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一切向前看的人生態度。
2.教孩子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
浩浩是一名12歲的男生,最近他把好朋友最喜歡的玩具弄壞了,見朋友沒發現,就偷
偷逃回了家,但他總覺得良心不安,每天心情都很鬱悶,想去承認錯誤但又怕對方不原諒他,
到時候自己豈不是很沒麵子。
可他又覺得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自己的心情肯定會越來越差的,於是他就找到了爸
爸,對他說出了這件事的經過,強調自己並不是故意弄壞朋友的玩具的,然後問爸爸:"反
正他也沒發現,我是不是不用道歉啊。"
"做錯了事情就得認錯,當然要去道歉。"爸爸很肯定的回答道。
"但是......"浩浩吞吞吐吐的說道:"他要是不接受我的道歉,我們就做不成好朋友了,
然後我們以後就會變成仇人,再也不會在一起玩,也不會再說話,我不想變成這樣。"
"你怎麼能這麼想呢。"爸爸很驚訝的看著他,沒想到兒子的心態竟然這麼消極,他得
及時糾正過來。
於是爸爸說:"你要多向前看看,不要把事情想得那麼悲觀。你可以告訴自己,你朋友
一定會原諒你的,因為你是這麼勇敢,主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你一定要在心裏對自己說,
他一定會原諒你的。"
"真的......會嗎?"
"你可以不停的在心裏這樣對自己說:他會原諒我,他會原諒我......那麼,你一定會擁
有去道歉的勇氣的。"
這位爸爸培養孩子積極心態的方法我們可以稱之為"自我暗示法"。也就是教會孩子,
凡事要往好處想,天塌下來,還有地撐著呢,一兩個小小的挫折,無需懼怕。
法國盧梭曾說:"除了肉體的,痛苦都是人想出來的"。由此可以看出,那些因為遇到困
難就擔心害怕、煩惱不已的孩子們,都是在自尋煩惱。父母作為成熟的大人,應該幫助其正
確認識這些煩惱,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凡事向前看的積極心態。
細節23:讓跌倒的孩子自己站起來
媽媽帶6歲的兒子於清去公園玩,昨天剛下過雨,路有點滑,媽媽叮囑道:"兒子,別
亂跑,小心滑倒!"
"我知道了,媽媽。"於清雖然點頭答應了下來,但還是不顧媽媽的阻攔,一會兒跑到
前麵看看,一會兒又跑去後麵拔草,總之是不讓媽媽省心。
跑著跑著,於清一個不留神一腳踩進了一窪水坑裏,腳下一滑,摔倒在地上,濺了一身
的泥水,哇哇大哭起來。
"兒子!"媽媽趕緊跑過去,把寶貝兒子從地上抱了起來,摟在懷裏心疼的哄勸道:"寶
貝不哭,摔到哪了?媽媽給你吹吹。"
兒子哭得說不出話來,隻是慢慢把手掌伸了出來,媽媽一看,紅了一塊,可能是擦傷了,
心疼的趕緊給他吹吹。
"都是這破地不好,來,咱們一起來踹它。"說著,媽媽嗵嗵跺了兩下腳,用力的踩在
地麵上。於清這才破泣為笑,從媽媽的懷裏掙脫出來,跳到地上也用力的跺了兩腳。
我們常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可見,
人不吃苦,是幹不成大事的。馬克思也曾說過:"人要學會走路,也得學會摔跤,而且隻有
經過摔跤,他才能學會走路。"可見,摔得起跤的孩子,才能真正學會走路。
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經常有父母阻礙孩子學習"走路"。見孩子一摔倒,就趕緊
衝上去扶起來,不給他們自己站起來的機會。因此,專家建議,在孩子摔倒時,父母應鼓勵
他自己站起來,具體來說,有以下兩個方法供參考。
1.讓他接受"自己跌倒自己爬起"的思想
如何培養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的意識呢?生活中,父母可以多給孩子講這類的堅
