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培養孩子良好學習慣的 14個方法
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喜歡對新鮮事物,而對看似枯燥的學習課程,需要動腦筋的
作業等自然興趣缺缺了。這時候,家長如果強迫他們去鑽研這些內容,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因此,本章針對孩子學習中的常見問題,都提出了多個解決方法,供家長們參考。
細節72:引導孩子喜歡上閱讀
方女士是某小學的一名優秀教師,在工作上的表現十分出眾。幾年前,方女士生下了
一個可愛的女兒,女兒的個性很像她。後來,女兒漸漸長大,有學習的能力了,方女士便開
始教她讀書寫字。可沒想到,女兒在這方麵竟完全不像她,一點兒都不喜歡閱讀,除了看畫,
書上的文字她幾乎都不瞟一眼。
作為一名教師,方女士認為小孩子不閱讀,就無法提高學習能力。所以,她打定主意,
無論如何都要讓女兒喜歡閱讀。為此,她時常給女兒買許多兒童讀物,然後每天晚上都要求
女兒讀書給她聽,每次讀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剛開始,書上的很多字她還不認識,方女士就讓她先讀出自己認識的字、詞、句,之
後再教她認更多的字,但每次教她的時候,她都很抗拒。後來,女兒又長大了一些,在幼兒
園裏學到了不少知識,但她仍然不喜歡閱讀,每天都要讓方女士使勁兒地催或者用些"威逼
利誘"的手段,她才會不情不願地閱讀一會兒。
最近,方女士發現女兒的閱讀能力比其他同齡的孩子要差一些,於是就更希望女兒能
利用空閑時間多讀書。可沒想到,她催得越緊,女兒對閱讀就越抵觸,後來她還常常因此而
批評、責罰女兒,結果女兒更加討厭閱讀了。
這樣的結果並不是方女士願意看到的,她也沒想到,自己教了那麼多學生,卻怎麼也
勸不動自己的孩子。在無奈的同時,她也感到困惑: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呢,什麼
樣的方法才最有效呢?
對孩子來說,閱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直接關係到孩子將來學習狀況的好壞、
知識水平的高低以及個人修養、人品素質的好壞。但是,孩子天性好動、愛玩,且年齡較小
的孩子在閱讀方麵有一定難度,要讓他愛上閱讀可不是件易事,家長需要從多方麵入手去引
導他、鼓勵他。
具體來說,要讓孩子喜歡閱讀,家長可以嚐試以下方法:
1.鼓勵孩子認真聽書
年齡較小的孩子,其識字量和理解能力還很有限,這時讓他自己讀書肯定讀不進去,
如果強迫他,還會讓他對書籍產生更強烈的抵觸情緒,導致長大後也很討厭讀書。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家長不能始終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不能采取強製閱讀的
手段,但可以通過為孩子讀書、講解書中內容的方式,讓他毫不費力地了解書中的世界。而
在孩子聽書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把有關某一部分內容的背景知識穿插進去,讓孩子多思考、
多提問,然後邊讀邊和孩子討論。讀到一些比較簡單的地方,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自己閱讀一
會兒,這樣他也會很有成就感,今後會對閱讀更有興趣。
2.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們多交往,讓他們相互學習
小男孩孟孟開始獨立閱讀的時候,已經是小學三年級了,此前爸媽雖然也經常培養他
的閱讀能力,但他自己始終不太上心,有時甚至會發脾氣說:"我就是不愛閱讀,你們為什
麼總要逼我?"
