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開發創造性思維
圖:變態的外星人大腦
--創造,是在理解基礎上的與眾不同。
理論加油站:小小火柴盒的大啟示
任何東西都有它的用途,水彩筆用來畫畫,麥克風用來唱歌,鋼筆用來寫字,等等。於是,我們畫畫時便想起水彩筆,唱歌時拿起麥克風,寫字時提起鋼筆......但是,如果我們對水彩筆、麥克風和鋼筆等等的功用認識,僅僅局限於這些"正規"的用途,看不出還有其它"非正規"的功用,這時就該說,我們的思想受到了功用固定性的束縛了。功用固定性指的就是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知道某一物品的某一功用後,而難以看出這個物品的其它功用。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鄧克爾通過"蠟燭問題"的實驗證實了功能固著對問題解決的影響。這個實驗是讓兩組被試者解決相同的問題,但是設置問題的方式不同。
實驗材料包括一盒火柴、一盒圖釘和一盒蠟燭。要求被試把一支蠟燭點燃豎裝在屏風上,用以照明。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是:把火柴燃著,熔化蠟燭底麵,把它粘在一隻紙盒上,再用圖釘把紙盒釘在屏風上。但一半以上被試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因為他們把盒子看作是裝東西的,而解決問題卻需要把它視為支撐物。對於另外一些被試,鄧克爾作了另外一種布置。他預先將紙盒中的火柴、蠟燭、圖釘倒出來,把它們和空紙盒一同放在桌子上,目的是使被試擺脫"盒子是裝東西的"的心理限製,結果表明,這些被試大部分都能地利用空紙盒和其他東西解決問題。
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鄧克爾是這樣解釋的:由於兩組被試者解決問題時所麵臨的情況隻有一個區別,即第一組看到的火柴盒是裝了東西,第二組看到的火柴盒卻什麼也沒有。除此之外,其他情況完全相同。這樣,就可以推斷,正是這個唯一的區別造成了兩組被試者成績的不同。顯然,火柴盒裝了東西後,被試者容易受到功用固定性的影響,而難以想到火柴盒的其他用處。而火柴盒裏不裝東西,就較容易想到還有別的用處。
火柴盒變成燭台給我們的啟示是深刻的。我們要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就必須時刻警惕功用固定性的影響。我們平時要注意全麵積累知識,比如,不但要知道磚頭能砌牆造房,還要知道它可以用來寫字、畫畫、壓紙角、釘釘子、打壞人、代替球門......還有什麼用處?請你聯下去,相信你可以聯得很長很長。
趣味實驗:
1.單刃改雙刃
實驗原理:當你忽視身邊的一些小事時,說不定你就錯過了一個偉大的發明。
實驗主持人:湖北沙市第二中學一年(4)班雷霆(12歲)
實驗對象:卷筆刀
實驗過程及結果:
雷霆同學小學期間共用了二十多塊刀片(或卷筆刀),有的同學比他用的還多!他發現市場上供應的卷筆刀,雖然外形的式樣繁多,有很多變化,可是刀片卻沒有任何改進。刀片容易鈍,小學生又不會磨,還經常買不到刀片,隻好把卷筆刀扔掉。於是雷霆同學建議把單刃刀片改成雙刃,一片當兩片用。
實驗聯想:這個發明真是沒什麼?太小了。你會不會這樣想呢?我們不妨先來算一筆賬,全國約有一億小學生,每年用四片單刃,如果把單刃都改成雙刃的話,每年可以節約刀片兩億多塊。哦,原來小發明也有大用途大智慧呀。開放創造性思維,我們要從小地方做起。
2.藥方的用途
實驗原理:有時候,我們不妨換個身份看問題。
實驗主持人:莊子
實驗過程及結果:
宋國有個人善於炮製防止凍裂的不龜手之藥,他的家族靠著這個祖傳秘方,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業,始終勤勤懇懇,披星戴月,但由於收入菲薄,生活總是很貧困。有位遠道而來的客人,聽說有不龜手之藥的秘方,願以百金求購。這可是個大數目!不龜手之藥的主人動心了。但想到祖傳的秘方要賣出去,也是件大事,於是集合全家族的成員共商轉讓之事。大家七嘴八舌一番議論,最後總算統一了思想:祖祖輩輩以漂洗絲絮為生,收入太少,今天一旦出售藥方,可以獲取大筆金錢,何樂而不為?於是全體成員一致同意把藥方賣出去。客人得到秘方以後,立即趕到吳國,對吳王說,今後將士在寒冬打仗,再也不用為凍手犯難了。不久,越國大軍壓境,吳國告急,吳王委任此人統帥大軍。此時正值嚴冬,吳越兩軍又是進行水戰。由於吳軍將士塗抹了不龜手之藥,戰鬥力特別旺盛,因而大勝越軍。班師回朝後,吳王大喜過望,頒詔犒賞三軍,同時將獻藥之人視為有特殊貢獻的統帥,割地封賞嘉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