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隻記重點和難點
孩子在做課堂筆記的時候,不能隻顧低頭書寫,主要還是聽課,隻有老師說到重點地方
和自己不懂的難點時,才記下來,課後自己溫習或者再向老師同學請教。其實,即使孩子全
身心記筆記,一堂課下來,也隻能記住老師講的內容的一半,剩下一半就會忘記。而記錄重
點和難點,則能消化絕大部分知識。
2.提高記錄的效率
孩子記筆記往往像寫作業時的工工整整,而且寫字速度較慢,就會漏下很多內容,家長
可以教孩子提高寫字的速度,不必要求工整和語句通順,隻要自己認識,能記住其意思就行。
在孩子稍大些時,家長還可以交給孩子簡單的速記方法,教會他以自己的方式做筆記。
3.做好課前準備
孩子記筆記效率低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工具不理想,家長可以給孩子多準備幾個筆記
本,筆記本最好的大開本的,這樣不用頻繁翻頁就能記錄很多內容,同時,給孩子準備好書
寫流暢的圓珠筆,而鉛筆和鋼筆則再其次。還可以給孩子多準備幾種彩色的筆,供其在書本
上標記。另外,孩子記筆記時,可以優先考慮在課本的邊白上記錄,這樣便於複習,也便於
跟著老師的講課看書上的相關內容。
細節77:讓孩子學習變得有毅力
笑笑學習很難靜下心來,一學習就顯得非常煩躁不安,問她是不是不想學習,她卻回答
自己其實是非常想學習的,但就是沒辦法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媽媽笑罵:"是不是覺得,學又學不進去,不學又沒事幹,搖擺不定,沒辦法向前邁步
呢?真是個沒毅力的家夥。"
"對對,毅力,我就是沒毅力嘛,感覺一學習就渾身無力,一點激情也沒有。"笑笑苦
惱的說道。
媽媽拍拍她的頭,笑道:"你還知道自己沒激情啊,那怎麼辦?想辦法鍛煉一下自己的
毅力怎麼樣?"
"我想鍛煉啊,可是自己很矛盾。想鍛煉,又使不上勁兒。"笑笑幽幽的歎了口氣,真
不明白自己這是怎麼一回事,難道純粹是因為懶,怕麻煩?
"有什麼好矛盾的?"媽媽問她,她想了想,回答道:"怕又堅持不下來,到時候又做
不到,不是很沒麵子。"
媽媽聽完後,邊搖頭邊對她說:"但你也要明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道理,
往往當你徹底想明白應該如何努力的時候,可能你已經失去了明白它的最好機會!所以,為
了不讓自己後悔,還是在平時就讓自己多努力努力。調整好心態,奮發圖強!"
"那我該怎麼做?"笑笑問媽媽。
媽媽托著下巴想了好一會兒,才對她說:"你是不是上課的時候也沒辦法認真聽老師講
課?"
"這個嘛......"笑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小聲回答道:"偶爾,會閃神兒......"