但上三年級之前的那個暑假,孟孟的好朋友曉龍來找他玩。走的時候,孟孟的媽媽將
一套有意思的漫畫書送給了曉龍,這套書放在家裏很久了,孟孟一直都沒動過。
那次,曉龍將漫畫書拿回家後,一口氣就讀完了,喜歡得不得了。幾天後他再和孟孟
一起玩,講起漫畫書裏的情節時眉飛色舞的,逗得孟孟很開心。於是,孟孟的胃口也被吊了
起來,他又去曉龍家拿來那套漫畫書自己看,結果一看就入迷了。待他再次和曉龍碰麵的時
候,兩人聊的話題都圍繞著那套漫畫書,他們互相講著書裏的內容,還時不時比比誰讀得更
仔細、記得更清楚。而從那以後,孟孟閱讀的心理障礙被打破,漸漸將此當成了一種樂趣。
很多時候,孩子們相互間的影響要比家長對他們的影響更大。所以,要讓孩子喜歡閱
讀,家長不妨鼓勵孩子和周圍一些愛讀書的小朋友多交流,讓他們在一起聊天、玩遊戲的過
程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3.時常帶孩子逛書店、去圖書館
平時生活中,即使孩子不會讀書會不喜歡閱讀,家長也要時常帶他去圖書館或逛書店,
要先讓他認識到讀書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後讓他感受書店、圖書館裏人們認真閱
讀的氛圍。
在給孩子買書的時候,家長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或教育理念為其挑選圖書,對於孩子
喜歡的、娛樂性較強的書籍、報刊等,隻要內容健康,也可讓孩子多閱讀,從中多挖掘一些
信息。
細節73:讓孩子不再視背誦為難事
國國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是個既聽話又能幹的男孩子,不管是什麼"任務",隻要交
給他,肯定能漂亮的完成,不過,這些任務必須得和記憶力無關。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國國
什麼都好,就是記性不好,經常忘東忘西。所以,對國國來說,最難的一件事,恐怕就是背
誦課文了。
鄰居家小妹妹卻正好和國國相反,不僅在一歲多的時候就就可以自己編些非常簡單意思
明了的兒歌來唱,兩歲的時候已經背出很多唐詩了。之後的一兩年裏,小妹妹又把《三字經》、
天幹地支和二十四節氣歌等背了下來,和國國相比,真不知道聰明了多少倍。
國國媽曾經發愁的問鄰居:"你是怎麼讓女兒背會了這麼多知識的?"
鄰居搖搖頭,回答道:"我也沒做過什麼啊,隻是在平時多鼓勵她看書、背書,死記硬
背就行。而且,孩子的接受能力比成人差,所以我沒敢讓她背太多東西,一個月背幾首詩,
和一首較長篇的文字就行了。"
後來,國國媽又向其他身邊的朋友請教,大家也都說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應該從小做起。
多鼓勵孩子看書,讓他從小就開始學東西,背東西,這樣孩子就能慢慢的記得多、記得快了。
國國媽了解到周圍比較聰明的孩子也是小時候就會背詩還有三字經,大概也就是從兩三歲開
始背這些東西的。而且背的內容不一般不會太多,從短到長,從易到難。
那就是看得越多,背得越多越好?國國媽還是不太理解。
鄰居對國國媽說:"孩子還小的時候,背的東西多也沒用,因為這時候他們的記憶力是
有限的,長大後就會把這段時間背的東西忘得一幹二淨。但是卻能用這種方法開發孩子的記
憶力,而且,這些知識經過日積月累,孩子會把所學的東西都印在腦子裏,雖然一時忘記了,
沒準哪天又會記起來,出奇不意的背出來呢。"
"而且,背誦也是有方法的,具體要用什麼方法,因人而異。所以我覺得你現在不應該
急著怎麼讓國國背出東西來,而是應該對國國進行全麵的了解和觀察,找到最適合國國的閱
讀和記憶方法後,再讓他開始背課文。"
國國媽覺得鄰居說得很有道理,但她還是很迷茫,到底什麼才是最適合兒子的教育方法
呢?她不知道要從哪裏開始找方法。
背誦能促進學生的記憶力的發展,能培養學生注意力,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古人
曾說過:"勞於讀書,逸於作文。"就是說書背誦得多了,書中的語言久而久之就會成為自己
的語言。心理學家曾研究證明:孩子對有意義的記憶效果要比機械記憶要好。當出示要求背
誦的文本時。家長可以先利用各種手讓學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內容,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