強的故事,或者拿身邊的事例教育他,讓他明白不怕摔跟頭,不怕痛苦是件光榮的事情。當
孩子從內心接受這種思想時,再麵對這類問題時,就不會再有畏難情緒了,更也不會把這當
成多大的難事了。這樣的孩子會更堅強,當他們長大成人步入社會後,更會拚出一片屬於自
己的燦爛天空。
2.當孩子跌倒時,鼓勵他自己站起來
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原因,有一段時間不能照顧4歲的兒子亮仔,沒辦法,隻好把亮仔的
奶奶接到家裏,幫忙照看著他。
不過沒幾天,媽媽就發現,奶奶特別心疼孫子,見亮仔嗑了碰了就趕緊跑過去把亮仔抱
進懷裏不是哄就是逗,直到亮仔重新展露笑容。
這天,奶奶帶亮仔出去遛彎,在小區裏不小心摔了一跤,奶奶趕緊跑過去要扶。正巧這
時候媽媽下班回家,看見後對奶奶說:"媽,不要扶他,讓他自己爬起來。"
奶奶心疼,說:"這怎麼能行呢,孩子還小,摔壞了怎麼辦。"
"男孩子磕一下沒事的,亮仔,自己起來。"媽媽衝還趴在地上的亮仔說道。
誰知亮仔卻癟癟嘴,趴在地上哇的一聲哭起來了,這可急壞了奶奶,伸手又要扶,媽媽
攔住了她。
"媽,這是在教育他,為他好,要是以後我們不在他身邊,他再摔倒了怎麼辦?趴在地
上直到有人把他扶起來?那他長大了怎麼辦?我們扶不動他的時候怎麼辦?"
"你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但......"
"媽,聽我一回吧。"
"好好,就聽你的。"
"謝謝媽!"做完了奶奶的工作,媽媽開始做亮仔的工作,蹲下身看著他說道:"乖兒子,
你不是經常說要做個男子漢嗎?那就自己站起來,這才真正的男子漢應該做的事情哦。"
這樣又講了一會兒,媽媽便不再說話,拉著奶奶的手往後退了兩步,就這樣看著哭鬧個
不停的兒子,堅決不上前扶他。
亮仔哭了一會兒發現真沒人來扶他,便覺得無聊了,用手背抹抹淚,自己從地上爬起來,
委屈的走到了媽媽身邊,媽媽稱讚道:"真是個男子漢,以後摔倒了,也要自己爬起來哦。"
"嗯,知道了,媽媽。"亮仔又抹了抹眼角的淚花,揚起頭,笑了。
事實上,每一個孩子在摔倒後,都有站起來的能力,隻看父母有沒有給他發揮這一能力
的機會了。對於父母來說,更需要注意的是要能像亮仔媽一樣,能忍住疼惜兒子的心情,對
他的磕磕碰碰表現出淡然的神色,鼓勵他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細節24:家有"急性子"
這一天,8歲的男孩立立抱著一本童話書找到正在客廳商量事兒的爸爸和媽媽,拉拉媽
媽的衣角說道:"媽媽,你幫我讀讀這個故事吧"。
不過爸爸媽媽好像在說什麼重要的事情,兩個人顯得都挺著急,誰也沒有理立立。
"媽媽......"立立又去拉,媽媽甩手推開了他,看也沒看他就說:"別鬧,爸爸媽媽正
忙著呢。"
立立委屈的往後退了兩步,爸爸看見後,對媽媽吼道:"你自己脾氣不好,幹嘛對孩子
發火,要發火,朝自己發去,每天急急躁躁的,沒一件正經事。"
"你也沒資格說我,你自己也是一樣的,昨天是誰不讓買衣櫃就發脾氣的?"媽媽瞪了
他一眼,開始數落起來,"還有前天,看上一塊手表,我說錢沒帶夠,你馬上就衝我發火,
哼。"
爸爸一聽媽媽這麼數落他,頓時惱了,急躁脾氣一下子就上來了,兩個人一言不合,又
吵了起來。立立站在一旁,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嚇的哇的一聲哭了起來,還把童話書用力
扔到了地上,坐在地上來回蹬著。
爸爸媽媽一見這情況,馬上不吵了,紛紛來哄立立,要給他講故事。
這樣的情形又發生了幾次後,爸爸媽媽發現,立立也受到了他們的影響,隻要他的要求
沒有馬上得到滿足,他就開始哭鬧,還總愛扔東西,脾氣顯得十分急躁。爸爸媽媽十分的後
悔,難道是自己平時的壞情緒"傳染"給兒子了?
