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一語成讖(2 / 2)

沅泊淡然一笑,道:“果真什麼事情都瞞不過母親。”

沅夫人於一旁坐下,吃了口茶,道:“可是要問我們兩家有何淵源?”

“嗯。”沅泊飲了口湯。

沅夫人抬眼:“你可是在淮水縣中發現了什麼?”

沅泊垂眸半刻,繼續飲了口湯,“未曾。隻我心下好奇,濮伯父乃是七品縣令,而父親則是一品太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二人卻是忘年之交。”

沅夫人歎息道:“此事還得從你父親青年時說起。”

“願聞其詳。”

“你父親乃是洛川人,少時在家鄉便身負盛名,卓爾不群。未考取功名前,受其師父賞識,便舉薦他去彼時於洛川最大的私塾替先生做些詩書編纂的事情。他與你濮伯父便是在私塾結識的。彼時你濮伯父家中並不富裕,但好在為人勤奮,私下常於你父親跟前請教學問,一來二往,他便笑稱你父親為老師。但你父親至小便抱有雄心壯誌,立誌報效國家。後考取功名,任職翰林院侍講學士,二人便少了往來。”

沅泊麵色訝異,這些事情他父親從未提及過。幼時沅夫人亦隻給他將了些二人如何相識,又是如何衝破家庭束縛走至今日。

“你父親的秉性,你是知道的。雖然為人剛直不阿,但過於直率,在官場中不夠圓滑世故往往容易得罪於旁人。因此方過而立之年,便被小人構陷,一道詔書,被貶至淮水做了一個小小的縣丞。彼時淮水不似今日這般繁榮昌盛,多得是苦不堪言之人。縣官為官不仁,但你父親卻清正廉潔,以自己綿薄之力,盡力相助於淮水百姓。因此於淮水未待幾月,便受盡排擠與刁難,險些丟了性命。”

沅泊微微歎了口氣,原來沅閔豐至他幼時便不苟言笑,對其管教甚嚴,不過是不願其受他所受之苦。

“後來你濮伯父在淮水做生意,得知你父親的處境後,將你父親接至家中。他那時在淮水已小有名氣,淮水那一幫人不敢輕易得罪於他,你父親因此才撿回一條命。不僅如此,他還派人去到洛川,保護你姑姑與祖母。如此恩情,於你父親來說,可謂是再造之恩,因此二人便成為了莫逆之交。後先皇去世,當今聖上登基。因當今聖上少時與你父親有過幾麵之緣,對其才情頗為認可,繼位後便大赦天下。你父親官複原職後,頗得陛下賞識,才一步步行至今日。”

沅泊皺眉沉思,道:“既如此,父親為何不舉手之勞提攜濮伯父。”

沅夫人笑道:“你父親豈會這般不懂人情,他初任太傅時便有意提攜你濮伯父。其當時已是淮水縣的父母官,你父親的好意被其婉拒。其從來淡泊名利,隻願守好他那一方百姓。你父親又是知恩必報之人,見名利上無處回報往日之恩,因此才許諾了家中長子與濮家長孫女的婚事。”

沅泊欲言又止,愣在原處良久。

沅夫人歎道:“我知你素來與你父親相談甚少,對其許諾的婚事更是不滿。此事我從未在你二人中勸阻半分,隻因我皆明白你二人各自苦衷。”

“那父親就對濮伯父的品性可是知根知底?”

沅夫人不禁詫異,道:“為何如此發問?”

沅泊笑道:“不過隨口問問。”

“他們二人相識半生,相互的品性應是諳熟於心。你濮伯父與濮伯母我亦是見過的,二人瞧上去皆是慈眉善目之人。”沅夫人心生疑慮,頓了片刻,“你可是在淮水發現了什麼?”

沅泊緩緩一笑,道:“母親多慮了,我於淮水之際,他們待我亦是親如己出。隻我對濮氏不甚了解,因此問的細了些。”

沅夫人顰眉,沅泊這尋根問底的毛病還是隨了其父。當年沅閔豐因此才造小人構陷,她不願沅泊再重蹈覆轍,聲音微沉道:“你素來便有此毛病。母親與你講了數次,追根究底並非益事。”

沅泊垂眸。濮全儒於其父恩重如山,現下他竟不知淮水縣之事他應是管,還是應視而不見。

“罷了。”沅夫人歎道,“你好生歇息吧,我便先回去了。”

“母親。”沅夫人剛行至門口,沅泊抬首喊道。

“何事?”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母親可還讚同?”

沅夫人轉身,道:“視思明,聽思聰。”

沅泊起身朝沅夫人行禮,“孩兒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