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態度決定高度(1 / 3)

六.態度決定高度

--拳王阿裏永遠都告訴自己:"I can play",所以他站在世界拳壇之巔。

理論加油站:醜小鴨如何變成白天鵝

心理學的許多經典實驗當中,我們不能不提"羅森塔爾實驗",這個有關期望和信心對人的影響的實驗,不僅對人們的教育理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對人類很多其他的社會行為有著深遠的意義。

1968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在一所名叫奧克的鄉村小學裏進行了一個"預測未來發展"的實驗。他們給學校裏一到六年級的學生都做了有關語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智商測試",結束了這次煞有介事的測試之後,他們倆對照花名冊,挑出了其中20%的學生,告訴老師們說:這些都是在這次測試中表現突出、極有潛力的孩子,這些"新開的花朵"將來很可能比其他學生更有出息,並讓老師們對這次測試的結果保密。八個月後,羅森塔爾對這所小學進行了回訪調查,一個奇跡發生了--這八個月裏,當時他和賈可布森選出的那20%的學生求知欲旺盛、活潑開朗、與老師的感情更深厚,特別是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

難道這些孩子真的是天才嗎?事實上,羅森塔他們給學校老師的學生名單並不是根據什麼測試結果得出的,而是他們倆在花各冊上隨意圈出的,換言之,這一部份"天才"學生,有可能是任何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原來,老師們相信了羅森塔爾關於學生們的測試結果,認為專家指定的孩子的確會有很大的前途,於是對這些學生寄予厚望,即使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發現這些學生出現接受知識慢、領悟能力差的情況,也能堅定的相信這隻是因為這些孩子的潛能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一直在教學中投入更大的熱情,更加信任、鼓勵這些孩子;反過來,這些孩子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強,因此比其他那80%的學生進步得更快。這就是羅森塔爾他們想在實驗中驗證的"皮格馬列翁"效應。

這個實驗揭示了一個神奇但卻很淺顯的道理:你對他人的期望會間接地產生多麼巨大的效果,當我們以何種態度期望別人時,對方可能就會朝著這樣的方向前進。同理,把這個"別人"換成我們自己,像阿裏一樣對自己充滿百分之百的信心,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也不把它看作邁不去的坎,相反的,明確的告訴自己:這隻是因為我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而已。重拾信心,像個勇敢的鬥士那樣直麵現實,那麼你會發現,再灰暗的"醜小鴨"也能蛻變成美麗的"白天鵝",一飛衝天。

趣味實驗:

1"意念"自殺小白鼠

實驗原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望的處境,隻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實驗主持人:美國心理學家克拉特

實驗對象:小白鼠

實驗過程及結果:

在一個裝滿水的水池中心,克拉特放入一隻小白鼠。雖然水池麵積很大,但仍然在小白鼠遊泳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小白鼠落入水中,沒有急於遊動,而是一邊轉著圈子,一邊發出"吱吱吱"的叫聲。原來,小白鼠在利用鼠須這一精確的"方位探測器"測定方位。它的叫聲傳到水池邊沿,聲波又反射回來,被鼠須探測到。就這樣,它對水池的大小、自己所在的位置、離水池邊沿的距離做到胸中有數。隻見小白鼠尖聲叫著轉了幾圈之後,不慌不忙朝著一個選定的方向遊去,安全迅速地抵達水池邊沿。在幾次實驗中,它都安然無恙。

接著,克拉特又把另外一隻小白鼠放到水池中心。不同的是,它的鼠須事先已被剪去。盡管小白鼠同樣在水裏轉著圈,同樣發出"吱吱吱"的叫聲,然而沒有了"方位探測器",就探測不到反射回來的聲波。小白鼠不知道水池邊沿其實離自己很近,它自認為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遊出去,所以放棄了希望。幾分鍾後它沉至水底死了。克拉特得出結論說,在生命徹底無望的前提下,動物往往會強行結束自己的生命,即"意念自殺"。被剪掉鼠須的小白鼠之所以葬身於水池,並非被水淹死,而是被"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遊出去"的意念"淹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