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學會自我控製
圖:馬踏飛燕 甘肅武威
--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匹馬,關鍵是,該放的時候要能放,該收的時候要能收。
理論加油站:你願意多等20分鍾嗎
你能控製自己嗎?那麼,你是否願意多等20分鍾呢?
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經典實驗,稱為"遲延滿足"實驗。實驗人員給一些4歲小孩子每人一顆非常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如果馬上吃,隻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鍾,就能吃兩顆。有些孩子急不可耐,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卻能等待對他們來說是漫長的20分鍾,為了使自己能耐住性子,他們閉上眼睛不看糖,或頭枕雙臂、自言自語、唱歌,有的甚至睡著了,他們終於吃到了兩顆糖。在美味的奶糖麵前,任何孩子都將經受考驗。這個實驗用於分析孩子承受延遲滿足的能力,所謂的延遲滿足,就是能夠等待自己需要的東西的到來,而不是想到什麼就要什麼,這是一個很通俗的解釋。
這個實驗後來一直繼續了下去,那些在他們幾歲時就能等待吃兩顆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仍能等待,而不急於求成;而那些急不可待,隻吃了一顆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更容易有固執、優柔寡斷和壓抑等個性表現。
當這些孩子長到上中學時,就會表現出某些明顯的差異。對這些孩子的父母及教師的一次調查表明,那些在4歲時能以堅忍換得第二顆軟糖的孩子常成為適應性較強,冒險精神較強,比較受人喜歡,比較自信,比較獨立的少年;而那些在早年已經不起軟糖誘惑的孩子則更可能成為孤僻、易受挫、固執的少年,他們往往屈從於壓力並逃避挑戰。對這些孩子分兩級進行學術能力傾向測試的結果表明,那些在軟糖實驗中堅持時間較長的孩子的平均得分高達210分。
研究人員在十幾年以後再考察當年那些孩子現在的表現,研究發現,那些能夠為獲得更多的軟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他們的學習成績要相對好一些。在後來的幾十年的跟蹤觀察中,發現有耐心的孩子在事業上的表現也較為出色。
實驗證明:自我控製能力是個體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製、調節自己的行為,抑製衝動,抵製誘惑,延遲滿足,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綜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質。
趣味實驗:
1.暴怒致死的野馬
實驗原理:中醫有言:怒傷肝。
實驗主持人:吸血蝙蝠
實驗對象:野馬
實驗過程及結果:
在非洲的草原上,有一種不起眼的動物叫吸血蝙蝠。它身體極小,卻是很多動物的天敵,就連強悍的野馬也常常是它們的犧牲品。這種蝙蝠靠吸動物的血生存,如它在攻擊野馬時,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極敏捷地刺破野馬的腿,然後用尖尖的嘴吸血。無論野馬怎麼蹦跳、狂奔,都無法驅逐這種蝙蝠,蝙蝠卻可以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直到吸飽吸足,才滿意地飛去。而野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可奈何地死去。動物學家們在分析這一問題時,一致認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會讓野馬死去,野馬的死亡是他暴怒狂奔的性格所致。
實驗聯想:
野馬因為暴怒而死,憤怒易使人失去理智,惟有冷靜地麵對一切,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不讓自己繼續受到傷害。
2.就這樣征服珠穆朗瑪
實驗原理:掌握自己是至關重要的。
實驗主持人:埃德蒙·希拉裏
實驗對象:埃德蒙·希拉裏
實驗過程:
第一位成功征服珠穆朗瑪峰的新西蘭人埃德蒙·希拉裏(EdmunD.Hillary)曾說:"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自己,你將沒有機會把所有潛能發揮出來,你也就很難改變你的人生。"雪崩、脫水、體溫降低,以及29,000英尺高的缺氧,加上生理和心理上的極度疲勞,在希拉裏通往這座世界最高峰的路上障礙重重。在他之前,那麼多勇敢的登山者都失敗了,但是,希拉裏成功了。在被問起是如何征服這世界最高峰時,希拉裏回答道:"我真正征服的不是一座山,而是我自己。"
實驗聯想:
埃德蒙·希拉裏這種優秀的品質就叫做意誌力、自製力或克己自律,實際上,你也完全可以從每天去做一些並不喜歡的或原本認為做不到的事情開始,在"磨練法則"的作用下,開發出自己更強的意誌力、自製力等等。我們隻有通過實踐鍛煉,才能夠真正獲得自製力。也隻有依靠慣性和反複的自我控製訓練,我們的神經才有可能得到完全的控製。從反複努力和反複訓練意誌的角度上而言,自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習慣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