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做什麼?”方孝孺有些愣然,感覺好似韓度的打算和他的想法有些不一樣。
韓度笑了笑沒有再過多的解釋什麼,其實韓度的想法很簡單,如果是自己人,那就更加應該認祖歸宗,回到大明的懷抱。從此以後,大明就可以說,這片土地是大明自古以來的故土了。
當然,若不是自己人,那也沒關係。就看誰的拳頭大,打到這些人心服口服便是。
這麼簡單的道理,方孝孺不會不明白,隻是他們有些不敢信而已。
越是往北走,天氣便開始慢慢變冷。前麵都還是熱的要人命的天氣,現在不多加一件衣衫都有些冷了。
韓度每日都會用六分儀測算船隊所在的位置,大概來到了後世阿拉斯加的位置,韓度便下令讓船隊折返向西航行。航行沒過數日,果然遇到了一連串的島嶼。船隊沿著島嶼航行,不時地有著淡水補充,船隊一路有驚無險的再次看到了陸地的影子。
望鬥上的聲音傳來,蔣明一路小跑來到韓度麵前,滿臉欣喜的說道:“侯爺,前麵有陸地,咱們真的回到大明了?”
“我看到了。”韓度放下望遠鏡,也是滿臉笑容的朝蔣明點頭。
還解釋道:“不過現在咱們還沒有回到大明,咱們到的位置應該是在倭國的更北邊,隻要咱們掉頭沿著海岸線南下,就能夠到達倭國了。”
到了倭國,那就離大明不遠了!
雖然還沒有真正回到大明,但是在蔣明高調的傳了韓度的話之後,船上的士卒都發出鬼哭狼嚎般的聲音。
這一次出海太過驚險、太過漫長,他們想要發泄一番也是人之常情。
兩年了,不知不覺間離開大明就已經兩年了,韓度心裏的思念之情一點都不比那些士卒弱。
不再猶豫,韓度直接下令船隊掉頭南下。
......
倭國附近海域,一些倭人駕駛著小舢板的海上打漁。倭人得益於宋朝時候大肆對中原各種技術的引進,他們的造船術水平並不低。倭寇都能夠遠渡重洋的騷擾大明,至少說明倭人是有著造出遠洋船隻的能力的。對於造些漁船在近海打漁,更是不在話下。
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處貧瘠之地,糧食出產遠遠不夠倭人吃的,因此不打漁他們就隻能夠挨餓受凍。所以在倭人當中,下海打漁的人的比例要遠遠超過其他番國,哪怕是現在的大明,都遠遠趕不上倭國。
當然,大明革新了捕魚技術,效率遠遠超過倭人這種靠天吃飯的水平。每年大明從海裏捕撈的漁獲,一年比一年多,每年都在瘋狂的增加。不過再怎麼瘋狂的增加,也遠遠滿足不了一千萬戶百姓的需求。為此,老朱還特意下令解除禁海,從此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尋常百姓都有資格下海捕魚。甚至有的沿海百姓,還自己造船參與分享海洋的饋贈當中。
話說回來,由於倭人捕魚的很多,因此,越來越多的倭人為了能夠順利捕到魚,不得不朝著大海深處前行。在這過程當中,有人大獲豐收,有人屍沉大海。不過即便是屍沉大海,也阻攔不了倭人捕魚的渴望,仍然是有著前赴後繼的倭人,朝著大海深處前行。
眼前的這幾條舢板,就是冒險進入深海捕魚的倭人。他們為了能夠相互之間有個幫助,增加生存的希望,才不得不聯合起來朝著深海而來。
今天這些人倭人的運去不錯,一來接連幾網下去都是大獲豐收。畢竟這樣的機會不多,好不容易遇上一次,不滿載而歸他們自然不甘心。正當他們,準備再捕撈一點,將船裝滿之後,就返回的時候。
一個倭人豁然發現遠處深海裏麵冒出來了什麼,連忙抬手指著嘰裏呱啦的問道:“快看,那是什麼?”
在深海裏麵什麼情況都會遇到,說不定剛才還是豔陽高照,下一刻就烏雲蓋頂狂風暴雨襲來。因此,進入深海的倭人對周圍的一切都時刻保持著警戒。一旦發現情況,好及時做出回應。
倭人的聲音頓時就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所有人放下手裏的活計,怔怔的看著從海平麵下冒出來的像山丘一樣巨大的船隻。
“這,這是什麼......”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巨船的倭人,頓時就被嚇到語無倫次。可惜不僅是他想問,其他倭人也想問,自然沒有誰能夠回答他。
“侯爺快看,那些是倭人,咱們到倭國了。”蔣明滿臉興奮的舉著望遠鏡,大笑著吼道。
韓度站在船首上,透過望遠鏡看到海裏的那些人,從他們的裝束上來看的確是倭人。看來,自己總算是到倭國了。
方孝孺也看到了倭人,不過讓方孝孺皺眉的是,那些人完全堵在船隊航行的路上。
想了一下,方孝孺轉頭朝韓度說道:“要不要下令,讓船隊避開他們?”
韓度早就發現這一點了,隻是毫不在乎,才沒有提前下令讓船隊改道。現在方孝孺提起,韓度仍然是神色平靜的搖了搖頭,說道:“不用。”
方孝孺眼睛裏麵閃過一絲不忍之色,略帶焦急的說道:“可是咱們就這麼撞過去,那些人會死的。”
韓度滿不在乎的說道:“不過是些數典忘祖的東西,死了就死了吧。”
見方孝孺神情疑惑,韓度便側頭向他解釋道:“這些倭人,從唐開始,一直到宋都在派遣使者前來學習中原的文化技術。可是自從前元討伐倭國的大軍被風給吹到海裏去了之後,他們對中原人就再也不放在眼裏。以日出之國高高在上自居,皇上三番五次的下令讓倭國前來大明朝賀。倭國不僅不派遣使者來大明,還將大明的使臣給殺了。
當初皇上還因此震怒不已,要不是蒙元未滅,天下剛剛安定不久,說不定皇上就會派大軍前來將其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