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感謝生活折磨你——用態度改變生活(2 / 3)

“唉……”

原來這個家裏的男主人下崗了之後也做過幾份工作,但做了一段時間都不成功,意誌愈加消沉。於是女主人對他越來越不滿意,軟的硬的都沒什麼用,因此家裏開始硝煙彌漫,大吵小吵沒有斷過。

眼看著家裏就自己一個人上班以維持家用,女主人心裏也著急,可是又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讓老公重振旗鼓。男主人於是就提出把房子賣了租房子住,於是又展開了新一輪的口舌之戰。

女人開始感歎,當初怎麼嫁了這樣的男人,還不如嫁給XXX。“我有時真的想一刀把他給砍了!”她說,“這日子過不下去了!”

人的一生總有許多波折,要是你覺得事事如意,大概是誤闖了某條單行道。也許你曾擁有一段諸事順利的日子,因此誌得意滿的你開始以為自己看透了人生是怎麼回事,一切如魚得水,悠然自在。可惜就在你相信自己蒙天賜之福時,卻發生了好運化為烏有的意外。

美國作家諾瑞絲擁有一套輕鬆麵對生活的法則:人生比你想象中好過,隻要接受困難、量力而為、咬緊牙關就過去了。你跨出的每一步都能助你完成學習之旅。麵臨生活考驗時,耐力越高,通過的考驗也越多。所以要放鬆心情,靠意誌力和自信心衝破難關。

保持積極的人生觀,可以幫助你了解逆境其實很少危害生命,隻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痛苦,何況一定的壓力對人也有好處。舒適安逸的生活無法帶給人快樂與滿足,人生若是少了有待克服的障礙、有待解決的問題、有待追求的目標、有待完成的使命,便毫無成就感可言了。

人的整個生命過程都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接二連三的打擊則是最好的生活導師。享樂與順境無法錘煉人格,逆境卻可以。一旦渡過了難關,遇到再糟的情況也不會驚慌。人生有甘也有苦,物質環境的優劣與生活困厄的程度毫無瓜葛,重要的是我們對環境采取何種態度。接受好花不常開的事實,日子會優哉許多。記住這句話:不必太在乎生活中的苦。

在困惑中尋找動力

沒有困惑,人就不會去思考。隻有在困惑的壓力下,人們才會重新去審視自己所處的環境,衡量自己的條件,並且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困惑具有神奇的魔力,困惑是思考的動力。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100個問號之後。”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人類的每一次困惑都推動了科學和曆史的發展。有了蘋果為什麼落地的困惑,才有了萬有引力定律。困惑是思考的前提,有了困惑,人才有思考的動力。麵對困惑,轉換思維,命運就會因此而改變。

1847年2月11日,在美國俄亥俄州一座叫米蘭的小鎮上,一個長著圓臉蛋、藍眼睛的小男孩降生了。這個小男孩長得很秀氣,身體卻很單薄,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嬌嫩得讓人心疼,可他的腦袋卻出奇的大,讓人擔心長大後脖子會承受不住腦袋的重量。

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發明大王”托馬斯·愛迪生。他的父親是個勤勞耕作的農民,母親當過鄉村教師。他在家中排行,是最小的一個孩子,因此備受媽媽的寵愛。

愛迪生體質雖弱,卻愛動腦筋。他的好奇心特別強,總愛問為什麼,看見想不明白的事情就問:“為什麼鍋上冒蒸汽?”“為什麼凳子四條腿?”“金子是什麼?”父親常常被兒子的問題弄得張口結舌。

不過,他這種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個性得到了媽媽的充分肯定。媽媽當過小學的教師,她知道,好奇是打開神秘知識寶庫的一把萬能鑰匙。所以每當愛迪生問她為什麼時,媽媽總是細心地開導他,把其中的道理講給他聽。

愛迪生6歲的時候,一天早飯後,媽媽正在做針線活兒,愛迪生“咚”一下撞開了門,連蹦帶跳地跑進來,氣喘籲籲地問:“媽媽,大母雞趴在雞蛋上做什麼呀?”

媽媽笑著說:“在孵小雞。雞媽媽就是用自己的體溫、用自己的身體一天天將雞娃娃孵出來的。”

“噢,原來這樣。”愛迪生恍然大悟,推開門出去了。

中午吃飯時,不見愛迪生的蹤影。一直到傍晚時分,大家才發現這個小家夥竟然在院子裏的雞舍旁邊做了個“窩”,裏麵放了幾個雞蛋,正小心翼翼地趴在雞蛋上,一動也不動。

媽媽看他專心致誌的樣子,問道:“孩子,你在做什麼呢?”

