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文獻篇
目錄之學
學中第一緊要事。
必從此問途,
方能得其門而入。
--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
(一)目錄一瞥
1.曆代基本目錄
要真正了解相地術,就得讀相地術書籍,不僅要讀那些通俗讀物,還要讀一些經典性的相地術曆史文獻。
怎樣才能找到相地術的經典文獻呢?隻有從目錄入手。清儒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說:"凡讀書最切要者,目錄之學。目錄明,方可讀書。不明,終是亂讀。"隻有搞清了相地術目錄書,才能搞清有哪些相地術書籍,這些書籍是何時何人所'作,有什麼意義,進而搞清相地術發展的曆史脈絡。
相地術書籍近乎旁門邪道,但它是古代"人之子必讀之書",故曆來的目錄文獻都要記載此類書籍。在皇帝欽定、朝廷頒行的正史藝文·經籍誌中都有相地術書籍。私家或官方修撰的目錄文獻,如《七略》、《七錄》、《文獻通考·經籍考》的形法類,《崇文總目》的卜筮類,《遂初堂書目》的形勢類,《販書偶記》、《四庫全書總目>、《中國叢書綜錄>的術數類,都列有相地術書籍。以下隻能匆匆一瞥:
①《漢書·藝文誌>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目錄文獻,它分為《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伎'》六略,共收書38種、596家、13269卷,堪稱漢代以前圖書目錄之總彙。《漢·誌>收錄了幾部有關相地術書籍:
《堪輿金匱》14卷,亡。《宮宅地形》20卷,亡。日本學者瀧川資言在《史記考證》巾認為這兩部都是"說風水方位之書"。
《神農教田相土耕種> 14卷,亡。此書未列入農家類,而列入雜占類,說明與相地有關。
《地典》6篇,亡。此書列入兵陰陽類,不知是否與相地有關。
②《隋書·經籍誌三》所列相地術書:
《望氣相山川寶藏秘記>1卷,亡。
庚秀才《地形誌》80卷。
《宅吉凶論>3卷。
《相宅圖》8卷。
《五姓墓圖》1卷。
《相書》46卷。
蕭吉《相經要錄》2卷。
《塚書》4卷,亡。
《黃帝葬山圖》4卷,亡。
《五音相墓書>5卷,亡。
《五音圖墓書》91卷,亡。
《五姓圖山龍>1卷,亡。
《雜相墓書》4S卷,亡。
③《舊唐書·經籍誌》和《新唐書·藝文誌》所列相地術書:
《五姓宅經》 2卷,《新唐書》記為20卷。
呂才《陰陽書》50卷,《新唐書》記為53卷。
《青烏子》 3卷。
蕭吉《葬經》 8卷,又10卷,又2卷。
《葬書地脈經》1卷。
《墓書五陰>1卷。
《雜墓圖>1卷。
《墓圖立成》1卷。
《六甲塚名雜忌要訣》2卷。
孫氏《五姓墓圖要訣>5卷,《新唐書》記為"郭氏"。
《壇中伏屍>l卷。
胡君《玄女彈玉音法相塚經》1卷。
王粲<新撰陰陽書》30卷。
此外,《新唐書》義列有"由吾公裕《葬經》3卷。孫季邕《葬範》3卷"。《舊唐書》無。
