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3 / 3)

“哈哈哈,大逆不道?”周恒恥笑地重複了一句,然後說道“天下之大,何奇不有。本來世界之事便應如此,天下本無王,有能者居之。商紂無道,周武王伐之,後因其子嗣無能力駕馭天下諸侯,導致天下大亂,後有秦國嬴氏滅六國取而代之,成為天下共主。贏氏傳至二世便衰落,便有了楚漢相爭,而最後高祖劉邦得了天下,再次成為天下共主。若按如此推算,恒請問先生,為何劉姓的能坐天下而我不能坐?其高祖劉邦亦不是從秦國贏氏處奪來寶座而已。恒不過效仿而已”

周恒一段話便把賈詡說得無言以對,沒錯,雖然賈詡並非那種死腦筋的“忠臣”,可畢竟也受過不少影響,一下讓他轉變過來絕無可能,但是賈詡也是一個講理講實際的人,他無法反駁周恒這一段話。而周恒見賈詡不語,便繼續說道“先生,周恒並非心存叛逆,隻是認同“有能者居之”此話而已,若當今天子能與其祖上“文”“景”二帝一般,又或者如“武”皇帝那般雄圖大略,我豈能有這般心思?”

周恒說完後便望向賈詡,而賈詡卻繼續默不作聲地坐著,像是在思考著些什麼,而周恒見如此也低下頭,同樣也在思考著,隻是過了片刻,周恒便又再開口了“先生,若是恒對先生說此舉僅為天下黎民百姓謀福,便是以謊言欺騙先生了,實則不過是周恒想坐那位置,而同時周恒亦覺得自己能勝任”

說到此處,周恒站了起來,走到賈詡身前兩步的位置,與賈詡對視著。賈詡此時內心正在做爭鬥呢,一邊是自己受到的傳統教育所帶來的世界觀,也就是應該忠君的思想,另一邊則是自己所知道的事實與骨子裏的熱血精神。

兩人就這麼對望片刻後,周恒開口說道“先生,周恒之誌已向先生表明”。頓了一下,然後周恒拱手彎腰行禮,說道“請先生輔助我完成心中大誌”

賈詡聞言未立即作聲,周恒見賈詡不作答,也就一直保持著行禮的姿勢也不作聲,場麵便一直這樣僵持著。

“呼”賈詡放鬆的呼出了一口氣,也就起身拜倒在周恒麵前說道“賈詡拜見主公”

孤注一擲的周恒隻能一直堅持到最後,要麼成皇,要麼身亡。絕對沒有第三個選擇,屈身於人下這方子已經讓周恒排除在計劃之外了,人生在世走一回,難得有此良機能與心中的偶像一爭長短,怎麼說周恒也不可能放棄的,周恒骨子是一個不服輸的人,現在他與自己的“偶像”們都是起步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周恒自信自己不輸於他們。

新政令發下去以後,钜鹿逐漸安頓下來,周恒的日子也漸漸過得安穩下來。處理完每天必要的公務之後,周恒都會習慣性地去看看新軍訓練進度,然後視察一下民情,時刻關注著百姓。或許是周恒來自二十一世界的原因,他顯得比“皇叔”還愛民,因為知道“民”才是一國之本。

而做完這些事情後,周恒便習慣性地去”忽悠“一下賈詡這個大智者,不然強行留住賈詡在身旁也沒用的。因為賈詡並非真心降服的,而周恒需要的是賈詡真心的效勞自己。故而,周恒每天完成公務之後興衝衝地去忽悠賈詡,就這樣每天堅持的拜訪,不過得來的結果依然是周恒覺得自己又被賈詡忽悠了。

周恒忽悠完賈詡後也會去搞搞研究,偽裝一下科學家。但是,可惜周恒從前不是一個好學生。所以所謂的化學,物理這兩門學問對周恒而言也就是“化學”,“物理”兩個詞,四個字而已。其實很多東西周恒都懂原理。但就是做不出來,這便是實際與理論的分別。所以至今為止周恒想到的而又能夠製作出來的便隻有馬具這樣東西了。周恒是那種想不通的事就暫時放下,而想到能做的事便會馬上行動的人。所以,一支騎兵隊伍便組織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