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交際也講技巧(1 / 3)

十三,交際也講技巧

--在如此清澈的眼睛裏,所有的交際法則都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理論加油站:怎樣才能有求必應

1966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裏德曼與弗雷澤作過一個名為"登門坎技術"的實驗。

弗裏德曼和弗雷澤把自己裝扮成某公益組織的宣傳人員,來到城裏中產階級的某個聚居區,隨意的訪問了一組家庭主婦(大約有100人),請求她們將一個寫有"請愛護環境"的小招牌掛在她們各自家裏的窗戶上,大部分的主婦們都愉快的答應了這個請求。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倆再次登門造訪這些曾合作過的家庭主婦們,這次他倆要求能否把一個不僅大而且不太美觀的公益招牌放在這些女士們的庭院裏,結果超過半數的人都同意了。

與此同時,弗裏德曼和弗雷澤在另一個居民區的同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們也找到了大約100位家庭主婦,然後直接就提議將那個又大又難看的公益招牌放在女士們家中的庭院裏,結果隻有不到20%的主婦們同意了這個請求。

可見,人們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請求後,為了給他人留下前後一致的好印象,也為了讓自己更加確定"我是個樂於助人的人"這種自我鑒定,很有可能去接受一個更大的請求。所以,當你想達成一個乍看下不可能一步完成但你又特別想做的計劃時,不妨試試一步一步慢慢來,說不定能起到奇效。這種現象,就猶如我們在登門坎的時候,要一級台階一級台階的登一樣,這樣才能更順利的到達我們的目的地。

同年,弗裏德曼與弗雷澤設想,將這種情況反過來的話,是不是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呢?

弗裏德曼和弗雷澤來到一個居民區,直接向這裏的居民提議,在大家的房前豎起一塊寫有"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結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絕,僅僅有17%的人同意這麼做。接下來,他們又請求居民們在一份讚成安全行駛的請願書上簽名,這次,有近八成的居民都滿足了這個小小的要求。

這對極富想象力的研究者對此得出的結論是:對他人提出難以做到的或違反意願的請求時,遭到拒絕是很自然的,但你要是在這時緊接著提出一個稍小點的請求,他人很難再次對同一個人接連說出第二聲拒絕,並且這次的要求看上去沒有那麼難,那麼你這事就成了。所以當你想請人幫個忙時,並且不是很確定別人是否會答應時,不妨先提出一個對方幾乎不可能點頭的請求,然後再說出你真實的要求,這時你成功的幾率會大很多。

趣味實驗:

1.自己人好說話

實驗原理:

實驗主持人:某班主任老師

實驗對象:早戀學生

實驗過程及結果:

為矯正中學生早戀傾向,某中學的老師們已經想出了各種辦法,可還是堵不住這股苗頭,但是有一個班是例外,於是其他老師都去找這個班的班主任支招。這位有妙招的老師告訴前來取經的同事們說,他麵對班上的同學時,不是一味的打壓,而是這樣說:"記得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班上有個特別漂亮的女同學,不知怎麼搞的,我老是會想到她,在上課的時候也會忍不住看看她。"學生們一聽都會對這個感興趣,紛紛問老師後來怎麼樣了。這時,隻需要借著這個機會,向學生們指出這隻是青春期萌動的正常反應,再談談自己對早戀的看法就行。同學們聽到老師的現身說法,覺得老師比平時更真實可信一些,從而更願意聽取和采納這位老師的建議。

實驗聯想:

"平民將軍"馮玉祥體貼士兵,關心他們的生活,曾親自為傷兵嚐湯藥,擦身搓背,甚至和士兵一樣吃粗茶淡飯。所以,士兵們都感到馮將軍沒有架子,與自己處於平等地位,因而都尊重和聽他的話。這其實是和老師的防早戀妙招同出一轍:自己人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