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神秘的記憶(1 / 2)

二.神秘的記憶

理論加油站:記憶也能被篡改!

趣味實驗:

1.你也能倒背如流

實驗原理:自創記憶編碼+聯想

實驗主持人:錦州記憶研究所李維

實驗對象:李維

實驗過程:

在舞台中央立一塊黑板,寫好阿拉伯數字,讓觀眾隨便說一些詞、句、人名、地名,詩歌、剛表演過的節目、數字、公式、外語單詞、少數民族語言......說出的每項內容依數字順序寫下來,李維先生在整個過程中不看黑板,但他能把這些全記下來。不管是觀眾要求他講出的任意一個數字號碼的內容,還是要求他講出內容的數字號碼,他都能迅速地回憶出來,而且還能倒背出來。

這種表演看起來十分神奇,其實隻不過是運用了培哥記憶術,產生了"培哥效應"罷了。這種方法實際上並不難,它是自創一套記憶編碼,比如,⑴--帽子,⑵--眼鏡,⑶--圍巾,⑷--衣服,⑸--腰帶,⑹--褲子......並熟練地記下來,然後通過聯想與要記的材料相連接。比如要求你記住這樣幾個詞:⑴大象,⑵打氣,⑶洗澡,⑷電風扇,⑸自行車,⑹水......這樣你就可以把大象與固定編碼的第一號帽子聯係起來,聯想到大象的鼻子上戴了一頂帽子。要記住第六個詞"水"時,把它與褲子產生聯想--水把褲子弄濕了。通過這樣的編碼聯想,記起來就不困難了。

實驗聯想:

培哥記憶術的固定編碼有很多種,如按照自己身體各部分的上下編號,按進門後能看到的東西編碼,按自己的親朋好友的姓名編號等等。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掌握了這種方法,就可以避免記憶的枯燥單調,使其妙趣橫生了。

2.遺忘也有小秘密

實驗原理: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

實驗主持人: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

實驗對象:艾賓浩斯自己

實驗過程及結果:

記憶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漸趨淡薄,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感受。但是記憶是在什麼條件下才淡薄的呢?它有什麼規則可循呢?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1885年發表了一篇著名的相關實驗,其中的實驗結果被繪成了圖表,這就是有名的"艾賓浩斯曲線"。他用三個希臘字母拚寫成"無意義"的音節,以此作為記憶的對象(在心理學實驗中使用有意義的詞是不允許的,因為有意義的詞會引起不同聯想,對記憶產生幹擾,從而影響實驗結果)。他把那些"無意義"的音節,每八個分為一組,共分為八組,把自己作為實驗的對象,首先測出自己完全記住這所有音節需要多少時間,結果大約用了1000秒。過了20分鍾後,他把相同的內容再重複記憶一遍時,縮短了約580秒,用百分比來表示的話則稱為省時率,即20分鍾後的省時率為58%,與此相反,遺忘率是42%......

圖: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艾賓浩斯的這條曲線表明,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後慢"的原則。

實驗聯想:

記憶與遺忘是有規律可循的,在艾賓浩斯後也有許多人做了類似的實驗,其結果雖然有出入,但曲線的運動規則"八九不離十"。結合此次研究的結果,美國龍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出了一款記憶核係統(Memory Nucleon System),它是一種用來帶動學習的高度智能化係統,利用每個人不同的記憶曲線以及不同的記憶遺忘點(亦是最佳記憶點),通過簡單的人機交互,利用人腦記憶黃金序列法找到學習者的記憶遺忘點,在學習時間接近學習者的記憶遺忘點時,會重複學習者還沒有形成長期記憶的內容,達到加深其記憶的目的。

我們也可以利用記憶遺忘曲線的規律,在記憶遺忘臨界點上強化記憶,讓信息在我們的腦子裏住得更久。

測測你自己:荒島尋寶

假設你是一位探險家,到太平洋某荒島上尋寶,曆經千辛萬苦之後,發現四扇門,你可以感覺哪一扇門之內藏著寶藏嗎?

A.雕花雙扇金屬門

B.陳舊的雙扇木門

C.沉重單扇石門

D.模糊的單扇毛玻璃門

測試結果:

A.你對發生過的事情記得很快,但是忘得更快。比如說昨天你才去"中國"戲院看電影,今天你就會說成"國中"戲院。你大腦裏管記憶的一部分是棉花糖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