"那我們先從認真聽講做起吧。"媽媽說:"首先咱們先保證一節課45分鍾不走神兒。
你在上課的時候盡量排除外界的幹擾,控製自己的思想,不要去想和學習無關的事情,認真
聽老師講課,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一開始可能不會完全做到,不過咱們慢慢來,我相信,
你一定能有毅力做到的。"
聽了媽媽的話後,笑笑也覺得自己好像能做到一樣,高興的點了點頭。
毅力是孩子克服自身及外部困難,堅持達到目的一種優秀的素質。現實是,家長對孩
子比較嗬護和遷就,導致孩子比較任性和怕苦,做事學習不能長期堅持,尤其是麵對枯燥而
困難的課程時,其毅力更是下降的厲害。但是,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家長方法得當,還是
能改變孩子的這種不良學習行為的。
1.從體育活動入手培養其毅力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並逐漸將活動變為體育鍛煉,慢慢增加運動的時
間和難度。這樣的鍛煉不僅可增加孩子的體質,還能增加其心理承受能力,這能大大降低孩
子對學習困難的畏懼心理,樹立起自信心。
2.適時鼓勵孩子再堅持一下
當孩子在困難麵前灰心時,家長可以適時告訴他:在堅持一下,哪怕是不成功我們也
可以放棄,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養成麵對問題時會自然想起多堅持一會兒,形成這個習慣
後,會對其成功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在眼下,孩子即使再堅持一會也很有可能會麵臨失敗,
但是這並不重要,隻要讓孩子養成習慣即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在這種心理的驅動下,
會逐漸體會成功的滋味,這對其是個很大的幫助,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對其以後是很
好的激勵。
3.及時鼓勵孩子在學習中多堅持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單純的就學習談論學習會讓孩子很厭煩,效果往往不會太好,因
此,在對孩子進行堅韌耐性培養時,我們建議的是上麵兩個方法,從學習外、從根本上改變
孩子的這種情況,取得較好的效果後,家長應鼓勵孩子在學習中也嚐試"多堅持一下",而
很多學習的難題,往往比生活中的困難容易的多,孩子在堅持中常常會解決它們,這會有助
於培養起自信,並使孩子更願意接受長時間的學習,以體會解決難題的樂趣。
細節78:教孩子學會觀察周圍的事物
敏銳的觀察力,是孩子創造力的源泉,對其今後的智力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心
理學家認為,觀察是智力活動的基礎,也是一個人生活中所必須的能力。生活中,人們評價
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時常用"聰明"或"不聰明"兩個詞,而聰明的意思是耳聰目明。由此也
可看出,以感知為基礎的觀察力,是孩子聰明大腦的"眼睛",即讓孩子多看、多聽、多接
觸各種事物,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他才能在遇到難題時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發明蒸汽機的瓦特,小時候雖家境貧寒,但卻十分聰明好學。他曾在一家鍾表店當學
徒,從那時起,他就時常在店裏仔細觀察、研究各種儀器。
後來,瓦特接到了修理一台紐可門蒸汽機的任務。起初,他修好了這台機器,卻發現
它工作起來很吃力,像個快要喘不過氣來的老人。於是,瓦特想將其改進一下。在他的不斷
努力下,兩年後,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可當他點火試機的時候,才發現汽缸到處漏氣。他想
盡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每天都打起十二分精神,一遍又一遍地仔細檢查機器。
一天,他趴到汽缸前觀察漏氣原因,突然有一股熱氣衝出,他來不及躲閃,肩膀被蒸
汽燙得紅腫。可即使如此,他仍然沒有放棄。很快,他又回到實驗室,一邊查閱資料,一邊
繼續認真觀察、檢測汽缸。
終於有一天,瓦特的靈感來了。而這份靈感,同樣源於他的認真觀察。那天,他一邊
喝茶,一邊看著爐子上的那個水壺,發現壺蓋一動一動的。他看看水壺,又看看自己手裏的
