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物篇(1 / 3)

第四章人物篇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一唐·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一)風水宗師

1.三國占筮術士管輅

管輅是三國時山東平原的術士。他容貌醜陋,不講禮儀,性好嗜酒,言談無常。就是這麼一個怪才,從小就喜歡仰視星辰,得人輒問星名,夜不肯寐,父母禁而不能止。他常說:"家雞野鵠,猶尚知時,況於人乎?"每與小兒做遊戲,就在地上畫天文,人們歎為奇才。成人後,精通《周易>、風角、占相,遠近揚名。

管輅善於推測陰宅怪異。有'一次,他經過毋丘儉的墓地,倚樹而歎:"林木雖茂,無形可久:碑言雖美,無後可守。玄武藏頭,蒼龍無足,白虎銜屍,朱雀悲哭,四危以備,法當滅族,不過,二載,其應至矣。"後來,果然應驗。管輅能根據墓地"四象"預言吉凶,後世風水師推崇他為祖師。

管輅能用占卦的方式說出墓中事。有郭恩三兄弟都患蹙疾,管輅通過占卦推測他們的叔母墓巾有"女鬼",是郭恩等應受到報應。郭恩三兄弟隻好交代了過去的罪責。

管輅也能說出陽宅怪事。有個婦女得了病,請管輅筮之,管輅說:"你屋裏西邊埋有兩個男子,一男持弓箭,主射胸腹,所以你心口疼;另一男持矛,主刺頭,所以你頭疼。"那婦女把地掘開,果有二男持器。

管輅還能占生死。劉奉林的夫人病了.管輅說,"到了八月辛卯日日中之時死",後果如其言。管輅根據自己的長相,推測自己的死期在48歲,後來,他果然隻活了48歲。

社會上流傳有《管氏地理指蒙》十卷'百篇,是風水術中的一部巨著,書前有管輅的自序。其實,這是後人偽托於管輅,不可信。

管輅的事跡很玄乎,前麵依據《三國誌·管輅傳》所介紹的故事都是人們口耳相傳的奇聞,尚待進一步考證。管輅是個聰明人,但是,他沒有把才智用於正道,而是信奉神秘主義,宣傳唯心論,終口推測吉凶禍福,因此,他的行為正如他的相貌一樣,是醜陋的,不值得推崇的。

2.晉代風水鼻祖郭璞

郭璞( 276-324),字景純,河東聞喜(屬今山西省)人。《太平廣記》卷13記載他"周識博物,有出世之道,鑒天文地理,龜書龍圖,爻象讖緯,安墓卜宅,莫不窮微,善測人鬼之情況"。這些記載頗有些傳奇色彩。不過,他這人確實是博學有高才,曾注《爾雅》、《三蒼>、《方言》、《山海經>、《楚辭>、《穆天子傳》。又曾寫了不少詩詞,其代表作有《遊仙詩》、《汀賦》等,詩的主旨多是宣揚避禍、延壽、漫遊神仙世界等情調,具有虛無縹緲的人生觀。因此,人們稱他為文學家、神仙家、訓詁學家。

不僅如此,民間傳聞不少關於郭璞柏術方麵的故事,又流傳有郭璞撰寫的《葬書》(或稱《葬經>)。《葬書》把風水術從傳統的相地術中分離出來,對風水一詞作丁具體的解釋,全麵論述了風水術的理論與實踐,從而奠定了風水術的基礎(參見本書《文獻篇》)。於是,人們義稱郭璞為風水鼻祖、相地術宗師。

這裏,先介紹晉人幹寶在《搜神記》中記載的幾則有關郭璞占筮的事情:

傳說郭璞曾跟隨廬江太守胡孟康打雜,愛上了胡府的一個婢女,於是作法巧娶此女。他將三鬥小豆撒在胡宅周圍,胡盂康第二天早晨恍恍惚惚地發現有數千入圍其宅,急忙請郭璞占宅,璞說:"您家裏不應畜養這個婢女,可於東南20裏處賣掉,價格要便宜,這樣才可逢凶化吉。"胡孟康信以為真,趕緊賣了婢女,郭璞暗地令人賤買此婢,攜婢而去。行前,投符於井中,收回小豆。胡孟康一直不知是郭璞在作法,反而十分感激郭璞,到處宣傳郭璞是相宅高手。