“我在孵小雞呢!”他一本正經地回答。

正是小時候這種凡事都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使愛迪生最終成為著名的發明大王。

牛頓之所以能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正是因為當他被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砸到時,感到困惑,因此才激發了他對這個問題的深度思考和研究,繼而發現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古往今來的成功者,無不具有麵對問題、困惑永不放棄的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引領他們走向成功。

生活中,麵對困境,我們常常會有走投無路的感覺,這種情況下不要氣餒,堅持下去。要相信年輕的人生沒有絕路,困境在前方,希望在拐角。隻要我們有了正確的“思路”,就一定能少走“彎路”,找到“出路”!

法國少年皮爾從小就喜歡舞蹈,並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員。

可是,因為家境貧寒,父母根本拿不出錢來供皮爾去舞蹈學校學習。於是,隻得將他送去一家縫紉店當學徒工,一方麵希望他能夠自己學到一門手藝,另一方麵也想讓他賺點兒零用錢,減輕家裏的負擔。

皮爾雖然非常傷心,但是也很無奈,隻得極不情願地接受了。

在做學徒工的日子裏,皮爾一直感到很苦悶,並且很困惑。他心想:難道我的理想就這麼夭折了嗎?難道我就要這樣一輩子做一個學徒工?如果真的要這樣痛苦和違心地活一輩子,那麼我還不如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

就在皮爾準備自殺的當晚,他想起了從小就崇拜的有著“芭蕾音樂之父”美譽的布德裏,他決定給布德裏寫一封信。在信的最後,他寫道:如果您不肯收我這個學生,我隻好為藝術獻身跳河自盡了。

很快,皮爾便收到了布德裏的回信。但在信中,布德裏並沒提收他做學生的事,而是講了他自己的人生經曆。布德裏小時候很想當科學家,因為家境貧窮無法送他上學,他隻得跟一個街頭藝人過起了賣唱的日子。在那段艱難的歲月裏,他非常苦悶,非常困惑,但是如果麵對困惑就此放棄,那麼將是一種極其不理智的行為……最後,他說:“人生在世,現實與理想總是有一定的距離,正是因為如此,人們麵對困難,才會不斷去思考,在理想與現實生活的角鬥中學會如何生存。”他告訴皮爾:“一個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談藝術的……”

布德裏的回信讓皮爾猛然省悟。後來,他努力學習縫紉技術,從23歲那年起,他在巴黎開始了自己的時裝事業。很快,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裝品牌。他就是皮爾·卡丹。

人生就是如此。困惑當頭,我們才會認真思考,才會冷靜地分析自己麵臨的現狀。有時候一味地堅持並不是一件正確的事。當你在前進的路上遇到困難、對前途感到困惑的時候,不妨停下來認真地思考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自己的失敗?當自己付出了最大努力之後,仍然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時,就要換一種思考方式,放棄也是走出困境的一種選擇。當你能夠不再囿於困惑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時,當你能夠轉換思維重新開始時,你的命運也在悄悄地發生改變,成功也就在你重新選擇生活的前方。

切勿被無情的命運擊倒

命運有時候是殘酷的,可是我們不能被無常的命運打倒,而應該鼓足勇氣,戰勝困難。

湯姆生下來的時候,隻有半隻左腳和一隻畸形的右手。父母從來不讓他因為自己的殘疾而感到不安,常常訓練他做別的男孩能做的事。結果是任何男孩能做的事他都能做。如果童子軍團行軍10裏,湯姆也同樣能走完10裏。

後來他要踢橄欖球,他發現,他能把球踢得比任何一個在一起玩的男孩子都遠。他請人為他專門設計了一隻鞋子,參加了踢球測驗,並且得到衝鋒隊的一份合約。

但是教練卻盡量婉轉地告訴他,說他“不具有做職業橄欖球員的條件”,建議他去試試其他的事業。最後他申請加入新奧爾良聖徒球隊,並且請求給他一次機會。教練雖然心存懷疑,但是看到這個男孩這麼自信,對他產生了好感,因此就收了他。

兩個星期後,教練對他的好感加深了,因為他在一次友誼賽中踢出55碼遠而得分。這種情形使他獲得了專為聖徒隊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為他的球隊踢得了99分。那一刻,球場上坐滿了幾萬名球迷。球是在28碼線上,比賽隻剩下幾秒鍾,球隊把球推進到45碼線上,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時間了。“湯姆,進場踢球。”教練大聲說。

當湯姆進場的時候,他知道他的隊距離得分線還有55碼遠,是由巴第摩爾雄馬隊畢特·瑞奇踢出來的。

球傳接得很好,湯姆一腳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筆直地前進。但是踢得夠遠嗎?幾萬名球迷屏氣觀看,接著終端得分線上的裁判舉起了雙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門橫杆之上幾英寸的地方越過,湯姆所在的隊以19比17獲勝。球迷狂呼亂叫,為踢得最遠的一球而興奮,這是隻有半隻腳和一隻畸形手的球員踢出來的!