杯子,突然想到:茶水要變涼,可以倒在杯子裏;蒸汽要變冷,可以把它從汽缸中"倒"出
來啊。就這樣,瓦特設計出了一個和汽缸分開的冷凝器,解決了漏氣問題,世界上第一台真
正的蒸汽機也隨之誕生。
瓦特正是因為善於觀察,才將一台"行將就木"的機器改造成真正意義上的蒸汽機。
達爾文也曾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隻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
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可見,離開了觀察,一切科學研
究、發明創造,或許都隻是空談。
所以,作為家長,要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首先就應訓練其觀察力,讓他耳聰目明。
具體而言,家長可從以下方麵入手訓練孩子的觀察力:
1.保護好孩子的感知覺器官
孩子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器官的健康發育,是其感知覺的物質基礎。所以,
平時生活中,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這些器官,並創造機會刺激各項器官的發育,如讓孩子
多看美麗的圖畫、多聽動人的音樂、多開口說話或唱歌等。
2.讓孩子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一般來說,孩子比較喜歡觀察活的、動的物體,而不喜歡觀察靜止不動的東西,比如
喜歡看小狗大家、小金魚遊泳等;孩子還喜歡觀察色彩鮮豔的東西,如滿園鮮花、開屏的孔
雀等;喜歡觀察大而清晰或位置明顯的物體,如掛在牆上的書畫、擺在桌上的藝術品、穿在
身上的服飾等。
因此,家長在訓練孩子觀察力的時候,可以先讓他關注這些比較感興趣的事物,慢慢
激發他觀察的欲望。
3.時常變換孩子所處環境,讓他親近大自然
孩子都渴望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若長期處於同一個環境中,對周圍的一切太過熟悉,
漸漸地就會對其產生厭倦感,失去觀察的興趣。
所以,家長應適時改變孩子所處的環境,讓其產生新鮮感。例如,家長可時常給家裏
添置新的陳設,或帶孩子"串門",讓他觀察別人的家庭環境。
另外一種重要的方法,就是定期帶孩子出去郊遊或進行其他戶外活動,讓他親近大自
然。在美麗廣闊的大自然中,有許多事物是值得觀察的,包括鄉村田野、山川河流、天空雲
朵及各種動植物等。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觀察的興趣,還能幫助他更好地認識世界。
4.教給孩子多種觀察方法
孩子的知識經驗少,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需要家長教給他一些具體有效的觀察方法。
例如,有些形體較小的東西,孩子比較熟悉了,漸漸會失去觀察它的興趣。這時,家
長若給孩子一個放大鏡,孩子或許又會發現許多新的更有趣的東西。這種方法叫做放大觀察
法。
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進行對比觀察,如觀察金魚和熱帶魚的異同、牡丹花
和玫瑰花的異同等,讓孩子求同尋異,使觀察活動不斷深入,也使其對觀察對象的了解更加
清晰、全麵。
此外,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將觀察與動手相結合,一邊觀察一邊做實驗,或隨時記錄自
己的觀察心得及其他疑問。
細節79:教孩子做事要認真
在日本的桃山時代,有一個很著名的將軍叫石田三成,以忠誠仁義、足智多謀而著稱。
他最引人稱道的是一次"三獻茶"事件得到了貴人賞識,後來成為日本最高權力機關的首席
元老。
在他還是孩子的時候,曾在一座寺院謀生。有一次,幕府將軍豐臣秀吉打獵口渴了,就
來到石田三成所在的寺院喝茶。石田三成是負責敬茶的童子。他上茶的順序很有意思,第一
杯是一大碗涼茶;第二杯換了較小的碗,茶水稍熱;第三杯則是一小碗熱茶。
豐臣秀吉注意到了這個變化,就問他為何這樣做。
小小年紀的石田三成不慌不忙地說:"第一碗茶是為了讓將軍解渴,所以溫度適中,水量
要充足;第二碗換了較小的碗,因為喝了第一碗之後已經解渴了,量小稍熱稍帶品茗之意;
到第三碗的時候大人心也靜了,口也不渴了,這時再上熱茶,大人才會細細去品味我們觀音
寺的野茶的美妙味道。"
豐臣秀吉聽後,覺得眼前的小和尚思維縝密、態度認真,就把他選在自己帳下,作為自
