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遠離“完美“的陷阱
《斷臂的維納斯》,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現藏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原來,完美和殘缺是天生一對。
理論加油站:有點瑕疵更可愛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四段情節類似的訪談錄像分別放給他要測試的對象看:
第一段錄像上接受主持人訪談的是位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他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裏取得了很輝煌的成就,在接受主持人采訪時,他的態度非常自然,談吐不俗,表現得極有自信,沒有一點羞澀的表情,他的精彩表現,不時地贏得台下觀眾的陣陣掌聲。
第二段錄像上接受主持人訪談的也是位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不過他在台上的表現略有些羞澀,在主持人向觀眾介紹他所取得的成就時,他表現得非常緊張,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還將主持人的褲子淋濕了。
第三段錄像上接受主持人訪談的是個非常普通的人,他不像上麵兩位成功人士那樣有著不俗的成績,整個采訪過程中,他雖然不太緊張,但也沒有什麼吸引人的發言,一點也不出彩。
第四段錄像上接受主持人訪談的和第三段錄像中所放的一樣,也是個很普通的人,在采訪的過程中,他表現得非常緊張,和第二段錄像中一樣,他也把身邊的咖啡杯弄倒了,淋濕了主持人的衣服。
當教授播放完這四段錄像後,他要求測試對象們從上麵的這四個人中選出一位他們最喜歡的,選出一位他們最不喜歡的。想知道測試的結果嗎?最不受測試者們喜歡的當然是第四段錄像中的那位先生了,幾乎所有的被測試者都選擇了他,可奇怪的是,測試者們最喜歡的不是第一段錄像中的那位成功人士,而是第二段錄像中打翻了咖啡杯的那位,有95%的測試者選擇了他。
這個試驗也恰恰驗證了教授的一個理論:對於那些取得過突出成就的人來說,一些微小的失誤,比如打翻咖啡杯這樣的細節,不僅不會降低人們對他的好感,相反,還會讓人們從心理感覺到他很真誠,值得信任;而如果一個人表現的完美無缺,人們從外麵看不到他的人性缺點,反而讓人覺得有些不真實,這恰恰會降低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可信任度,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是沒有缺點的,盡管別人不知道,他心裏對自己的缺點也可能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過失並不可怕,關鍵在於向人們展示你的真誠。
趣味實驗:
1.完美男人不可"愛"
實驗原理:和完美相比,真實更為可愛。
實驗主持人:英國中蘭開夏大學研究人員
實驗對象:普通女大學生
實驗過程及結果:
英國中蘭開夏大學研究人員最近展開了一項調查:他們找來200名女大學生,她們的平均年齡在23歲左右,研究人員給她們提供60名征婚男子的個人廣告。這些男子年齡在25歲到30歲之間,廣告中有這些男人的年齡,職業,照片等信息。這些男人被分為"極有吸引力"、"有吸引力"和"沒有吸引力"三類,職業分別是公司主管、建築師、教師、郵差、園丁及服務生等。研究人員讓這200個女大學生從中選出她們願意與之交往的對象。調查結果表明,黃金單身漢們並不像人們預想中的那樣受到多數受訪女性的青睞,反而是相貌出色但事業普通的男性才是女性的最愛。研究人員進一步調查發現,女性認為太完美的男人很難在長期的兩性關係中"從一而終",他們條件太好,很可能有外遇,他們也不會有時間陪伴家人,或幫助照看小孩等。
實驗聯想:
可見英俊瀟灑又有金錢地位的男人,並一定是女人的最愛。在傳統婚姻模式中,女性還是希望穩定的婚姻關係,"走馬燈"式婚姻不是她們所喜歡的。她們寧可男人平凡一些,也不希望婚姻出現波折。
2.完美帶來健康隱患
實驗原理:子曰:"過猶不及。"
實驗主持人:瑞士蘇黎世大學研究人員
實驗對象:50名中年男子
實驗過程及結果:
瑞士蘇黎世大學研究人員邀請50名中年男子接受一項測驗。研究者先以問卷方式測定他們的完美主義傾向,然後要求他們用10分鍾時間準備一次麵對2到3名"考官"的求職演說。演說完畢後,研究者要求這些人從2083開始,每隔12個數字向下數一個數字,直到倒數至0。其間,隻要錯一次就要重數。測試過程中,研究人員為這50人測量唾液中的應激激素皮質醇含量、心律、血壓以及腎上腺素和降腎上腺素水平。結果顯示,完美主義傾向越嚴重的人,測試中分泌的應激激素越多,說明心理壓力越大。完美主義傾向越嚴重者,測試過程中顯露出更多"生機衰竭"跡象,證明他們產生了疲勞、急躁或信心受挫等負麵情緒。而"生機衰竭"容易導致心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