④《宋史·藝文誌》所列相地術書:
《地理觀風水歌>2卷。
《陰陽相山要略》2卷。
《二宅賦》1卷。
《行年起造九星圖>1卷。
《宅心鑒式》1卷。
《相宅經》1卷。
《宅體》l卷。
《九星修造吉凶歌》1卷。
《陰陽二宅歌》1卷。
《二宅相占》1卷。
《陰陽葬經>3卷。
《葬疏>3卷。
《堪輿經》1卷。
《太史堪輿》1卷。
商紹《太史堪輿曆>1卷。
《黃帝四序堪輿經》1卷。
《五音三元宅經》3卷。
《陰陽宅經》1卷。
《陰陽宅經圖》1卷。
王澄《二宅心鑒》3卷,又《二宅歌》 1卷。
《陰陽二宅圖經》1卷。
《黃帝八宅經》1卷。
《淮南王見機八宅經》l卷。
孫季邑《葬範》 5卷。
《地裏六壬六甲八山經》 8卷。
郭璞《葬書》 1卷。
王澄《陰陽二宅集要》。
黃石公《八宅》 2卷。
李淳風《一行禪師葬律秘密經》 10卷。
呂才《楊烏子改墳枯骨經>1卷。
曾楊-《青囊經歌》2卷。
楊救貧《正龍子經》1卷。
孫臏《葬白骨曆>,卷亡。
司馬班、範越風《尋龍入式歌》1卷。
劉次莊《青囊本旨論》28篇。
《青囊經》,卷亡。
《玄女墓龍塚山年月>1卷。
《八山二十四龍經》1卷。
《黃泉敗水吉凶法》3卷。
《分龍真殺五音吉凶進退法>1卷。
《地理搜破穴訣》1卷。
《臨山寶鏡斷風訣》1卷。
《錦囊經》1卷。
《玉囊經>1卷。
活曜《修造吉凶法》1卷。
《周易八龍山水論地理>1卷。
《老子地鑒訣秘術》1卷。
《五姓合諸家風水地理》1卷。
《唐刪定陰陽葬經》2卷。
《青烏子歌訣》2卷。
⑤《明史·藝文誌>所列相地術書:
周繼《陽宅真訣》2卷。
王君榮《陽宅十書》4卷。
陳夢和《陽宅集成》9卷。
李邦祥《陽宅真傳>2卷。
《周易陽宅新編>2卷。
《陽宅大全》10卷,不知撰人。
劉基《金彈子》3卷、《披肝露膽》1卷.
趙澇《葬說》1卷。
瞿佑《葬說>1卷。
謝廷柱《堪輿管見》2卷。
董章《堪輿秘旨》6卷。
徐國柱《地理正宗>8卷
趙祜《地理紫囊>8卷。
陳時噶《堪輿真諦)3卷。
:
徐之鏌《羅經簡易圖解》1卷。
李國木《地理形勢真訣》30卷。
徐糊《堪輿辨惑》1卷。
《
⑥《清史稿·藝文誌》所列相地術書:
吳元音<葬經箋注》1卷。
《撼龍經校補》12卷。
楊明勳《疑龍經校補》3卷。
李文由《撼龍經注》2卷。
黃越《天玉經注》7卷、《天玉經說》7卷。
張惠言《青囊天玉通義》5卷。
端木國瑚《楊氏地理元文注》4卷,附《周易葬說》1卷。
葉九升《地理大成》36卷。
葉泰《山法全書》19卷、《平陽全書》15卷。
紀大奎《地理末學》6卷、《水法要訣》5卷。
胡國楨《羅經解定》7卷。
汪沅《青囊解惑》4卷。
熊起諾《堪輿泄秘》6卷。
魏青江《陽宅大成》15卷。
吳燕《陽宅撮要》2卷。
梅漪老人《陽宅辟謬》1卷。
丁芮樸《風水祛惑》1卷。
甘時望《五種秘竅》17卷。
梅自實《定穴立向開門放水墳宅便覽要訣》4卷。
⑦《四庫全書總目·術數類>所列相地術書:
《黃帝宅經》2卷。
郭璞《葬書》1卷。
楊筠鬆《撼龍經>1卷、《疑龍經>1卷、《葬法倒杖》1卷、《青囊奧語》1卷、《青囊序》l卷、《天玉經內傳》3卷、《外編》1卷、《靈城精義》2卷。
