輿研究越來越豐富多采,成果日益增多。

第三,堪輿研究麵臨著時代的挑戰。一方麵,有許多市井無賴之徒以風水術謀財害命,宣傳迷信,褻瀆了風水,使正規嚴肅的學術研究往往被認為是不務正業,受到冷嘲熱諷。另一方麵,如何使堪輿理論推陳出新,這是難度很大的課題。對堪輿不可抱太大期望,堪輿畢竟是曆史上的陳舊學問,現在的研究還很不夠,有待向廣度和深度開拓。

目前,研究堪輿的學術隊伍仍是一盤散沙,缺少凝聚力。大多數研究者隻是偶爾涉及堪輿,並沒有潛心全力研究它,很少有人願意用五年、十年的大塊時間去耕耘,因此,堪輿研究隊伍不穩定,不整齊.這是一個缺陷。另一個缺陷是與世界學者交流太少,國外研究得很熱,而國內的信息閉塞,使堪輿研究未形成中外聯手的氣勢。

這裏,再讓我們看看外國和台灣的堪輿研究。

早在十九世紀,已經出現研究堪輿的英文成果,如:(1) Yates,M.T.1868“An-cestral Worship and Feng- shuy”,Clunese Recorder,(2) Tumer,F.S.1874“Fengshui”.Comhill MagEezine,(3)Morgan.J.1868“Feng 8hui:To the Editor of the NorthChina Herald”.North China Herald, (4) Anon. 1868“Imperial Denunciation of theFeng-shui Superstition”,North China Herald,這些說明,英國人是近代最早注意中國堪輿的外國人。這些人大多是來中國的傳教士,他們把西學帶到東方,也把中國文化傳到了世界。

19世紀最有影響的英國堪輿研究專著是伊特爾( Emest J.Eitel)的《風水:古代中國神聖的景觀科》(Feng-shuy:IHe Science of Sacred Landscape in Old Cbina).王蔚和戚珩寫了一篇《毀譽交加說風》,評價此書,發表在王其亨主編的《風水理論研究》。伊特爾在書中認定“風水無論如何是自然科學的另一種名稱”,風水的理、數、氣、形反映了自然的法則、數值比、氣息、外形,是有機整體的自然觀,但是,風水又是一種法術,是一種迷信體係,“以人的思辨和迷信而不是對自然的精確研究為基礎的風水體係,顯然是陳腐的和要消亡的”。

20世紀的英國學者發表了近200篇堪輿研究文章,影響最大的是科技史專家李約瑟,他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國之科學與文明》、《李約瑟文集》中,多次論及風水,認為風水觀念對於建築、美化環境是有益的,風水羅盤反映了天文知識,風水是古老的思想體係。

日本文化受中國很大影響,堪輿學在唐代以後傳人日本,日本的京都、江戶古城都是參考堪輿理論設計的。日本學者重視研究堪輿,1909年,服部宇之吉在《哲雜》2卷269號發表《風水論》。1913年,田崎仁義在《東亞經濟研究》3卷3號發表《風水說》。1937年,竹島卓一在《東亞學》2號發表《風水說支那曆史力帝王》。20世紀70年代以來,堪輿學成為日本的顯學,著名的研究者有渡邊欣雄、三浦國雄、崛達憲二、瀨川昌久、窿德忠、目崎茂和、都築晶子、高良倉吉、浦山隆一、中生勝美、小熊誠、植野弘子、朝倉敏夫、玉木順彥、山下欣一、木崎甲子郎、牧尾良海、中野美代子等,都是大學老師。他們研究的主要課題是:韓國風水、日本風水、衝繩風水、中國風水、風水思想。研究的問題很具體,如近代中國的風水、朱子與風水、山水畫與風水、氣、墓形、民居。從平成元年開始,文部省每年撥款,資助“全國風水研究會”,這個學術團體已經召開了八次全國性討論會,研究會代表渡邊欣雄教授已經出版《風水思想和東》、《風水:氣景觀地理學》、《祖先祭祀》等專著。渡邊欣雄於1993年到中國講學,介紹日本的堪輿學成就。