己的貼身侍從。後來,這位認真細致的石田三成果然成了日本曆史上的一代名將。
不過是孩童的石田三成,在奉茶待客這件小事上都能分出三種不同用途的茶水,並按照
客人豐臣秀吉的實際需求主動地送上去, 足見其做事的認真程度非一般人所能比。這麼優
秀的孩子,豐臣秀吉自然十分欣賞,將之帶走作為自己的侍從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而
石田三成顯然沒有辜負"伯樂"豐臣秀吉的期望,以其特有的思維縝密、做事認真而逐漸成
為日本著名的將軍。
不但是石田三成,自古至今,凡是能夠成就偉業的曆史名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那就是:認真細致。而這種性格的形成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使然。
現在,孩子們的生活和教育條件,比之古人們強出太多了,但往往學不好知識,做不好事情,
讓家長們甚為頭痛,這既和孩子年齡小本就"坐不住"有關,也和孩子自小所受到的家庭教
育中缺少"認真細致"這一內容不無關係。
既然如此,眼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怎樣才能給他補上這方麵的內容呢?我們一起來
看看兒童教育專家提出的兩個簡單易行的方法。
1.用圍棋、繪畫等方式教孩子學會耐心細致
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喜歡對新鮮事物,而對看似枯燥的學習課程,需要動腦筋的
作業等自然興趣缺缺了。這時候,家長如果強迫他們去鑽研這些內容,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而如果從鍛煉他們的耐心入手,這方麵的性子磨煉一段時間後,再提高學習成績就會好很多
了。對家長來說,用圍棋和繪畫來吸引孩子的興趣,進而在鑽研這裏麵的學問的同時,讓孩
子逐漸學會認真細致地學習和做事,是個不錯的選擇。
2.父母故意"粗心",不幫孩子"兜底"
海洋今年上五年級了,可他還是像以前一樣做起事情馬馬虎虎。這個性格讓老爸老媽很
頭疼。平時寫作業,他多多少少都會出點錯。哪怕是一張剛剛講解過的試卷讓他改錯題,他
都能改出點毛病來,不是點錯小數點,就是抄錯數字。
"洋洋,你什麼時候才能認真細致地對待自己的作業,不出這麼多錯呢?"媽媽很無奈
問他。
"怕什麼,反正你和爸爸每天都會給我檢查的。交給老師的作業全都正確不就齊了?"
海洋大大咧咧地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原來如此。媽媽和爸爸悄悄商議了一會,就給海洋檢查當天的作業。然後很高興地對他
說"今天做的不錯,都對了。"海洋美美地將作業收進書包。
第二天放學回家,就見海洋一臉的不高興。"爸爸、媽媽,你們也太粗心了。我昨天的
作業明明錯了兩道題,你們都沒有看出來。今天老師還批評我對待作業不認真!"
"哈哈,你終於知道認真細致的重要性了。這件事我和你媽媽沒有責任,你要自己明白
自己為自己的作業負責才是!"海洋覺得爸爸的話有些道理。以後寫完作業,他都會自己檢
查兩遍。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就不依賴父母,這種成就感讓海洋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洋洋的故事有一定的代表性,當孩子寫完家庭作業後,不少家長都會將他的作業本拿
過來看一下,一是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二是看看孩子寫的有問題沒,發現錯誤的地方,自
己也可以及時糾正嘛。而這種關懷的行為往往會讓孩子形成這樣的印象:反正爸爸媽媽最後
還要看一遍呢,有問題他們都會說的,我就不必那麼認真了,最後寫完的檢查也是應付下就
行。這種情況下,家長不妨學學洋洋爸媽的方法,不管"審查"了,讓他為自己的粗心大意
受受教訓,既能會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認真細致"的重要,還能讓他們明白"凡事應該依靠
自己",不能全依賴父母。
細節80:讓"慢"孩子提高效率
小貝是個10歲的女生,今年剛上四年級。以前每次聽到同事抱怨自己的孩子有"多動症",
總是毛毛躁躁靜不下來,小貝媽都會慶幸自己的女兒不急不躁、沉穩安靜,讓他們兩口子少
操了很多心。
可是四年級的作業量陡然加大,打的小貝一家措手不及。以前輕輕鬆鬆就能解決的家庭
作業,現在不到晚上十點都做不完。孩子還是長身體的時候呢,睡眠時間都保證不了的話,
怎麼能健康成長呢?