人們常說:"看這父子(母女)倆,真像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說的不但是孩子和家
長之間外貌的相像,還有脾氣性格的相似,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家子。這不但是因為他們
都在同一個環境中生活,而且還在於孩子一直處於家長的性格影響範圍內,自小接觸到的最
親近的人是什麼樣的,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把家長的優劣點都學了個遍。
故事中,在家長的影響下,立立出現了做事急躁、沒有耐心的特點,在讓其父母感到很
鬱悶:學大人的好處沒有看出來,這壞處倒學了個透。解鈴還須係鈴人,要想改變孩子這種
急性子的毛病,還需家長從自身做起,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1.家長以身作則,做事不急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親近的人,這點是任何學校的老師都無法代替的。
因此,想讓孩子有良好的品性,就要家長首先能以身作則,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急躁,更
不能因急躁而上火發脾氣。即使有時偶爾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也要及時和孩子說:"爸爸
這樣做是不對的,不能學爸爸這點哦。"讓孩子從心理上認識到,急脾氣是不好的,不應該
學。
2.讓孩子明白:很多事情不以自己的想法為轉移
有時候,孩子產生急躁的原因是沒有耐心,他希望自己想要的東西馬上就能出現在眼前,
希望自己想做的事情立刻就能做成,想法落空後產生的不良情緒,卻沒有意識到這個世界並
不是圍繞自己轉的。對此,家長應及時告訴孩子這樣的道理: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特點,無
論是要什麼東西,還是做什麼事情,它們都有自己的時間性,我們強行要求也是不管用的。
3.教孩子在做事前先檢查一遍準備工作
孩子年齡小,本就是性子不穩重的時候,當他們打算做什麼事情時,往往將其過程和難
度想的過於簡單,隻記著做成後的好處與快樂,自然會表現出急不可耐的樣子。但是,孩子
越有這樣的心理,越常常出錯,以致願望落空。受到這樣的打擊,則心裏更為急躁。因此,
家長可根據孩子的這個特點,教他這樣一種方法:無論打算做什麼事情,在做之前都要檢查
一遍準備工作,再思考下自己打算怎麼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準備周密、做事穩妥的
性子。
細節25:幫孩子建立自信心
被球迷們親切地成為"新版馬拉多納"的足球運動員裏奧?梅西,曾在2009年帶領巴
塞羅那取得西甲、國王杯、歐洲冠軍聯賽三冠王的成績,還在同一年裏擊敗C羅獲得歐洲金
球獎,20天後又在第19界國際足聯頒獎典禮上榮獲"2009年世界足球先生"稱號。那一刻,
他微笑著說:"我相信,隻要努力,夢想就離你不遠了。"
可以說,如果不是從小擁有充分的自信,裏奧?梅西很難取得這樣的成就。但梅西的自
信並不是生來就有的,他也曾有過從自卑到自信的人生經曆。
梅西從小就喜歡足球,但10歲的他在和幾個同齡孩子一起踢足球時,卻受到了很大打
擊。那天,隊友好幾次將球傳到他腳下,可他卻因過度緊張而閉上了眼睛,幾次都錯過進球
的好機會。結果,他的球隊慘敗,隊友們都將手指放在嘴邊,對他發出嘲笑的噓聲,還往他
脫下來的球鞋裏吐口水,甚至當場給他起了"臭鞋大王"的外號。
這場球賽之後,梅西難過極了,他想過要放棄。可正當他失落、心煩意亂之時,弄清
事情原委的父親告訴他,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勇敢堅強地接受失敗,要自信地昂起頭,一
步一步地走自己的路。父親的話給了梅西很大的震撼,思考一夜後,他暗自發誓,要經過不
懈努力,成為像馬拉多納那樣偉大的球員,登上足球的頂峰,成為世界足球先生。
自那以後,梅西每天都信心滿滿地參加足球訓練,教練的批評、隊友的指責,他都能
坦然麵對。無論何時,他都相信自己能夠走出困境,也相信這個世界會接納他,他的夢想也
會一步步實現。
自信心是孩子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對其一生都會產生舉足輕重的作
用。但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對待同一件事情,有些孩子充滿自信,勇敢大