劉淵的將領趙固死了匹心愛的戰馬,請教郭璞該怎麼辦,郭璞要他派兒十個人拿竹竿向東行30裏,攪打林草。這些人照此做了,得到了一隻像猿的動物,這個動物在死馬頭上噓吸了一口氣,死馬就活了,奮蹄嘶鳴,飲食如常,眾人皆以郭璞為神。郭璞能夠用《周易》占墓測病a當時揚州有個大官顧球的姐姐病了40年,請郭璞筮。郭璞筮得"大過"之"升",就按照卦辭內容解釋:"大過卦者義不嘉,塚墓枯楊無英華。振動遊魂見龍車,身被重累嬰妖邪。法由斬祀殺靈蛇,非己之咎先

瑕。,,這就是說,顧球的先人曾殺過..條靈蛇,導致"塚墓枯楊無英華",使後人 病。顧球於是搜訪家事,果如郭璞言,便趕緊祭拜靈蛇,姐姐的病很快就好了。病好 後,有數千隻鳥回翔在屋上,天上呈現出雲龍牽車、五色絢爛之景,人們都非常驚 訝。

《南史·張裕傳》記載,張裕的曾祖父張澄準備葬父,"郭璞為占地說:葬某處年過半百,位至三司,而子孫不蓿。葬另某處,年兒減半,位至卿校,而累世顯貴。 乃摘劣處葬父,結果位至光祿,年64而亡,其子孫昌炎"。這件事可能是偶然巧合

唐代房玄齡等撰修的《晉書》有《郭璞列傳》,其中也記載了郭璞占筮之事:

司馬容鎮守建鄴時,王導請郭璞卜地,遇"鹹"卦之"井"卦。郭璞斷言,東:方向有"武"名的郡縣,可得到銅鐸,這是受天命的祥符。兩南方向有"陽"名的 縣,井水會沸騰。後來,此話果然應驗,武進縣的田中發現了五枚銅鐸,曆陽縣的水沸騰了整整一天。司弓睿為晉王時,又使郭璞卜地,遇"豫"卦之"睽"卦。郭說:"會稽的井中將得到鍾,上有勒銘,表示大功告成。"及司馬睿即帝位,在太初年,會稽剡縣人在井中得到一口鍾,上有18個古文字。郭璞告訴司馬睿:在晉得五鐸,在會稽得大鍾,這是蒼天給晉的吉兆。司馬睿聽了很高興,更加器重郭了。

郭璞還擅長望氣之術。當時刑獄繁興,民不聊生,郭璞上疏,用陰陽望氣學勸諫司馬容:"臣前雲升陽未布,隆陰仍積,'坎'為法象,刑獄所麗,變'坎'"離,,厥象不燭,疑將來必有薄蝕之變也。此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潛昧,色都赤,中有異物大如雞子,又有青黑之氣共相薄擊,良久方解。按時在歲首純陽之月,日在癸亥全陰之位,而有此異,殆元首供禦之義不顯,消複之理不著之所致也。計去微臣所陳,未及...月,而便有此變,益明皇天留情陛下懇懇之至也。"司馬睿聽了這些有關"天"的示意,再也不敢大興刑獄了。

郭璞的母親死了,他在暨陽擇了一塊地葬母,離水僅百步遠。有人認為墓地離水太近了,水會淹墓。郭璞預測水會退去。後來果然沙上上覆,墓周圍幾十裏都成

為桑田。這件事情使郭璞名聲大振。時人多請郭璞相墓。有一次,晉元帝穿著便服去看郭璞相墓。元問一個死者家屬:"你怎麼葬龍角呀?按法律當滅族的!"家屬告訴他:"這是郭璞相的地,說不出三年就可見到天子。"元帝心想好大膽子,脫去便服,責問郭璞,郭璞風趣地回答:"見到天子就是能使天子親自到墓地上提問,您不是恰好就去了嗎?這正說明 我預測得很靈啊!"

