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老虎官心慈遊大海 遇燧人指引獨家村
西江月
漫講詩雲子曰,休說者也之乎。文章怎好市中沽,隻怕難充饑餓。
莫被儒冠貽誤,須知創業良圖。一經挫跌請誰扶,包管時光難度。
話說明朝祟禎年間,有一人姓時名規,取個不越規矩的意思。號叫伯濟,伯是個大,其誌向欲大,有濟於世,是當時第一個有名秀才。原籍忠厚人氏,家住好仁阪裏。父親叫做時行善,官為大理寺正卿,現今致仕在家。母親安氏,同庚半百,所生二子,是個一胞產的。弟兄兩個,都是一十八歲。長子時方便,娶妻韋氏,也是同庚,生下一個兒子,名喚時達,隻得三歲。次子即是時伯濟,娶妻顏氏,小字如玉,是方鎮地方顏良的女兒,年紀也與時伯濟同庚,也生下一個兒子,名喚時通,也隻得三歲,月分比時方便的兒子大些。一家八口,父子同心,弟兄竭力,兒子媳婦們奉事父母,極其孝順。那父母兩個,待這兒子媳婦們,亦極其慈和。
兄弟甚是尊敬哥哥,哥哥也甚是愛惜兄弟,就是妯娌之間,亦甚是和睦,宛如姊妹一般。這兩個兒子,雖在繈褓,卻日日終不聞啼哭之聲。其處一堂,天倫敘樂,骨肉可歡,布衣甚暖,菜飯甚香,上不欠官糧,下不欠私債,無憂無慮,一門甚是快活。但是那時行善為官的時節,卻是兩袖清風,家業不能十分富足。所有祖上遺下來的一件東西,是個至寶,那件東西生得來內方外圓,按天地乾坤之象,變化不測,能大能小,忽黃忽白,有時像個金的,有時像個銀的,其形卻總與錢一般,名曰金銀錢。這金銀錢原有兩個,一個母錢,一個子錢,皆能變做蝴蝶,空中飛舞,忽而萬萬千千,忽而影都不見,要遇了有緣的,就跟他。時伯濟家內的這個,是個子錢,年代卻長遠了,還是太祖皇帝賜與時行善的。始祖曆傳五世,從來沒有失去,但是隻得一個,正是: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忽一日時伯濟靜極思動,心中起個念頭,心問口,口問心,自己想道:我不合念了這幾句詩雲子曰,並不知什麼一些世務,不能見多識廣。雖然父母在堂,不可遠遊,但男兒誌在四方,豈可困守家門。家中父母賴有哥哥在家奉事,不如出去遠遊一番,把得有個出頭的日子也好。於是告稟父母,父母應允。那時行善道:“你既要出去遊玩,自然遍上山川,遨遊四海。家內有個金銀錢,你曉得天下是有兩個的,不知母錢今在何處,你帶在身邊,倘遇見了一並帶回,使他母子團圓,也是一樁美事。”就叫安夫人取了金銀錢出來,交與伯濟。伯濟收了金銀錢,拜別了父母哥嫂妻子,一肩行李,望大道而行。
當日行了一程,夜向店投宿,看見一人,自稱錢神,厲聲說道:“目下你的名兒不好,我與你要暫別幾日。”醒來卻是一夢。自己暗思道:我是個當今第一個有名秀才,怎麼說我的名兒不好,要與我暫別幾日,甚是奇怪。因想起家中父母骨肉,不知安否,時刻在心,朝行夜宿,遍觀各處的風土人情,身邊個金銀錢,卻不在他心上。一日時值季冬,天氣嚴寒,信步來至海邊細觀海景,但見:這一邊穩風靜浪,柴船自來,來船自去;那一邊隨風逐浪,小船傍在大船身邊。有時平地起風波,有時風過便無浪,有時無風起處也是潺潺浪滾,有時風頭不順宛如倒海翻天。不見什麼高山,哪見什麼平地,白茫茫一派浮光掠影,昏沉沉滿眼赫勢滔天。
那時,時伯濟看出了神,轉眼間,忽然金銀錢不見,四麵觀望,毫無蹤跡,不提防一時失足,連身子也落下水裏了,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此時海岸上來來往往的人,也不少,他們要顧自己性命要緊,怎肯下海來救,隻好慢慢的看他落水罷了。他心內存著個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念頭,一些也不驚慌。說也奇怪,那時伯濟的身子,落在水中,並不見沉沒海底下,卻浮在海麵,連衣服也不甚濕。你道這是什麼緣故,不是有什麼海神海佛,隻為有個龍神護佑。這條龍原是一條困龍,困居海內,不能上天,今見時伯濟落水,頓起相憐之念,空中保佑,不使他沉到海底。
那時,伯濟撐開眼皮一看,真是一望皆白,隨著波浪,聽其自然,滔滔滾滾,望那一邊氽去。覺著離那海岸漸漸遠了,回頭看那海岸上的人,別人看我弗多大,我看別人也大弗多。頃刻間氽到海心,四麵無邊無際,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遠遠望見一隻海船,不知有多少人在船上,看看將近,隻見一人雙腳踏在平基上,形狀似有三分賊氣,疑是海洋大盜。時伯濟不動聲色,並不求救,望天叫喊一聲。原來這隻船上有三個主兒,一個叫神仙官,一個叫老虎官,一個叫狗官,腳踏平基上的是個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