小貝媽問了問小貝的同班同學,知道人家每天8點鍾就能洗澡睡覺了。她意識到自己的
女兒雖然細心,但學習效率太低了,這樣參加考試的話會很吃虧的。
從此小貝每天放學回來,媽媽就陪著小貝寫作業。看著孩子認真、細致地一道題接一道
題的慢慢計算,不知不覺一個小時就過去了,數學還沒有寫完呢。小貝媽發現女兒雖然沒有
一邊寫作業一邊玩,但是她做一道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題竟然用十分鍾的時間,也太慢了點。
吃過晚飯背誦課文吧,一篇在家長眼中很短的文章,小貝用了半個小時還沒有背下來。
你看著她在那一遍又一遍的朗讀,讀完之後還閉上眼睛回憶課文內容,那麼認真讓人不忍心
催她快一點。可是還有英語和科學需要預習呢,什麼時候孩子才能洗澡睡覺呢?
小貝爸媽由孩子寫作業慢推及到做其他事情,很沮喪地發現自己的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
都沒有考慮過"效率"這個詞。她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雖然做得很好,但時間比別人
多用了一倍還不止。
孩子做事磨蹭,沒有效率是很多家長都苦惱的事情,這樣的孩子往往將一小時能完成的
作業拖成三四個小時才勉強搞定,即使是家長批評也隻是好上一會兒,等家長一回頭就又故
態複萌了。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年齡小,自記事開始在家裏無論是學習也
好玩耍也好,都沒有很強的時間效率要求,大都是隨著孩子的興致來,導致孩子上學後,才
開始這方麵的要求。
然而,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要想讓孩子改掉這種學習拖拉、沒有效率的狀況,需要家
長從根源入手,逐漸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具體來說,家長的"效率教育"可以從以下兩個
層麵入手。
1.教孩子學會集中精力
家長可以先從孩子喜歡的課程入手,如唱歌、小實驗等都可以,告訴孩子"在唱歌的時
候不想其他事情""把和音樂無關的玩具從鋼琴上拿走",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然後
讓孩子嚐試集中精力學習,一般在自己喜歡的課程方麵,孩子的精力比較容易集中,持續的
時間也比較長。在此基礎上,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這樣學習的好處,這麼短的時間就高
質量完成了學習任務,不但是聰明的表現,還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自己支配,如玩耍啊,看課
外書啊等等都可以的,以提高孩子的興趣,促使他在其他課程上也提高效率。
2.對孩子進行時間管理
佳樂也是一個四年級的小女孩,她在期中考試的時候還沒有寫完題目就到了交卷時間。
成績當然很不理想,好強的佳樂哭了。
"媽媽,剩下的題目我會做的,可是沒有時間了......"媽媽很心疼女兒,向一位資深的
老師請教之後,受到了一些啟發。她和佳樂一起製定了一個時間表,把每天必須做的事情都
寫了下來,還規定了一個標準時間。娘倆商量好,誰要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該做的事情,誰
就能積一分,每累積十分就可以滿足對方一個要求。但是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話,
就要被扣掉一分,扣完了就要掃地或者洗碗。
佳樂在這個既有獎勵又有懲罰的方案推動下,明顯加快了辦事效率。
在教孩子學會集中精力後,家長就可參考佳樂媽的方法,和孩子一起製定個切實可行的
日常時間管理表,每天的主要安排、大致花費的時間都寫好,當孩子能按照時間表完成學習
任務時,就會得到表揚,當孩子的效率進一步提高時,更可以得到更重的獎勵,讓他體會到
成績、玩樂兩不誤帶來的好處。
細節81:讓孩子學會創新
朱藝林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他非常聽話,從來不和老師家長對著
幹。可是,自從朱藝林上了小學二年級後,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太聽話了也不是絕對的好事。
晚上吃過飯,媽媽說:"林林,幫媽媽把碗洗了吧,媽媽工作了一天很累了。"
"好的媽媽。"朱藝林很痛快地把桌子上的兩個飯碗都拿到廚房去洗幹淨了。
媽媽躺在沙發上休息,看到餐桌上還剩著筷子、盤子等,就問兒子"林林,怎麼光洗碗,
不洗別的啊?"
朱藝林一臉無辜:"媽媽,可是您隻讓我洗碗,沒說讓我洗筷子,洗盤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