“真是難以相信!”有人大聲叫,但是湯姆隻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們一直告訴他的是他能做什麼,而不是他不能做什麼。湯姆之所以創造出這麼了不起的紀錄,正如他自己說的:“父母從來沒有告訴我,我有什麼不能做的。”

永遠也不要消極地認為什麼事情都是不可能做到的。首先你要認為你能,再去嚐試、再嚐試,最後你就會發現你確實能。

有時候,我們以往的失敗經曆常常會成為前進路上的羈絆。相反,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的心理製約,大膽地向前,那麼再大的困難也阻擋不住他前進的腳步。

年輕的時候,卡耐基抱有要做一名作家的雄心。要達到這個目的,他知道自己必須精於遣詞造句,字典將是他的工具。但由於小的時候家裏很窮,他接受的教育並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訴他,說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實現的。

年輕的卡耐基存錢買了一本最好的、最完全的、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這本字典裏麵,而他的意念是要完全了解和掌握這些字。他做了一件奇特的事,他找到“不可能” ( Impossible)這個字,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然後丟掉。於是他有了一本沒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後他把他整個事業都建立在這個前提上,那就是對一個要成長,而且要成長得超過別人的人來說,沒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

當然,我們並不建議你也效仿卡耐基那樣把字典中的“不可能”這個字剪掉,而是建議你不要被悲觀的命運打倒,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往直前,相信你必定能開拓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迷茫讓目標更加清晰

當你感到內心無助時或者迷茫的時候,千萬記住不能放棄心中的希望。隻要滿懷希望,就會有前進的方向。心懷希望,迷茫中諸多的不可能才會轉化成種種可能。

梔子花開的季節,也是畢業生離別的季節。如何順利跨出學校的門檻,成功走向社會,是每一個畢業生都不得不麵對的問題。

為此,高校的老師專門請心理學專家來給他們講課,目的在於教他們如何順利實現角色的轉變。就在培訓結束後的第二天,專家收到了學生的來信:

“您好,我是昨天聽您講座的一個學生。您那天講的是“謀劃未來”和“書寫人生”,我覺得很受觸動。小時候的好多夢想現在都沒有實現,盡管我一直渴望或者說幻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一個精彩的人生。然而,在目前國內這樣的教育體製下,我感覺我要實現自己的夢想簡直是太難了,即使是擁有一些實實在在我需要的。我現在正麵臨一個很艱難的抉擇:到底是直接找工作還是考研?我真的好迷茫,不知道應該如何找尋自己的出路,我實在是看不到自己的方向。”

每個人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都會徘徊、迷茫,感到困惑。麵對未來,雖然每天清晨都能看到冉冉升起的太陽,但是我們的心裏還是會一遍遍地尋找:路在何方?

思路決定出路。迷茫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思路。麵對人生的分岔路,左右難擇,不知道該走向何方才好。然而,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迷茫中的不確定性正預示著我們將要選擇下一步的確定性。正是在迷茫的情境下,我們才有了清醒的選擇,人生的意義正是在這許許多多的選擇中逐一體現。

一個文史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際,對前途感到非常迷茫,麵對未來,不知道該怎樣選擇。於是,他給自己的畢業論文導師發了封郵件,詳細地講述了自己的苦惱:這個專業曾經在我心中是多麼的神聖,但是現在很多事實卻讓人感到庸俗,周圍的環境和事物的運行規律與我理解的也完全不同,我感到很無力,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導師回信了,信中講了一個他從網站上轉載的小故事:

從前,有一隻鷹蛋不小心落到了雞窩裏,被當成雞孵了出來。從出生那天起,它就與雞窩裏的兄弟姐妹們不一樣:沒有五彩斑斕的羽毛,不會用泥灰為自己洗澡,不會三啄兩扒就從土裏刨出一隻小蟲來。矮小的雞窩總是碰它的頭,而小雞們總是笑它笨。它對自己失望極了,於是跑到一處懸崖上,想跳下去結束自己的生命。但當縱身躍下的時候,它本能地展開了翅膀,結果飛上了雲天。它這才發現,自己原來是一隻鷹,雞窩和蟲子不屬於它。它為自己曾因不是一隻雞帶來的痛苦而感到羞愧……

你沒有必要因為自己是一隻誤入雞群的鷹而感到羞愧!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商人比做一個沒有責任心的文人更可貴!

看了這封回信,他的心中豁然開朗起來。

畢業之後,他不再因周遭的人與事而痛苦絕望甚至是扭曲自己。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他改變思維、轉換心態,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畢業論文導師在信末尾的那兩句話,也成了他經常勉勵自己的座右銘。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就像是玩撲克,發到手裏的是什麼牌是定了的,但你的打法卻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意誌。”沒錯,上帝發牌是隨機的,我們分到什麼就是什麼,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和更換的可能。當你拿到不好的牌時,請不要一味地抱怨,因為這對於你沒有半點兒用處,因為你的抱怨不會令現狀有所改變。你能做的就是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情,將自己手中不好的甚至有點兒糟糕的牌優化組合,並力求把每張牌都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