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丶雪崩的綜合治理 (七)雪崩路徑中的環境生態問題(1 / 1)

四丶雪崩的綜合治理 (七)雪崩路徑中的環境生態問題

關於雪崩路徑中的環境生態問題,現在有以下幾種看法:有人認為,雪崩治理工程對山地環境生態方麵的影響是中性的;也有人認為,雪崩治理工程在雪崩路徑森林部分或者全部恢複方麵起著積極作用;還有一一種看法認為,雪崩治理工程同樣出現環境生態問題,有些負麵影響甚拿比較明顯,從而引起有關方麵關注。

1.壯觀的雪崩治理工程

1870~1970年,100年間,瑞士不斷地修築各種雪崩防禦係統,包括建築了185千米長的撐雪工程、418千米有石頭擋牆的水平台階、8373米防雪走廊,以及大量的導雪壩和阻雪係統。也就是說,瑞士山區1平方千米的土地麵積上就有40米長的雪崩治理工程01945~1965年,20年期間,奧地利建築了41千米長的撐雪工程、22千米雪橋、幾千座雪崩楔和十多座防雪走廊。在很多雪崩多發國家,許多山坡從上到下分布著密密麻麻的撐雪柵欄,景色頗為壯觀。

我國在鞏乃斯溝路段的12條雪崩路徑中,建築104道水平台階,總長2.6千米,每平方千米士地上有3.3千米水平台階。其中,有些山坡20%~25%麵積覆蓋此類工程。由此可見,這裏水平台階的密度之高、麵積之大達到驚人程度。

2.大炮和爆破治理雪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大炮轟擊處理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不僅能夠用來控製雪崩頻率和規模,也能夠檢驗積雪的穩定性,同時也是實驗確定雪崩路徑上限的可靠方法。在瑞士,每個冬天都會進行5000~10000次射擊和爆破,美國比它多一倍。但是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專門的、滿足雪崩治理和生態環境要求的大炮係統。

大炮的應用導致形成區的地表被破壞,進而造成上壤退化、細土和碎屑堆積、岩屑錐發育、爆破材料燃燒產物堆積等。還會導致風化作用發育,活化坡麵過程。

有時雪崩治理的目的在於改變雪崩頻率,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爆破或炮擊使得雪崩頻繁發生,雖然體積不大,拋程很小,但會停在運動區。它們在此逐漸堆積,對隨後的雪崩形成障礙。結果,整個堆積區出現有利於森林逐漸恢複的條件。

3.雪崩治理對環境的影響

(1)撐雪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大部分的撐雪工程位於雪崩形成區,一方麵起到縮小雪崩規模的作用,另一方麵有助於堆積區森林自然和人工恢複。但是,撐雪工程中的水平台階存在明顯的環境生態問題,破壞山坡自然穩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山坡物質會產生塊體運動和水土流失;嚴重情況下,會破壞山地植被。比如我國國道218線鞏乃斯溝路段修築水平台階的雪崩路徑,近1/4的植被遭到破壞,山地生態環境條件也出現惡化。

(2)阻雪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阻雪工程也能夠縮小雪崩綜合體範圍並且恢複堆積區巾、下部森林的植被。例如,天山積雪雪崩研究站5號溝的下遊三座土丘頂部和後部,都已自然生長了幾棵榆樹,高度已經達到4米。

(3)導雪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導雪工程僅僅部分地改變它在堆積區的形狀,並不改變雪崩綜合體的麵積。這些工程的環境生態影響並不十分明朗。現在暫將其看成是中性的,但是在雪崩路徑內的森林部分或全部恢複方麵卻起著積極作用。

4.植樹造林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森林具有穩固雪層和阻止雩層下滑等功能,能夠有效地防止雪崩災害的發生。人類經曆了漫長的過程來認識這一功能。之前,人類大量砍伐和破壞森林用於建造牧區,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湧入山區休閑、旅遊,建造"第二住宅"。

總之,人類一直以各種方式加劇山地環境生態係統的負荷,大範圍地減少森林資源。人為地破壞森林必然加劇雪崩作用,而雪崩作用加劇必然引起森林進一步破壞。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人類開始主動地植樹造林及采取各種措施防止雪崩災害的發生。

一方麵在雪崩地區大麵積植樹造林,另一方麵開始治理雪崩,許多建成後的雪崩治理工程,保護自然恢複和人工種植的樹木免遭雪崩破壞,使其茁壯成長。盡量將被人類破壞的山地森林和雪崩自然綜合體之間的關係恢複到原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