郭璞是個好色之徒,他的好友桓彝每次造訪他,他都在和婦人嬉戲。郭璞說:"桓彝呀,你每次來都可徑直進房,無須回避,隻是不可在廁所找我,否則,我和你都將大禍臨頭。"桓彝沒有把此話放在心上,一次大醉後走進了郭璞家的廁所,郭璞正在裸身被發地銜刀設酮,頓時大驚失色地說:"我倆都要罹難了。"不久,王敦謀反,命璞卜筮,不吉,敦怒,殺了郭璞。桓彝也死於蘇峻之難。

郭璞死後,人們傳聞他得道成了仙。《洞仙傳》記郭璞"殯後三日,南州市人見璞貨其平生服飾,與相識共語,(王)敦聞之,不信,開棺無屍,璞得屍解之道,今為水仙伯"。

郭璞牛前占筮了那麼多事情,並且多有靈驗,死後又成仙了。於是,郭璞自然而然被奉為神異之人,成為風水術鼻祖宗師。

郭璞怎麼能夠有如此精深的造詣呢?封建文人在修《晉史》時認為是有神助,開篇就述:"有郭公者,客居河東,精於卜筮,璞從之受業。公以《青囊中書》九卷與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禳災轉禍,通致無方,雖京房、管輅不能過也。璞門人趙載嚐竊《青囊書>,未及讀,而為火焚。"其實,郭璞精通風水的原因,在於他博聞強識。他閱讀並注釋了那麼多書籍,不泥於古人,敢闡發新見,撰寫了數十萬宇著作,說明他知識豐富,超過凡人。另外,他善於總結經驗,生前曾將筮驗的60多件事彙編成《洞林>,作為占筮的借鑒,加上他稟性聰慧,巧智多謀,善於言辭,又得到高人的指點,終成正果。

最後,有必要說明的是,郭璞的事跡不可盡信,也不可完全不信。他根據生活中的各種跡象推測事情的結果,隻要合乎邏輯,是完全有可能言中的。有時,他先作一些模棱兩可的預測,再做一些手腳,也是有可能的。他生前一定有許多事情沒有占中,這些例子是不會流傳下來的。因為人們神化他的同時,是不願意淡化並貶低他的。凡是被人吹捧的人,總是越吹越神,以至分不清是人還是神。

曆史上的郭璞與傳說中的郭璞一定是有區別的。凡是神化了的人物,我們都不要盲目相信。

3.唐代形派大師楊筠鬆

楊筠鬆,《唐書>無傳,宋代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其名氏。傳聞楊筠鬆本名益,字叔茂,筠鬆是他的號,祖籍竇州(今廣東信宜縣),寓居江西,自稱救貧先生。傳聞他撰寫了《疑龍經》、《撼龍經》、《立錐賦》、《黑囊經》、《三十六龍》等書,《宋史·藝文誌》載有"楊救貧《正龍子經》-卷",當為楊筠鬆撰。唐僖宗封他為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大,掌管靈台地理事。唐亡後,他斷發隱居,後死於虔州,葬於雩中藥口。《葬書新注序》記載說:"在唐之時,楊翁筠鬆與仆都監,俱以能陰陽,屬司天監。黃巢之亂,翁竊秘書中禁術與仆自長安來,奔至贛州寧都懷德鄉,遂定居焉。後以其術傳裏人廖三,廖傳其子禹,禹傳其婿贈武功郎謝世南,世南複傳其子武功大夫海惠州巡檢使永錫,遂秘而不授雲。"由此可知,楊筠鬆的風水術是從 唐代長安城傳出,他在江西傳授給弟子,弟子使風水術逐漸傳播。

楊筠鬆到底寫了哪幾本相地術書籍呢?