方,總是將"我能行"掛在嘴邊,但有些孩子卻十分膽怯、自卑,使勁強調"我不行"。兩
類孩子對待同一件事的態度,恰好體現著其是否擁有足夠的自信。
孩子自信與自卑心理的產生,都與周圍人的言行舉止及自我意識的發展狀況有關。孩
子年齡越小,其進行各項活動的能力越差,自我評價的水平也越低,那麼他就會依附於周圍
人尤其是家長對他的要求和評價來認識自己。這時,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或對其做
出不恰當的評價,孩子就很容易出現自卑心理。
所以,要建立孩子的自信,讓他信心滿滿地向成功邁進,家長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每天找個真實的理由誇孩子,肯定他點點滴滴的進步
培養有自信的孩子,家長應注意從正麵引導,要及時肯定他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還要
利用一兩個月的時間,每天找一個真實的理由誇孩子,比如"今天的作業比前幾天寫得都工
整"、"今天表現得很好,能主動幫爸媽做家務了"等。
其實,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每天都在變化,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善於觀察、發現他
身上那些積極的變化,並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不僅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還能讓他更
加清楚地認識自己,並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進一步完善自己。
當然,家長對孩子的誇獎、表揚要實事求是,不能誇大其詞,也不能肆意護短,否則
會讓孩子變得虛偽、驕傲自大。
2.從孩子的角度觀察、決定事情,讓孩子感到被尊重
4歲的小男孩自己坐在地板上,手中正拿著一塊破爛的棉布裹自己的身體玩。媽媽看到
後,立即將他手中的棉布奪去,因為她覺得棉布又破又髒,不是孩子應該玩的東西。可之後,
小男孩就不再理媽媽了,也不願意玩媽媽拿給他的其他玩具。
家長看到孩子玩自認為肮髒的東西,不能冒然將其奪下,或嚴令孩子丟掉這些東西,
否則會打擊孩子探索事物的自信心,還會使其對家長產生怨恨。
其實,孩子的任何一個舉動,都可能是他主動探索未知世界的行為,家長不應站在自
己的立場上要求孩子,而是應該經常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支持、鼓勵並幫助他,讓他感覺到
自己是受尊重的。上述事例中,如果小男孩的媽媽給予其積極的暗示,如"這布是很髒的,
有氣味,我想你一定不喜歡。你肯定想要一塊幹淨的布,我們去找趕緊的布好不好",那麼
小男孩或許會欣然接受媽媽的建議,同時還不會對她產生怨恨之心。
細節26:激勵使孩子自立自強
英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有效的自我激勵能夠使人更充分地發揮出自己的能
力,讓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施展。那麼,一個善於自我激勵的孩子,也就能使自己擁有良好
的自我感覺,這種感覺會促使他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最終在學習、生活中取得更多進步。
快要升初中的男孩繼文,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如果再這樣下去,他可能要留級,爸
爸為此很頭疼。
後來,爸爸想到用獎勵的方法激發繼文的鬥誌,於是便告訴他,如果下次考試的成績
能有所提高,爸爸就給他一份意外的驚喜。聽了這話,繼文心裏美滋滋的。從那以後,他每
天都堅持認真學習,平時寫的作業都比以前工整多了,有時遇到難題,他就暗自給自己打氣,
並想盡辦法去解決。結果,兩個多月後的一次考試,繼文的成績真的提高了很多。
不過,繼文剛考完試的時候,爸爸還沒有想好要給他什麼樣的驚喜,因為他還不清楚
繼文到底喜歡什麼。可就在當天,一個同學拿著一部數碼照相機在繼文麵前炫耀,爸爸發現
繼文很喜歡那部相機。而且,爸爸看了繼文用同學的相機拍的照片,發現他真有攝影的天賦。
於是,爸爸知道要給繼文什麼樣的獎勵了。
兩天後,當爸爸知道繼文的成績,就立馬給他買了最喜歡的那部照相機。看到這份禮
物,繼文說:"爸爸,我很喜歡這個獎品,以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的!"