句到段到篇。去領會文章的內容。再反複熟讀成誦。
1.從易到難教孩子背誦
家長可以選擇一些經典兒童詩文,讓孩子練習背誦,比如每天都學習了有趣的兒歌,並
且要求孩子背誦,為了不使孩子產生任務情緒,讓孩子把兒歌譜上自己熟悉的曲子唱。家長
還可以教孩子邊背誦邊畫畫,用自己的想象力將詩文畫出來。
2.教孩子辨認易讀錯的字詞
最好讓孩子看著文字先念他聽,即使不認識字,也可以讓他有一個什麼叫字﹑什麼叫詩
的概念.個別簡單的漢字,可以教給他。詩文中的生詞、同義詞的不同用法,家長都可以教孩
子慢慢去分辨和應運。比如背誦時常把"望"和"看"混洧,要重提出對遠處的要"望"(目
光要遠)才能望得見,而近處的要"看"。
3.教孩子聲情並茂地背誦
在孩子記住了文章後,家長可以讓他大聲朗誦。將背熟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大聲地
背誦出來,並隨時注意發聲的正確與否,而且要帶有一定的感情,即用飽滿的情感,準確的
語言、語調進行背誦。
細節74:讓孩子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雲雲放學回家後就把書包一扔,坐在沙發上看起電視來。媽媽從廚房裏走出來,看了她
一眼後,對她說:"先寫作業再看!"
雲雲衝媽媽擺擺手,笑道:"媽媽,我作業已經在學校寫完了,讓我看一會兒電視嘛。"
媽媽想了想,就說:"那看半個小時,半小時後就不能看了。"
"那我做什麼啊。"雲雲不知道她除了看電視,還能做什麼。
媽媽無奈的歎了口氣。雖然女兒的成績一直很好,但難保哪一天不會因為鬆懈而被人超
過去。而且,最近雲雲確實整天無所事事,寫完作業就看電視,要不然就是和同學、朋友出
去玩,長期下去,她的成績真的會下降的。
為什麼不考慮多學點知識呢?媽媽真想好好教訓教訓她,但考慮到女兒的立場,她還是
壓下了心中的不悅,對女兒說:"作業寫完了,可以預習一下明天要上的課啊。"
誰知道,女兒卻撅著嘴說道:"預習?媽媽你怎麼和老師一樣,都說這樣的話,我學習
這麼好,還用預習?沒勁!"
"喲,你這是還沒嚐過預習的好處吧?"媽媽問。
雲雲有些不耐煩了,小聲說:"預習還能和什麼好處,不就是提前知道明天要講的內容
嘛,真是的,我去預習還不成麼。"說完,就拎著書包回了自己房間。
不過媽媽卻發現,雲雲隻是隨便地打開書看一看,就像走馬觀花般一掃而過,然後就算
是預習了。
這樣的預習對學習有用嗎?
媽媽忍不住來到女兒旁邊,對她說:"授之一魚,隻供一餐;授之以漁,可享一生。"
"啊?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你草草看一眼,隻是吃到了一條魚,吃飽了一頓,但是課本裏有多少魚啊,
你隻吃到一條,接下來不是要挨餓了,應該認真的多‘撈’些魚上來,享用一輩子。"媽媽
把剛才的話和預習聯係在一起,耐心的同她講起了其中的道理,並把預習的好處講給她聽。
雲雲聽著媽媽的話,一會兒點頭,一會兒搖頭,突然想到今天上課的時候,老師問了一個問
題,其他同學都回答不上來,而這個問題她昨天正好在看書的時候看到了,所以全班隻有她
回答了出來,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每當想起老師表揚她的那一幕時,她就格外高興,看來,
這也是預習的好處之一吧。
想到這裏,雲雲決定今天也要好好進行預習。
現代教育心理學和統計學的研究表明:孩子課堂思維活動的水平隨時間變化而變化,在
課堂教學開始的10分鍾內,孩子的思維逐漸集中;在10-30分鍾內,思維處於最佳活動狀
態;隨後思維水平逐漸下降。也就是說,孩子很難在四十五分鍾的時間內都能集中精力,隻
會用"有限的精力"來學習。預習的目的是增強聽課的針對性。北京六十五中學習手冊規定:
預習的目的是增強聽課的針對性,培養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那麼,在家中,家長可從這幾方麵來關注孩子預習情況:孩子學習時是否專心,家裏的
學習環境如何?孩子是否主動去預習,沒學到的知識能否做到提前看看;看書時是否做到及
看書有看圖,圖文結合;看書時能否進行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或者問一問為什麼?