賴文俊《催官篇>2卷。
蔡元定《發微論》1卷。
《漢原陵秘葬經》 10卷。
《青烏先生葬經>1卷。
丘廷翰《天機素書>4卷。
《內傳天皇鼇極鎮世神書>3卷。
《地理玉函纂要》2卷。
吳克誠《天玉經外傳>1卷、《四十八局圖》l卷。
廖堝《九星穴法>。
劉秉忠《玉尺經》4卷。
劉基《披肝露膽經》1卷。
李國木《地理大全》1集30卷、2集25卷。
羅玨《地理總括>3卷。
徐之饃《羅經頂門針》2卷。
黃慎《堪輿類纂人無其寶》12卷。
沈升《羅經消納正宗》2卷。
《寸金穴法》2卷。
孫光是《畫笑圖》1卷、《撼龍經>1卷。
梅自實《定穴立向開門放水墳宅便覽要訣》4卷;
葉泰《山法全書》19卷。
⑧孫殿起《販書偶記》所列相宅相墓書:
王達琮《葬經注》1卷、《地學仁孝淵源錄》5卷。
孟浩《雪心賦正解注》4卷、《辯論篇》1卷。
李文田《撼龍經注》1卷。
吳景鸞《秘傳災竹梅花院纂》3卷。
郝鎔量《地理鉤玄論》1卷。
趙柘《地理紫囊書》8卷。
張紹林《遊南龍記》。
張亙《地理玄機》、《地理全書》5卷。
馮起震《陽宅易簡》。
李邦樣《陽宅真傳秘訣>6卷。
方成郊《地學犀精》2卷。
葉泰《羅經指南撥霧集》2卷。
秦宮壁《葬書八種》8卷。
曹安峰《地理原本說》4卷。
程永芳《地理水法宗旨》2卷。
金六吉《地學臆解>3卷、《指迷篇》2卷。
秦蕙田《地理元宗圖說》2卷。
倪化南《地理形勢集》8卷。
汪思回《地理新傳》16卷。
董得彰《阡厝要訣》1卷。
江元林《地理裘腋集》5卷。
青江子《地學答問》2卷。
汪沅《青囊解惑》4卷。
陳詵《地理述》8卷。
吳楚《地理卜兆真機》6卷。
焦循《相宅新編》2卷。
熊起諾《堪輿泄秘》6卷。
袁培鬆《風水本義》1卷。
張覺正《陽宅愛眾》4卷。
李三素《天機貫旨紅囊經》4卷。
史易《陽宅吾說篇》6卷。
高雲龍《地理青囊粹編》1卷。
羅金鑒<地理支隴乘氣論》4卷。
王增傑《羅經心解>5卷、《疑龍補注》3卷。
姚承輿《陽宅正宗》2卷、《陽宅指正》4卷。
端木國瑚《周易葬說>1卷。
張際盛《陽宅易知錄》1卷、《陰宅易知錄》卷。
許揚芬《堪輿演易前集》s卷、《後集》4卷。
歙方奇《修元大道》3卷。
楊芳《三元透易》。
2.流變及其特點
前麵之所以要不厭其煩地列舉這麼多書名,是為了向讀者提供方便,節省翻檢的工夫。同時,讓讀者通過這個資料,了解相地術書籍的流變和特點:
①漢代隻有零星的相地術書籍,到唐宋時期才有了積累,迄明清已是舉不勝舉。書籍越來越多,說明相地術見盛不見衰。
②相地術書籍的內容越來越具體,越來越細致。由《堪輿金匱》、《相宅圖》發展演變為相山、相水、相宅、相陽宅、相陰宅、羅經等廣泛的內容。
③相地術書籍的形式呈現多樣他,有圖、表、歌、訣、賦等。
④相地術書籍的名稱越來越有誘惑性,如"秘密經"、"秘術"、。真訣,,、。秘旨"、"賓諦"、"正宗"、"泄秘"、"精義"、"鉤玄"、"犀精"、"秘傳。、。撥霧,,、"解惑"、"真機",這是在向讀者獻媚。
⑤相地書的作者越來越多。唐宋以前的作者一般不署真名,因為術數方麵的學問被人看不起,士大夫撰寫相地書是件丟醜的事。明清學者卻不忌諱署名,他們寫書就是為了揚名,說明當時的學風不以相地術為恥。不過,從作者隊伍看,都是名不見經傳的三四流文人墨客,幾乎不見一流學者。
