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婚姻方程式
圖:《不相稱的婚姻》 普基寥夫1862年 173cm×136.5cm 現藏於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其實婚姻這"圍城",何嚐又不是幸福的港灣呢?怕就怕我們不願意去嚐試。
理論加油站:夫妻是兩個交叉的圓
一位動物學家在澳大利亞的巴克利草原研究狼群時,發現每個狼群都有固定的活動範圍,它們的活動半徑大約是15公裏。當他把三個狼群的活動圈微縮在圖紙上,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三個圓圈的交叉的。也就是說,這些狼群在劃分地盤時,留有一個分共區域。
有一年,他到希臘參加學術會議,發現兩千年前的希臘人在社會學領域就發現了這一現象。他們用圓代表城邦,用幾個相交的圓來表示城邦間的融合和獨立。在他們的理念中,城邦間既不能隔絕,也不能絕對的融合。隻有處於既融合又獨立的狀態時,城邦才是最有生機的,希臘半島才是最安定的,因此他們把交叉圓作為圖騰刻在神廟上進行祭拜。
交叉的圓真具有神性嗎?這位動物學家發現,這種圖形確實具有神性。他發現群體動物的活動圈一旦處於交叉狀態,它們的繁衍能力最強,它們之間的廝殺最少,因為相交部分為他們提供了雜交的可能性,不相交部分又使他們保存了自己的個性和特色。如果活動圈重合或相離,則決不會有這種情況,要麼因重合而不斷廝殺,要麼因相離而種族退化。
後來,這位動物學家把圓的交叉理論公布於世,立即在生物學和社會學界引起震動,有人認為他為解決國際邊界爭端提供了依據,但是更多的人認為,交叉圓理論,像世人暗示了一種夫妻相處的藝術。
人世間的夫妻,就應該是兩個相交但又不重合的圓。交叉部分是夫婦共同的世界,兩人在這兒盡享親密和溫馨。不交叉的部分,是各自獨有的天地,這裏有丈夫和妻子不同的色彩或是隱私,任何恩愛夫妻都不能因親密無間而全部地慷慨讓出,也不能因一時的矛盾而無限的擴大,因為一旦這樣,就有可能成為兩個重疊或相離的圓,而重疊或相離,動物學家及古希臘人已經發現,這種狀態是非常危險的。世間的夫妻,有的一生爭吵不休,有的一生視同陌路,有的一生淚痕和微笑相間,有的一生和睦相處,其實都是兩個圓交叉的多與少的結果。
趣味實驗:
1.計算婚姻
實驗原理:計算婚姻的人,最終也會被婚姻計算。
實驗主持人:英國倫敦大學數學家林德利
實驗對象:普通適婚人群
實驗過程及結果: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英國倫敦大學著名數學家林德利編寫了一項新的"婚姻方程式",認為最理想的男婚女嫁年齡應在32歲(男)和27歲(女),如果適齡男女還不談婚論嫁,日後再找到理想對象的機會就會愈來愈小。林德利稱,"婚姻方程式"的理論依據是男性心理上存在一個為自己設定的找伴侶的"到期日"。舉例說來,由16歲至60歲之間,他可能至少會與一名女性拍拖、決定是否結婚或分手以便找個更好的對象,但他當然要冒著找不到更佳人選的風險。
假設Y是你開始尋找對象的歲數,X是你希望停止找對象的歲數,然後把歲數帶入方程式,就會得出"適婚"年齡M。公式如下:M=Y+1/2.718*(X-Y)。其中M=適婚年齡,Y=開始尋找對象的歲數,X=希望停止找對象的歲數。假如,你18歲開始尋找對象,而希望在40歲停止尋找對象,那麼你的適婚年齡將是26歲。這個方程式其實是對回報遞減定律的認同而已:隨著年紀增長,機會會越來越少。根據婚姻方程式,M是男男女女應由"尋找"模式轉換到"實行"模式的歲數。
實驗聯想:
婚姻演變成可以計算的,任誰也無法輕易接受這種毫無溫情的論調,可是事實有可能更殘酷:愛情隻不過是一連串生理反應中的一環......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男女第一次見到對方的時候,如果雙方都有好感,那麼荷爾蒙就會分泌出睾酮和雌激素。如果這種好感持續下去,到了陷入愛情的階段,就會分泌出辛巴胺和血清胺。血清胺是在愛情中最重要的物質,能讓人一時處於近瘋狂的狀態。到了下一階段,男女會持續雙方的關係,並希望得到更密切的結合,就會發展到結婚。更有意思的是血清胺這種東西。血清胺會讓人無法意識到對方的缺點,會擋住你的視線。這些激素能維持較高的濃度,但大概也隻能維持兩年的時間。當然,我們也要相信,即便血清胺消失了,愛情仍然可以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