《月河精舍叢抄》載有丁芮樸的《風水祛惑》,其書對這個問題作了詳盡的考證:"風水之術,大抵不出形勢、方位兩家。言形勢者,今謂之巒體。言方位者,今謂 之理氣。唐宋時人,各有宗派授受,自立門戶,不相通用。今考楊筠鬆節,不免有疑:竇。《撼龍經>專言形勢,分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九星,《疑龍經》亦然,其所謂九星者,特取譬之假象耳。《漢書·翼奉傳》有貪狼、廉貞之文,而非星名。王逸注《楚辭》有九魁,謂北鬥九星之語,而不詳其名。惟道書所有,與此懼同,蓋龍經所本也。而《青囊奧語》有巨門、破軍、武曲、貪狼;《天玉經》有貪巨、武輔:《都天寶照經》有輔星、貪狼;皆屬方位,謂之挨星,又謂之元空。<青囊序》、《都天寶照經》所稱羅經,皆土方位,而《撼龍經》雲。不比尋常格地羅',日'不比',日'尋常',蓋輕賤之詞。高其倬日'楊公已明言非方位之說,,是也。《青囊序》言.五行,凡網見。《青囊奧語>言五行,凡二見。《天玉經>言五行, 凡1一~見。而《撼龍經>雲'龍家不要論五行',此皆顯然舛異者也。《青囊序》雲'晉世景純傳此術',《青囊奧語》雲'又見郭璞再出現'。不知郭璞葬書晚出,非楊所及見。又雲'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珠寶:順逆行,二.卜四山有火坑,,此元陳致虛之語,乃丹家修練之術也。又雲'太極分明必有圖',此亦宋以後之說,其依托之跡,即灼然可驗。且楊筠鬆地理宗派,自宋迄明為人所道者,是巒體。則理氣非楊.學,略舉數條,左證其偽。《文文山集》雲:黃景文煥甫乃祖贛風水名述也。大概煥.:甫之術,以為崇岡複嶺,則傷於急;平原曠野,則病於散。觀其變化,審其融結。意則j取其靜,勢則取其和,地在是矣。其日祖贛風水者,祖楊、曾之法也,此則明言傳其{法述是巒體矣......又《直齋書錄解題》載有《龍髓經》 -卷、《疑龍經》一卷、《辨 龍經》一卷,雲皆無名字,多吳炎錄以見遺。江兩有風水之學,往往人能道之,即謝 疊山所謂楊君南川誦楊救貧所著《三龍經》極熟者也。則《龍經>為楊筠鬆之書, 尚是宋之相傳之本。而《青囊奧語>、《青囊序>、《天玉經》、《都天寶照經》,考《宋史·藝文誌>及晁公武、陳振孫兩家書目,皆不著錄,其為偽撰無疑。高其倬日'世傳楊公諸書,皆後人偽托,惟《撼龍》、《疑龍>二經是真書,,乃是先得我心之言。"

這就是說:①社會上流傳的托名於楊筠鬆的相地術書中,隻有《撼龍經》、《疑龍經》是楊撰,這兩本書是言形勢(巒體)的。②《青囊奧語》、《天玉經》、《都天寶照經》不是楊撰,因為這些書都是言方位(理氣)的。這些書宣揚五行,而龍經輕視並否論五行;這些書在《宋史·藝文誌>、《郡齋讀書誌>、《直齋書錄解題>都不被著錄,說明是後人偽作;黃煥甫師承江西學派,黃是倡言巒體的。作為江西學派的宗師楊筠鬆,他的書籍當然是述巒體的。

令人置疑的是,托名於楊筠鬆的這些書籍,有的可能是楊從宮中竊出的,楊卻以自己的名義傳播,以致後人誤以為楊撰。到底哪些書是楊撰,哪些是竊出的,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有必要說明的是:楊筠鬆是首倡形勢之說的宗師,但這一派並不完全排斥方位之說。以相地術中的"五行"而論,兩派都講"五行",但對"五行"有不同解釋,甚至分出"大五行"和"正五行"。對此,宋褚泳在<祛疑說》中有論述:"何為先予卜地,遍叩口者,就參地理之學,雖各守其師說,深淺固未易知。但二十四位之五行,亦有兩說,莫之適從。自古所用大五行,雖郭璞《元經》亦守其說,謂之山家五行。然先輩皆謂莫曉其立法之因,既無可考之理,古今豈肯通用而不疑者哉?近世韉文舉隻用正五行以配二十四位,壬癸亥子為水,丙丁巳午為火,...如三命六王之說,自謂得楊筠鬆之學。"楊派在流傳中,不斷充實,對其他派別的學說,稍加改造,推演新意,使其學說更完備,更有誘惑力,岡此,說楊派形勢學說夾雜了方位學派的思想,是完全有可能的。

4.宋代相地名流賴文俊

賴文俊是宋代相地術大師,他的牛平事跡很混亂,頗難考證。傳說他字太索,處州人,曾在福建的建陽縣當過官,喜好相地術,於是棄職浪跡江湖,自號布衣子,世稱賴布衣。

賴文俊撰有<紹興大地八鈐》及《三十六鈐》,此書分龍砂水四篇,各為之歌。今佚。

《萬姓統譜》卷97記載:"宋賴文進布衣善地理,注《四冗天星》。"此處是賴文進,不是賴文俊。不知是不是音近而誤,或許是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