能否結合書上的內容在本子上寫一寫、算一算,畫一畫;看書之後是否有疑問,並記錄下來
帶到課堂上;除了書本內容,能否看一些有關的練習題;是否喜歡做一些思考題等。
在了解了孩子的預習情況後,家長可對其不足之處進行引導和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種方
式。一是課前要用工具書,看注釋,對閱讀或難理解的字詞進行查閱;二是找出即將學習的
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並根據自己的知識展開聯想,並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難點,可以在課堂
上有針對性地聽講。把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產生的聯想,用簡單的詞語或圖示,寫或畫在書
的頁邊上,通過聽課或提問對照自己的理解、體會;三是去圖書館或者上網,看相關課外書
籍,查閱有關資料,以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融會貫通。
細節75:教孩子學會製定學習計劃
兒子學習很沒有計劃,經常是東學一下,西看一下,到最後,學習成績一塌糊塗,連他
自己都不知道這一學期到底學了些什麼東西。
為此,爸爸和媽媽十分頭疼,想了很多方法糾正他沒有計劃的毛病,可惜效果都不明顯,
一開始兒子還知道配合一下,不過漸漸的就又回歸本來"麵目"了。
媽媽向朋友訴苦,朋友聽了之後,拍著她的肩膀說道:"沒計劃啊?我有妙招,保證管
用。"
原來,朋友家的女兒本來也是個沒有計劃的孩子,但後來朋友的女兒發現了朋友的一個
記事本,而改變了這一毛病。
朋友很喜歡用記事本記東西,從上學的時候就有這個習慣,一直到工作的時候,還保留
著這一習慣,這麼些年,光她用過的記事本,就有一大箱子了。而她的記事本裏有一項重要
的內容就是--計劃,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計劃。
從新年的第一天開始,朋友就會列出一年的大計劃;每個月的開始,再列一個月的月計
劃;再有,就是周計劃,甚至每一天,朋友都會在頭一天晚上做出詳細的計劃來。
自從有了這些大大小小的計劃,朋友做事從來沒有耽擱過,而且各種效率也提高了。
有一次,她女兒不小心看到了她的記事本,覺得很好玩,也按照上麵的計劃表,為自己
如何吃麵包做出了一個小計劃。
她女兒在一張紙上寫道:"1.先打開冰箱,把麵包拿出來;2.把麵包拿到飯桌上;3.打
開包裝;4.抹上果醬;5.開吃!"