⑥為了標榜"祖傳正宗",唐宋時期經常發生偽托先聖、神仙、名人的姓名進行撰書。如黃帝、老子、太史、淮南王、青烏子、玄女、管輅、郭璞等人都變成了著作等身的學者。這種辦法是為了招徠"上鉤者",也表明作者內心空虛、不學無術。
⑦迨及明清,研究和注釋相地術的書籍大量出現,有"辨惑"、"管見"、"箋注"、"校補"、"辟謬"、"答問"等,名目繁多,說明明清時期相地術進入了研究階段,這與當時的學風相一致。
⑧明清的學者樂意於從事學術上的人工程,使得相地術書籍的規模越來越大,有"大全"、"集成"、"十書"、"大成"、"全書"等編纂性質的書籍。
⑨明清出現了研究重複的情況,往往是同一本書,有幾個人在不同地點進行相似的考注,如趙澇、瞿佑都有《葬說》,而為郭璞《葬經>作注的就有幾家。
⑩許多相地術書籍沒有流傳下來,如《堪典金匱》、《雜相墓書》等,到底亡於何時,已不可得知。我國古代文獻的亡佚程度是很驚人的,有大量的書迅速產生,又有大量的書迅速亡佚。現存古籍與古代實際.卜有過的古籍相比,可以說是"百不存一",或"千不存一"。相地書的產佚一定也很嚴重,因為它多是於抄本,又采取的是秘傳方式,所以,上而所列的相地書目僅是古代全部相地書的極少部分,隻能稱為"目錄一瞥"而已。
3.如何查找風水文獻
有的讀者可能會問: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有哪些相地術書籍仍然尚存?怎樣查找這些書籍呢?
我以為,現存相地書有多少已經無法搞清,我自己就從民間搜集到秘傳的幾本相地術書籍,而這些書在目錄上是不曾見到的。
至於如何查找這些書籍,我以為最簡便的方法是查閱《中國叢書綜錄》。此書在每個巾、大型圖書館都可以找到,印刷也很精致。它收錄了2797種古典文獻,均係尚存書籍。共有三大冊。第一冊是《總日分類目錄》,其中的《子類·術數》收錄了有關相地術的幾部叢書,如明代江之棟的《陰陽五要奇書》、黃複初的《地理真訣》、李國木的《地理大全》,清代端木國瑚的《楊氏地理元文注》、佚名的《葬書五種》、尹有本的《四秘全書》、魏青江的《陽宅大成》、寇宗的《菊逸山房地理正書》。在第一冊還附有《全國主要圖書館收藏情況表》,川'以查到這些叢書的館藏情況。第二冊是《子目分類目錄》,其中的《術數類·堪輿之屬》收錄了現存的幾乎所有柏地術書籍,並且注明了出自於哪一部叢書,頗便於讀者查閱。現將書名抄錄如下:
(漢)青烏子《相地骨經>、《葬經》
(晉)郭璞《葬經》
(唐)楊益《撼龍》、《疑龍》、《葬法倒杖十二:法》、<楊公金函經》、《青囊奧語>、《天玉經》、《都天寶照經》
曾文迪《水龍經>(按,疑"迪"為"遄"誤。)
丘延翰《天機素書》
卜則巍《雪心賦》
(南唐)何溥《靈城精義》
(宋)吳克誠《吳公教子書》
陳摶《玉尺經》
賴文俊<催官評龍篇》、《理氣穴法>、《七十二葬法>、《天星篇》
蔡元定《發微論>
廖璃《九星穴法》、《四法心鏡》、《全局安墳立宅入式歌》
劉潛《司馬頭陀達僧問答》、<水法》
