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淨宇想問的,是硝石的所有在戰場上的功用,這便必須涉及到戰場上的殘酷,他不願顧霜筠聽見。但,他也知道顧霜筠的固執,且有霍禹幫著,顧霜筠更不會乖乖走開。
整理了一下思緒,李淨宇開始問起硝石與硫黃、木炭製作火藥是從何時開始、何人製作、何時在戰場使用,製作火藥的硫黃、硝石從何處由何人取得,火弩、火炮等武器何時何人製作使用,朝中知曉火藥的人有多少……這些問題,霍禹隻撿自己知曉的回答,至於別的,如火器的製作之類的,那是工部在幹的事,他不多說。
但是,他也給李淨宇指了一條路。
工部有一個神秘人,乃是最先發現火藥可作為武器,且設計製作火弩、火炮等火器的人,手藝精妙絕倫,軍中使用的許多精妙武器均出自此人之手。但,此人的身份僅現任工部尚書段延知曉,每次繪製的圖紙、製作的樣品,也都是經工部尚書之手交予任職工部的工匠。
“王爺想要徹底弄清楚火藥,便得從此人入手。”
“要見這個人,得從工部尚書入手。”李淨宇道。
霍禹沒有回應這個明擺著的事。
“硝石的事,本王在此謝過。”李淨宇拱手,彎腰。
“王爺不必謝我,我並非為王爺,而是不願霜筠妹妹莫名其妙成了有罪之人。”
這話說的不禮貌,李淨宇無奈淺笑,因他這份維護,又為顧霜筠感到高興。
“霍少將軍返京已快兩月,對於未來可有打算?按照我朝的律例,官員返京述職不應超過三個月,換言之,若三個月之內,朝中沒有新的安排,官員便得再回原職。如今父皇瞧來對霍少將軍沒有安排,也就是說,三個月期滿,霍少將軍便得再回邊關,之後再返京,就不知是何時了。”李淨宇後麵那段,是問霍禹,也是在向顧霜筠說明。
此時,顧霜筠已經在計算,從五月初五結業禮開始,到現在6月末,不到十天便是兩個月。
“為國作戰,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才是大丈夫所為。”霍禹的話,擲地有聲。
“霍將軍大義,本王佩服。但男子漢大丈夫,固守邊疆自然英勇偉大,安定朝內同樣重要,此所謂攘外必先安內。”
霍禹皺眉,“王爺有話直說,不要拐彎抹角。”
李淨宇失笑,“你這直來直往的性子,倒是和霜筠妹妹一個模樣。”轉而又嚴肅起來,“如今,成國稱臣,至少五十年之內,盛朝與成國將無烽煙起,邊關之地可得安逸和平,霍少將軍回邊關,實在浪費才能。但朝堂內就不同了,本王與皇弟年歲相近,去年皇弟年滿十五之後出宮建府,朝中便有官員上折子請封太子。隻是本王在兵部多年,行事頗得民意,朝議之時,立嫡、立長爭執不休,父皇便下令將此事擱下,待日後我與皇弟同為朝堂辦事,屆時,誰辦差辦得好,得民心,誰便立為太子。”
“我霍家世代忠良,皇上立誰為太子,我霍家便忠於誰。”霍禹直視著李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