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錦文就聽到房屋外雞圈裏大黑公雞咕咕咕的響亮啼叫,因其是烏雞,錦文索性給它取個大黑這麼簡單直白的名字,他睡在窗戶底下,透過白色的紙窗戶一看,外麵朦朦朧朧的透進來一點光,黑暗的屋內慢慢的亮了起來,他人生中第一次當阿爹的新日子終於開始了。
隻是這大黑,每天早上著實吵人,等會就得殺掉這隻整天咕咕叫的大黑給希娘補補身子,錦文的雞圈裏每隻雞都有名字,他根據顏色性格來給這些雞們取名,諸如大黃是隻黃雞,大黑是隻烏雞,燥燥是隻脾氣急躁的雞,靜靜,顧名思義,很乖的雞。
見她娘倆還在入睡中,錦文便輕手輕腳的從小竹床上起身,穿好常服,他又從房屋角落拿起兩個鐵熏爐,熏爐裏麵的炭火燒了一晚,今早差不多都熄滅了。
炭火一滅,屋內溫度瞬時冷了下來,這可得再去添點木炭,深秋了,天氣冷了,這往後隻怕是越來越冷,希娘正坐月子,可受不了這風寒,日後要是落下什麼病根那可就麻煩了。
錦文提著鐵熏爐出了屋,打開房門,外麵天還未大亮,抬頭望向魚肚白的天空,薄霧冥冥,一股寒氣迎麵撲來,寒風撲麵劃過錦文的臉頰,先是刺骨的冰涼,隨後錦文便被這刺激蘇醒了睡意。
他不由的鼻子一癢,阿嚏一聲打了個噴嚏,手裏拿著鐵熏爐,他隻能皺了皺鼻頭,怕寒風吹進屋內,他又趕忙轉身用腳輕輕的關上了門,錦文提著鐵熏爐快步朝著院內的灶房裏走去,他先把木炭點著,待木炭濃濃又嗆人的煙霧散去之後,再從鐵熏爐裏倒出已經燒剩的木炭灰燼,再往爐裏添滿燒的發紅的木炭,然後再緊緊蓋上熏爐蓋。
他又往灶底點燃柴火,接著把水倒入大鐵鍋燒開,又從米缸裏舀了些許大米進去,早飯給希娘煮碗白粥,煮粥的同時又在隔壁灶台的一口鍋燒上水給希娘做碗餺飥,把和好的麵片扯成拇指大小,水煮開了扔下去,錦文看麵片差不多成型了,便裝到碗裏,希娘愛吃有點嚼頭的餺飥,所以可不能煮太久了,不然就太爛了,她就不愛吃了。
借著白山書院院長許言是他舅父這個關係,錦文向院長請了整整一個月的事假,剛開始向舅父說起請假之時,舅父還頗有些為難,因錦文是白山書院的活招牌,學識淵博,授課風格獨具一格,平日又頗為幽默風趣,所以花錦城的那些公子小姐都愛上他的課。
又因其長相風度翩翩,有些千金小姐還指明要他授課,唐代文化學風開放,女子同男子一樣,可以上書院識字,不過錦文如此大受歡迎,自然也遭到白山書院其他一些老先生的不滿。
那些迂腐的老先生認為他資質尚淺,他的課堂可以接收超出正常範圍內的學生純粹是走了院長的關係,還有講課風格也是,不好好講課文,非得整天在那裏講故事一般的授課,也真是奇怪,那些年輕公子小姐還都愛往他課間跑。
其實這些老先生心裏各有小九九,說白了其實就是嫉妒,哪位老先生喜歡見別的先生課間坐的滿滿的,而自己的課間卻門可羅雀,自己還都是比錦文教書時齡長多了,豈能被這後生小輩如此欺壓。
幾個老先生帶頭去院長麵前鬧過幾次,因每個老師都有考核製度,哪個先生的課間收的學生多,每月月底的月例自然就會多一點,畢竟學生多,時間精力也得多投入,勞者多得,這多點月例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許言自知和這些個老先生說不通講不明,畢竟涉及到銀子的緣故,有些懂得其中道理的老先生也得裝作不懂,聯合起來為自己的利益據理力爭。
鬧過幾次,許言平過幾次,效果不佳,幾日便又再要來他這裏討說法求公道,後來院長許言想出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趁著一次白山書院全體師生集會之時,讓每個先生站在一起橫著排成隊,讓白山書院的學生們自動自主的選擇哪位先生,就站在哪位先生後麵。這個方法直接把鍋甩給學生,這不會再得罪那些老先生了吧,也不會總被說他包庇自己賢外甥了吧。
學生自主選隊的結果不明而喻,錦文身後長長的站著一堆學生,畢竟年輕的公子小姐肯定喜歡年輕的授課老師,誰還願意去投奔那些上個課都要轉頭晃腦的老者,見此形勢,那些老先生隻能紅了臉拂袖而去。
許言看著這陣仗,滿意的笑了笑,這都是學生自己選擇的,無人強迫,這些老先生日後也不會來鬧事了,可以讓他好生的清淨一段時日了。
錦文見到拂袖而去的老先生們,也尷尬的紅了臉,本來他就反對院長如此行事,但是奈何那些老先生非得決心試一試,平日有幾個老先生因為他和院長那一層關係,見到他之時還對他點頭打個招呼,錦文知道這下子是徹底得罪了他們,也罷,誌不同不相為謀,自己安心教好學生便可。
若是錦文請個十天半個月的事假,許言還能勉強應了下來,但是錦文堅持要請一個月,寧願月例也不要,但是一定要照顧希娘月子做滿,許言也於心不忍,這兩個娃兒都是父母雙逝的可憐人,希娘生了娃兒,無自己父母伺候,又無公婆伺候,隻能錦文伺候了,所以隻能隨了他的願。
這不,錦文剛一天沒來授課,有幾個脾氣不好的千金大小姐還在課堂上一頓發牢騷,氣的頂替錦文上課的老先生是橫眉豎眼,老先生和學生在課堂上你一言我一語,如點了炮仗般劈裏啪啦響,還是他聽下人來稟告,這才急匆匆趕去把這火撲滅了。
這些大戶家和官家的小姐們就是被慣壞了,雖說來識字,也是似遊玩般來消磨時日,教養也良莠不齊,不懂得尊師愛道的大有學生在,不過許言對這種狀況也束手無策沒辦法,很多事情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現如今朝廷下令民間大開文化之風,一些有經濟實力的先生紛紛爭先恐後開辦了書院,還有一些自己私設私塾,花錦城並不是太大的一個城,開辦多了書院私塾,競爭大,自是會流失一大部分學生資源。
書院維持下去除了學生們交的學費,很大一部分要靠富商大戶們的資助籌款,所以這些個公子小姐,他也是萬萬得罪不起的,至於那些老先生,可選擇的書院多了,自然也傲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