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寨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讀本》中講,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種武器,是人類最重要的文明成果,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具有革命意義的力量。胡錦濤總書記在論述社.會主義榮辱觀時強調,要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愛科學,就是要崇尚科學,掌握科學知識,投身到科學興國的偉大事業中去。在當代,科技進步愈來愈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主要推動力量和決定性因素。我們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大力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和諧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全麵進步。
新中國核事業的元勳--鄧稼先
鄧稼先又被稱為中國雙彈之父。
1924年,他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世代書香的人家。不滿一周歲時,他便跟隨在清華大學當教授的父親來到北京。父親對兒子要求十分嚴格,所以鄧稼先從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
1937年7月7日,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爆發了。日本兵占領了北京城(當時叫北平)。在侵略軍的刺刀下,中國人受盡了屈辱。他們強行規定,凡從日軍軍營前經過,中國人都要向日本哨兵行鞠躬禮。鄧稼先雖然還隻是個上初中的少年,可心裏早已埋下了對侵略者強烈的仇恨。為了不在敵人麵前丟中國人的尊嚴,寧願繞道走很遠的路,也決不向日本兵行禮。
上高中以後,鄧稼先開始和一些進步的同學交往,議論國家大事。有一次,日本侵略者強迫北京市民上街遊行,慶祝日本占領軍的"勝利"。鄧稼先拿到日本人發給的"太陽旗"後,又氣又恨。趁監視的漢奸不注意,一怒之下把"膏藥旗"撕得粉碎,扔到地上再狠狠地踩上幾腳。漢奸特務見有人扔了日本國旗,忙趕來抓人。學生們趁機一哄而散了。事後,日本人責令學校追查,校長了解到是鄧稼先幹的後,馬上悄悄告訴了他父親,讓趕緊把鄧稼先轉移走,以免受到敵人的迫害。聽了校長的話,父母親隻好讓鄧稼先跟著姐姐,繞道去了抗戰大後方的雲南。
臨行前,父親囑咐鄧稼先說:"稼兒,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學科學對國家有用。"聽了這番語重心長的話,鄧稼先心裏明白,父親是想讓他用科學知識使祖國強大起來,不再受外國的侵略,這時他才十六歲。
鄧稼先到了雲南以後,考進了西南聯大物理係。雖然受戰爭的影響,入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十分艱苦,可是鄧稼先和大家學習都十分刻苦。因為人人心裏都憋著一口氣,要學好知識本領,將來為祖國的強盛做一番事業。
一次,鄧稼先在去重慶的路上,遇到了日本飛機的轟炸。大家躲避在山崖下,眼看著敵機像發了瘋的野獸一樣,在空中呼嘯著,將一顆顆炸彈投向城鎮、村莊,燃起衝天大火。他緊握拳頭憤憤地想:"一個弱國,飽受欺淩,就連大後方也照樣挨炸。"他在胸中更加堅定了用科學知識使祖國強大起來的決心。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了!可是全國人民還沒過上幾天太平的日子,反動腐敗的國民黨政府就發動了內戰。嚴峻的事實教育了鄧稼先,光靠科學知識還不能使祖國強大起來,隻有推翻腐朽的舊製度,中國才有光明的前途。在進步同學的影響下,鄧稼先開始參加進步的革命組織,並閱讀了許多革命書籍。知道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事業一定會勝利。鄧稼先想,自己能為即將誕生的新中國做些什麼呢?
1948年,已經大學畢業的鄧稼先想到父親的殷切希望,想到建設國家需要科技人才,於是就決定報考研究生,到美國的高等學府去深造。
考試順利通過了,鄧稼先就要漂洋過海去美國學習了。臨行前,一位思想進步的好朋友對他說:"新中國就要誕生了,還是留下來迎接祖國解放吧。"鄧稼先非常感激這位好朋友的挽留,但是他想得更深更遠,他拉著對方的手堅定地說"將來祖國的建設更需要人才,我學成後一定回來!"
到了美國普渡大學研究生院之後,鄧稼先選擇了當時最熱門的學科--核物理。因為他知道這門學科正處在科學領域發展的最前沿。它的發展將會對人類科學的進步產生巨大的影響。為了能早日學成回國,鄧稼先沒日沒夜地拚命苦讀,僅僅一年零十一個月的時間,他便讀完了全部課程,獲得了博士學位。鄧稼先的導師十分欣賞他的才華,打算帶他去英國繼續進行科學研究。他哪裏知道,眼前這位二十六歲的年輕物理學博士,此刻的心早已飛回了祖國。因為從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起,他就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祖國,想快點回去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了!
1950年8月29日,就在鄧稼先拿到博士學位後的第九天,他謝絕了導師的一再挽留,毅然乘船返回祖國懷抱。
經過數十天的海上顛簸,當他再次踏上祖國的土地,望著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這位海外學子激動萬分,心底裏大聲呼喊著:"祖國,我回來了!"
鄧稼先回國後,被安排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由於當時國內的科學研究比較落後,原子核物理在我國還是一片空白。他就和一批誌同道合的青年人,在這片空白的新領域內邊學邊幹。時間不長,鄧稼先就連續發表了數篇很有水平的論文,成為一位在世界原子核物理研究領域裏倍受關注的青年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