(元)鄭謐《地理葬書集注》
趙澇《葬書問對》
朱震亨<風水問答》
(明)釋目講《陰陽室海三元玉鏡奇書》、《江氏百問月講禪師地理書>、《地理索隱》
陳複心《陽明按索》
甘霖《羅經秘竅圖書》、《地理秘竅》
蔣平階《陽宅指南》、《陽宅三格辨》、《地理辨正補義》、《玉函真義古鏡歌》、《地理古鏡歌》、《相地指迷》
黃複初《陽墓部》、《穴部》、《作用部》、《理氣部》、《水部》、《砂部》、《警世要言》
劉基《披肝露膽經》
朱權《地理正言》
李豫亨《青烏緒言》
王福賢《新鐫唐氏壽域》
金星橋《心得要旨》
蕭克《山水忠肝集摘要》
賴從謙《石函平砂玉尺經纂》
羅明祖《地理微緒》
李國木《搜玄曠覽》、《索隱玄宗》
佚名《水龍經>、《平洋論》、《潮水論》
(清)趙榆森《羅盤解》
尹有奉《征驗圖考>、《地理精語》
箬冠道士《八宅明鏡>
魏青江《宅譜指要》、《宅譜邇言》、《選時造命》、《宅譜修方>
吳燕《陽宅撮要》
姚文田《陽宅辟謬》
戴鴻《翻卦挨星圖訣考>
邵嗣宗《葬考》
紀大奎《地理末學》、《地理水法要訣》
端木國瑚《周易葬說>
黃錫紱《地理真蹤》
丁芮樸《風水祛惑》
王戴宣<慎終錄要》
寇宗《菊逸山房山法備收》
張桂林《堪輿譜概》
孟超然《誠是錄》
許楹《罔極錄>
範鯤《蜀山葬書》
張朝晉《喪葬雜說》
洪枰《地理枝言>
徐迪惠《地理辯證圖說》
佚名《水盤八針法>
(民國)廖平《地學答問>、《地理辯證補正》
(不詳朝代)《黃帝宅經》、《紫微鬥數>、《傳家陽宅得一錄》、《玄女海角經纂》、《表囊經>、《儒門崇理折衷堪輿完孝錄》、《草木出幽經》、空青先生《陽宅論》、李德鴻《珠神真經》,沈祖綿<玄空秘旨通釋》、《玄機賦通釋》、《飛星賦通釋》、《紫白訣通釋》。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這些書目是依據《中國叢書綜錄>,按朝代順序重新編排,並刪去了重複的書籍。這些書籍稱得上是現存相地術書籍的主體,即主要部分,還有少數相地術書籍沒有被《中國叢書綜錄》收錄。這些收錄的書,成書時間和作者尚待考證。有些書名在其他目錄書籍中未有見過,而目錄書籍中曾經收錄過的相地術書,這裏又沒有,可能是失傳,也可能足漏收。
以上,我們從三個方麵介紹了相地術文獻。目錄雖不是相地術這門學問的本身,但卻是治此學問的門徑。通過它,我們可以登堂入室,知道相地術有哪些遺產,應該怎樣批判,怎樣繼承,怎樣弘揚。以此為津逮,我們的研究是會取得成就的。
(二)經典導讀
每'種文化都有其經典文獻,儒學有《論語》等十三經,道家有《道德經》等。諸如《茶經>、《五木經>、《古蘭經》、《聖經》都是經典文獻。相地術也有被尊崇為典範的書籍,風水師必須嚴格地遵守,受其指導。因為,它們是風水師的祖師爺們所寫,出於聖人之口,又被賦予了神性,誰敢說半個不字?何況,當相地有誤時,可將責任推到經典上,又有誰敢非議?
明代繆希雍的《葬經翼》中有<難解二十四篇》,以問答形式說相地宗旨,第十六問是專門談相地經典文獻,試抄錄如下:
"問:葬者,大事也。學必有源,宗必有經。世之所傳,其說不一,圖書甚廣,何者為要?