韓國人也熱衷於堪輿。1930年,李能和在《朝》發表《風水思想的研究》,頗有影響。從60年代以後,堪輿研究逐漸成為學術熱點。主要研究者有崔昌祚、李鍾恒、俞在賢、崔吉城、薑中卓、胡舜申、金東奎等。主要著作有金榮昭的《陰宅要訣》(明文堂,1975年)、韓鬆溪的《明堂全書:》(明文堂,1978年)、崔成禹的《明山論》(景仁文化社,1982年)、崔昌柞的《韓國的風水思想》(民音社,1984年)、金東奎的《風水地理學裏程表:》(仙教出版社,1987年)。

台灣地區70年代以後出現堪輿熱。武陵出版社、華成書局、寶威圖書公司出版的堪輿書最多,而論文很少。主要的堪輿書籍有:曾子南的《風水傳奇:》(瑞成書局.1969年)、張文積的《地理水法大》(大方出版社,1978年)、佛隱的《風水講》(利大出版社,1979年)、楊發達的《陰陽宅總集連環》(新文豐出版公司,1981年)、南海主人的《堪輿學原理》(集文書局,1981年)、林宜學的《住宅風水與設》(希代出版公司,1981年)、懷陽明的《現代家庭風水》(希代出版公司,1981年)、梁湘潤的《堪輿辭典》(行卯出版社,1982年)、王豪的《風水要》(武陵出版社,1984年)、吳明修的《易經三元地理闡》(同上,1986年)、梁貴博的《風水的研究)(同上,1989年)。這些研究重視整理古籍,重視實用性,忽略科學分析,缺乏學術深度。此外,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都有人研究堪輿。堪輿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東方之學,不再屬於中國專有。

展望未來,堪輿研究方興未艾。在中國,學者們正在籌建全國性的學術團體,醞釀召開全國性的堪輿研討會議,出版刊物,出版有分量的大型專著,並且開展谘詢,為社會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在世界,各國學者會加強聯係,攜手研究堪輿,堪輿學的迷信將被逐漸剝離,神秘的外衣將被脫去,科學的內涵將被充分揭示和利用。堪輿學將推陳出新,甚至改頭換麵、脫胎換骨,成為嶄新的新學問——有關天人合一的、環境的、建築的綜合學問,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將大放異彩!

後記

我研究堪輿,純屬於陰錯陽差。起初是講授中國科技史,對傳統的人地關係和生態環境特別感興趣,於是讀了許多曆史地理文獻,自然就涉及到堪輿了。前些年寫了一些關於風水的書,有一本《中華堪輿術》是在台灣出版的,本書就是在該書的基礎上作了大的修改,在國內出版。

堪輿是博大精深的學問,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從曆史文獻解讀風水,探尋古代原初形態的風水文化。我重視研究看風水的原則,早在1993年就在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就發表了《試論中華風水文化》,其中提出了陽宅風水的六大原則。1994年,我在《中國民間相宅》提出了十三大原則,其後一些風水書籍轉抄襲我的觀點而不注明出處。此外,我還對羅盤下了很大功夫,在台灣出版了《羅盤通俗解讀》。我比較喜好形法派,認為更加真實。近幾年,我的視野轉到了對《周易》與生態文化的研究,正在撰寫《周易與生態》一書,試圖用生態學理論研究中國古代人與環境的關係。

對於堪輿,我們應當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既不要全盤否定,也不宜拔高。作為高校的學者,有責任對堪輿展開研究,否則,黃鍾毀棄,瓦釜雷鳴,正義的東西得不到伸張,而沉渣泛濫。我對時下流行的一些亂七八槽的江湖風水十分反感,希望有良知的學者參與對堪輿的研究,還堪輿真麵目,給科學的評價。

本書印行倉促,難免有些錯誤,敬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