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回到家時,父母已經回來了,兩人不見了女兒,正在互相埋怨,都以為女兒去輕生了呢,母親拿起電話,正準備報警。女孩說:“媽媽,我回來了。”父母看到女兒,頓時鬆了一口氣,又想到奔波了一上午,還是沒有結果,不免有些愧對女兒。母親說:“孩子,上午爸爸和媽媽又問了,醫生說……”女孩打斷了母親的話,說:“媽媽,你要不要吃橘子,我給你拿。”母親一愣。因為女孩自十指麻痹後,幾乎什麼東西也沒摸過。這時,女孩已經走到水果盤前,隻見她雙手伸直了,將一個橘子夾在掌心,然後向母親走了過來。母親激動地望著女兒,一時不知說什麼好。女孩走了幾步,突然,橘子從手心裏脫落了。母親伸手要拾,女孩說:“別動,媽媽,讓我自己來。”母親和父親對視一眼,都呆呆地看著女兒。他們怎麼也想不到,短短一上午的時間,女兒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女兒再次夾起橘子,走到母親身邊。母親剛想接過來,女兒說:“媽媽,讓我幫你剝開吧。”母親點點頭,看著女兒用僵硬的手指艱難地剝著橘子。橘子在女孩手中多次落地,又多次拾起,終於,橘子剝好了。母親含淚吞下一瓣,然後擁過女兒,說:“好孩子,媽媽相信,你會好起來的。”
從此,父母每天幫著女兒鍛煉十指。半年過去了,女孩的手指終於有了知覺,又半年過去了,女孩已經能夠握起一個橘子了。三年之後,女孩已經能夠握著筆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十年之後,女孩憑借頑強的毅力,考入了華盛頓大學。
每個人都難免遭遇一些困難,很多人麵對困難時,總會先想到尋求別人的幫助,誰能幫助你?無論親人,還是朋友,其實,能夠幫助你一生的人,是你自己。
付出在前,收獲在後
十五歲那年的暑假,他去參加一個短期學習班。學習班裏包括他在內共有四個學生。
第一天,先生拿來四個包袱,對他和幾個同學說:“今天,先生要給你們一人一個任務,這裏有四個包袱,分別是給我的四個好友的,他們一個住在十裏外,一個住在八裏外,一個住在五裏外,還有一個住在三裏外,你們自己選擇吧。”
他心想:既然一定要外出,還是選擇最近的吧。於是,他說:“先生,給我三裏外的吧。”先生將一個包袱交給他,說:“快去快回。”
他背上包袱,三裏路一晃就到了。當他將包袱送到先生的朋友手裏,那人送給他一本書,說:“這是你的獎賞,收下吧。”他接過書,一邊往回走一邊看,等回到學習班裏,書也看完了,他覺得有些收獲。他對先生說:“包袱送到了。”先生說:“很好,你坐下休息吧。”他看看其他同學還沒有回來,便問:“先生,今天不學習了嗎?”先生說:“我的朋友是不是送了一本書給你?”他點點頭。先生說:“書你看過了吧?”他又點點頭。先生說:“那就算已經學習了吧,今天不上課了。”
第二天,先生拿來四個包袱,對他和同學們說:“今天,先生還要給你們一人一個任務,這裏有四個包袱,分別是給我的四個好友的,他們一個住在十裏外,一個住在八裏外,一個住在五裏外,還有一個住在三裏外,你們自己選擇吧。”
他心想:上次選擇了三裏路的,得了一本書,不知其他的獎賞什麼。但他又不想多跑路,因此說:“先生,給我五裏外的吧。”先生將一個包袱送給他,說:“快去快回。”
他背上包袱,五裏路很快就到了。當他將包袱送到先生的朋友手裏,那人送給他一本書,說:“這是你的獎賞,收下吧。”他接過書,一邊往回走一邊看,等回到學習班裏,他幾乎連汗也沒出,不過書也看完了,他覺得收獲比上次多了些。他對先生說:“包袱送到了。”先生說:“很好,你坐下休息吧。”他看看其他同學,隻回來了一個,想是往三裏外送包袱的。他問:“先生,今天不學習了嗎?”先生說:“我的朋友是不是送了一本書給你?”他點點頭。先生說:“書你看過了吧?”他又點點頭。先生說:“那就算已經學習了吧,今天不上課了。”
第三天,先生拿來四個包袱,對他和幾個同學說:“今天,先生再給你們一人一個任務,這裏有四個包袱,分別是給我的四個好友的,他們一個住在十裏外,一個住在八裏外,一個住在五裏外,還有一個住在三裏外,你們自己選擇吧。”
他心想:送了兩次書,一次是三裏路的,一次是五裏路的,都得了一本書,但書的內容不一樣,五裏路的要比三裏路的豐富些,難道八裏路的會比五裏路的還豐富?想到這,他說:“先生,給我八裏外的吧。”先生將一個包袱交給他,說:“快去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