在著名的《激勵的神話》一書中,德國人力資源開發專家斯普林格寫道:"強烈的自我
激勵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懂得自我激勵的人,往往能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充分
發揮自身潛能,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會自我激勵的人,就算天賦異稟,也很可能無法
將其充分利用,甚至一生碌碌無為。
對孩子而言,自我激勵則顯得更為重要。有研究表明,沒有進行過自我激勵的孩子,
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左右,而經常自我激勵的孩子,其發揮的潛能相當於激勵前的的3~
4倍,即80%左右。
但是,孩子的自我激勵能力不是生來就有的,這需要家長在其成長過程中不斷培養。
具體而言,家長可利用以下方法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讓他不斷獲得前進的動力。
1.正確表揚、獎勵孩子
家長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要及時發現並讚揚他的優點與長處。當孩子受到讚揚,
獲得獎勵後,他們的就會在心裏形成一種自我激勵的內驅力,這會促使他在今後的學習、生
活中不斷超越自己,督促自己進步。
當然,家長一定要實事求是地給予孩子表揚和獎勵,要讓孩子學會明辨是否,讓他知
道自己什麼時候才應該得到表揚與獎勵。
另外,家長不能過分注重物質獎勵而忽視對孩子精神層麵的激勵。事實上,當孩子取
的好成績或做了一件好事後,家長一句表揚的話,一個肯定的眼神或鼓勵的動作,都可以讓
孩子受到極大的鼓舞,讓他對自己更有信心,從而激勵自己更加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2.教孩子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
1991年,一個名叫坎貝爾的女子徒步穿越非洲,人們都十分驚歎於她的壯舉。在此之
前,幾乎沒有人相信一個女子能獨自完成這般令人難以想象的活動。
在非洲的森林中,在漫無邊際的沙漠裏,坎貝爾麵臨的困難、所受的煎熬,也都是人
們意想不到的。但每一次,她都暗自激勵自己:"我能,我一定可以成功!"終於,在強大的
意誌力支撐下,在不斷的自我激勵後,她成功戰勝了自己。
平時生活中,家長一定要教孩子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如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讓孩
子不斷暗示自己"我可以做到"、"堅持就是勝利"等。這樣不僅能幫助孩子消除不良情緒,
還能增強他的自信心,促使他調動全身心的各種潛能,幫自己更快走出困境。
3.對孩子的目標有一個適當的時間限製
很多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差,在起初確定目標時能努力奮鬥,但時間一長就沒有任何
鬥誌了。對此,家長應該讓孩子產生一定的緊迫感,讓他對目標有更加明確的認識,並懂得
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
具體來說,家長可以督促孩子每天閱讀自己的目標計劃,並在他做某一件事之前限定
合適的時間,比如讓孩子打掃屋子之前,要告訴他將屋子打掃幹淨的標準,有多少時間可供
利用等。這樣,孩子在做事時會有緊迫感,為了在限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任務,他就會不斷
自我激勵,以發揮自身最大潛能。
細節27:教孩子犯錯後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