"答日:狐首青烏等經其來舊矣,莫知為何代書契,相傳既久,訛舛多途,郭氏諸公所著葬書,皆本其旨。然去今稍近,其文全,其義備,雖聖人複起,不可改己。楊、曾、廖三家言,雖粗淺亦皆法度所存,切於實用,舍之無以入門。故當斷自郭景純《葬經》,楊氏《疑龍經》、《撼龍經>、《懷王經》為宗,參合泄天機相山骨髓,以備作法。此外多偽書,引用錯雜,醇漓相混,不可為後學程氏矣。近代如長樂謝觀察所著《堪輿管見>、雩都李中丞重刻《囊金其法>,惜乎未全,傷_丁.太簡,不能究極其微。然圖書所載法度,人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倘心目不明,圖書雖多奚以為。"
按照繆希雍的觀點,晉郭璞以前的相地術書籍不足信。郭璞的《葬經》是經典。唐宋楊筠鬆、曾文遄、廖璃等人的書切實可用。其他書籍多是偽書,錯誤很多,且過於簡略。
繆的觀點自成一家之言,指明了相地術書籍多是不可相信的。他所推崇的這幾部書也存在許多訛誤,隻能是相對意義上的經典,不可盡信。何況,僅靠這幾本書也不能完備地反映相地術的理論與實踐。因此,我們在這裏向讀者多介紹幾本相地術經典,順序是人致按照作者的時代(盡管有些是偽托之名)。
1.《宅經》:幸存的集大成文獻
從現有資料看,許多人撰寫過宅經,如黃帝《宅經》、文王《宅經》、孔予<宅經》、劉根《宅經》、玄女《宅經》、司馬天師《宅經》、淮南予《宅經》、王微《宅經》、司馬最<宅經》、劉晉平《宅經》、張子毫《宅經》、李淳風《宅經>、呂才《宅經》,此外還有分別以地典、三元、天老、八卦、五兆、玄悟、六十四卦、右盤龍、飛陰亂伏、刁曇等稱呼的《宅經》,這些宅經都已火傳了。
這裏要介紹的一部《宅經》,舊題《黃帝宅經》。此書有多種版本,如《道藏·洞真部眾術類》、《小十三經》、《夷門廣牘·雜占》、《津逮秘書》第四集、<崇文書局彙刻書》、《道藏舉要>第九類、《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學津討原》第九集、《居家必備·趨避》、《說郛》都載有此書,說明它是一部相地術要籍,一部流傳很廣的文獻。
此書的作者向來缺考。有人以為是黃帝,殊不知黃帝時代文字還沒完全創造出來,怎麼會有書籍。曆來有許多托名黃帝的書籍,如《黃帝內經·素問>,就是為了"高遠其所由來",借黃帝的大名來拾高其節的地位。其實,此書的內容中已露出破綻,列出了李淳風、呂才等人的宅經,這就不打自招地道出了它是唐代或唐以後的作品。《舊唐書·經籍誌》有《五姓宅經》卷,《宋史·藝文誌》有《相宅經》一卷、《宅體經》-卷,或許就是此書。
此書開篇就大講宅的重要性:"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非夫博物明賢,未能悟斯道也......凡人所居,無不在宅,雖隻大小不等,陰陽有殊,縱然客居~室之中,亦有善惡,大者大說,小者小論,犯者有災,鎮而禍止,猶藥病之效也。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門族衰微,墳墓、川岡並同。此說上之軍國,次及州郡縣邑,下之村坊署柵,乃至山居,但人所處,皆其例焉。"
怎樣才能選擇一個主吉之宅呢?此書認為,天下的宅書很多,這些書都自言秘妙、互推短長,其實是大同小異。人們相信風水,研習"五姓八宅"、"黃道白方",殊不知忘卻了"陰陽"之理。"陰者,生化物情之母也。陽者,生化物情之父也。作天地之祖,為孕育之尊,順之則亨,逆之則否。"因此,本書以"陰陽"為綱,"采諸隧驗,分為二十四路、八卦、九宮,配男女之位,宅陰陽之界,考尋休咎"。
此書以天幹地支加上八卦中的乾艮坤巽相協詞,組成24路,分別形成陽宅圖和陰宅圖。圖上以八卦之位向乾坎艮震及辰為陽,巽離坤兌及戌為陰。陽以亥為首,巳為尾,陰以巳為首,亥為尾。所有的方位都與吉凶相連,或是大禍,或是大福,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據說,清朝的陵墓都曾根據"二十四山向",用羅盤測出~塊吉祥之地,稱為點穴,點了穴才破土動工。