雖然是個很幼稚的計劃,但女兒突然覺得提前做出計劃的方法很好,於是以後每次做事
情以前,都會列出時間和先後順序,尤其是寫作業的時候,有了這樣的計劃表,她寫作業的
效率提高了不少。
聽從了朋友的建議,媽媽不僅為兒子買了一個記事本,還為全家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個本
子,然後對家裏人說道說:"從今天開始,我們全家互相監督,都要學會有計劃的做事情,
每個星期,我們互相檢查對方的計劃本,看看誰做的計劃最詳細,最有用。"
就這樣,兒子慢慢的學會了為自己做計劃,並且做出了很多有用的學習計劃,學習成績
提高了不少。
對孩子來說,有計劃學習要比無計劃學習好得多,學習的目標明確,實現目標也有保證。
學習計劃就是規定在什麼時候采取什麼方法步驟達到什麼學習目標。短時間內達到一個小目
標。長時間達到一個大目標。在長短計劃指導下,使學習一步步地由小目標走向大目標。恰
當安排各項學習任務,使學習有秩序地進行,有了計劃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管理好。到一定時
候對照計劃檢查總結一下自己的學習,看看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優點發揚,缺點克服,使學
習不斷進步。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大有幫助。良好習慣養成以後,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
定的秩序去學習。
1.了解孩子的學習內容
想要安排好學習計劃,一定要了解孩子學校課程,分清楚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
比如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語文和數學是主要的科目,家長隻要針對這兩個科目來安排學習計
劃即可,其他不重要的課程讓孩子自己安排即可。
2.教孩子製定合適的學習計劃
家長應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教他製定適當的學習時間以及任務安排。家長可以和孩子
一起,在紙上列出他的學習任務,把各自想到的這一段時間孩子要做的事情、要完成的功課
列出來,具體到每一個學科,然後再列出每一個學科的知識點,再根據孩子的時間多少和他
的情況,做出時間安排,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學習計劃要有目標,目標要具體。如一個要提高自己語文成績
的孩子,在製定目標的時候不僅要提高15分,還要具體到得分題型。如填空3分;作文10
分等。
另外,家長還要和孩子一起,製定好每周的學習安排,如周一做什麼,周二做什麼等等。
製定完計劃後就要執行,如有不合適的地方可以進行修正。如果孩子的學習計劃完成了,家
長要及時給予獎勵。
細節76:教孩子學會記筆記
媽媽在檢查兒子作業的時候發現,兒子的書包裏,幾乎沒有筆記本。這是怎麼回事呢?
難道兒子很聰明,不用上課做筆記就能記住老師講的所有知識?
媽媽低頭看看兒子的成績表,否定了這個答案,那麼,就是兒子偷懶,從來不記筆記?
這可不行,媽媽知道做筆記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學習非常有幫助。
所以,媽媽找來兒子,問他:"你為什麼不做筆記?"
"不會!"兒子很幹脆的回答道。
兒子這倒是實話,據媽媽所知,很多孩子確實不知道怎麼記筆記,要麼在本子上胡亂寫
些東西,要麼就把老師講的全部記下來,沒有重點。
可就算不會記,那也不能懶得什麼也不記啊?媽媽不由得板起了臉,認真的對兒子說:
"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老師講課的時候,肯定提醒過你們,哪些需要記,哪些
不需要記,有不懂的地方,就要馬上記下來啊。"
兒子撇撇頭,說道:"可我都聽懂了啊。"
"都聽懂了你成績還這麼差?"媽媽對兒子說:"你可能當時真的聽明白了,但那隻是
上課的時候懂,並沒有把那些知識真正記在自己腦子裏,沒有轉化為長期記憶,所以,必須
得在課後反複的複習,才能真正的明白。可是課後怎麼複習呢?老師不可能把同樣的知識給
你一遍遍的講清楚,所以,這時候就需要筆記了,打開筆記,老師講的內容都在裏麵,複習
起來不是很方便嗎?"
"哦,那我知道了,我明天開始記筆記。"兒子點頭答應了下來。
媽媽以為兒子終於明白了,高興的拍拍他的頭,可是第二天,當兒子拿著自己記的筆記
回來的時候,媽媽愣住了。
她隻不過是忘記提醒兒子,結果兒子果然把老師講的話全部寫了下來,就連老師咳嗽一
聲,他都寫在了本子上。
"兒子,你到底會不會記筆記啊!"媽媽氣得渾身發抖,兒子卻還是昨天那句話:"不會!"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孩子在上課時把教師講的內容記下來,有利於減輕複習
負擔,提高學習效率。但是,孩子常常盲目地記筆記,卻沒有聽好課,反而影響了學習效果。
這樣的孩子有個特點,就是老師講課,他在下邊記錄,老師講完了,他還沒有炒完,就
繼續抄寫。最後,筆記做得很工整,但老師講的內容卻沒有聽進去多少。原本,記筆記是對
聽課的一種補充,結果孩子本末倒置,課程還是沒有學會,課餘時間又有限,學習效率大打
折扣。家長可以教孩子用以下三個方法提高記筆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