此:傳對住宅作了全麵敘述,"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嚴雅,乃為上吉"。
此書對陽宅圖和陰宅圖進行了具體的說明,以便指導人們擇地。這些說明都是唯心的,沒有事實作根據,不足為信。
此書行文層次清楚,引用了《宅極經>、《三玄宅經》,可見它是這些宅經的集大成者,所以能流傳至今。
2.《葬經》:半真半偽的文獻
青鳥子何許人也?半人半神。《抱樸子·極言>雲:"又彭祖之弟子,青衣烏公,黑穴公,秀眉公......七八人皆曆數百歲,在殷而各仙去。"《真誥甄命授》載雲:"昔青烏公者,身受明師之教,審仙命之理,至於入華陰山中學道,積四百七十一歲,十二試之,有三不過,後服溝而升太極,太極道君以為試三不過,但仙人而已,不得為真人,況欲意哉?"這是把青烏子當做彭祖一類的仙人。
青烏子到處留下足跡。宋代詼鑰《嘉泰吳興誌》卷四記載:"長興烏瞻山在縣北五十裏,高四百尺,《山墟名》雲:'昔有青烏子瞻望此山曰,此山可以避難養道,隱者所居,故名。'"
青烏子之名,最先出自哪本書呢?《四庫全書總目》說"考青烏子名見《晉書·郭璞傳>"。但是,唐修《晉書·郭璞傳》並沒有青烏予之名。曆史上原有18家《晉書》,現存一些輯本,據餘嘉錫考證諸書,亦不見有哪一家《晉書》記載了青烏子。考查文獻,青烏子之名在漢代己出現,《廣韻》 15"青"引東漢應助的《風俗通>雲:"漢有青烏子善葬。"
但是,唐以前確實是有《青烏子>一書。《世說新語·術解篇》梁劉孝標注文引《青烏子相塚書》雲:"葬龍之角暴富貴,後當滅門。"隋末唐初的虞世南在《北堂書鈔>卷146引《青烏子葬書>雲:"初掘塚之日,常以飲蚱上土公四旁。"唐歐陽詢在《藝文類聚》卷7引《相塚書》雲:"<青烏子》稱山望之如卻月形,或如覆舟,葬之出富貴,山望之如雞棲,葬之滅門。山有重疊,望之如鼓吹樓,葬之連州二幹石。"唐李善等注《文選》卷23的《廬陵王墓下作》引《青烏子相塚書》雲:"天子葬高山,諸侯葬連岡。"這些說明《青烏子>流行很廣。
在目錄文獻中,《舊唐書·經籍誌>、《新唐書·藝文誌>都載有《青烏子》三卷,不著撰人。可是,《宋史·藝文誌》、《崇文總日》都沒記載此書,是疏忽,還是《青烏子》已佚?這是學術界尚待搞清的問題。現在,《小十三經》、《津逮秘書>、《學津討原》、《廿二子全書》都有《青烏先生葬經》-卷,題漢青烏子撰,大金丞相兀欽仄注。這本《青鳥先生葬經>有許多疑點:①為什麼唐代及唐以前文獻中引用《青烏予>的許多文句,現存本沒有?②為什麼宋代目錄書不記載《青烏子》?③為什麼現存本摻雜了郭璞《葬書》的許多內容?④大金丞相兀欽仄是什麼人?為什麼《金史》沒有這個拯相?這個莫須有的丞相怎麼會注釋此書?可見,此書有可能是宋以後人偽作。
此書又稱《青鳥先生葬經》,前有托名於金丞相兀欽仄的序文,兀欽仄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要托其名作序?一時還說不清楚。序文內容可以分為兩個方麵:一是考證青烏,雲:"先生漢時人,精地理陰陽之術,而史失其名。晉郭氏《葬書>引經日為證者,即此是也。"二是評價其書,雲:"先生之言簡而嚴,約而當,誠後世陰陽之祖書也。"
此書四字一句,無篇無卷,所涉及的內容有:盤古渾淪:山川融結:福厚之地;山凝水澄:脈遇水止;可艮之穴;鬼神及人;穴吉而溫:貴氣相資:內求外覓;勢止形昂:山隨水著;百川同歸;安止迢遞:向定陰陽;主立貧賤;公侯之地:宰相之地;外台之地;官貴之地;文吉之地;大富之地;貧賤之地;盜葬;穴吉;葬凶;風水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