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早起開開窗,大腦活化在於呼吸(1 / 1)

你想得到嗎?你的生活方式也能活化腦細胞。你從早上起床,到坐公車去上班,再到中午午休,一直到晚上睡覺……你的一切起居習慣,其實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大腦的運作。可以說,起居習慣決定腦細胞的活性。

二氧化碳含量及溫度和濕度的增高,不僅使大腦神經活動受到影響,而且熱能代謝也會發生障礙,從而使在人精神萎蘼,學習和工作效率低。

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占人體總耗氧量的四分之一,因此氧氣充足有助於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用腦時,需特別注重學習、工作環境的空氣質量。

適合的溫、濕度是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重要條件,而空氣流動是調節溫、濕度的有效措施。有人曾經做過測試,對一間10平方米的房間空氣的各項數據進行化驗,然後將門窗緊閉,讓3個人在屋裏看書,3小時後,再次對這些數據進行化驗,結果發現,氣溫上升了1.8℃,二氧化碳增加了3倍,氨的濃度增加了兩倍,而空氣裏灰塵的含量竟然增加了將近9倍。這種由於人體體熱的擴散、呼吸所致的空氣變化,在不通風的情況下可導致大腦供氧不足,出現頭暈、目眩和記憶力減退等現象。二氧化碳含量及溫度和濕度的增高,不僅使大腦神經活動受到影響,而且熱能代謝也會發生障礙,從而使在室內學習或工作的人呈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蘼,學習和工作效率低,容易打瞌睡。二氧化碳含量超過限度,甚至還會造成昏迷。

經常在不通風的房間內工作或學習的人,容易引起慢性頭痛等疾病。特別在冬天,人們大部分時間在室內工作,戶外活動相對較少。因此,每天早、中、晚不同時段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外有新鮮空氣流通,有益身心健康。但是即使是簡單的開窗通風也要遵循科學法則來做,下麵是三個你不可不知的活化腦細胞的“開窗法則”:

其一,雖然大多數上班族和學生都有清晨早起,開窗透氣的生活習慣,但是在現代工業汙染和汽車尾氣加劇的情況下,清晨通風可能並不合適。專家表示,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空氣的汙染晝夜有兩個高峰,也有兩個相對清潔的低穀。兩個汙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後和傍晚,兩個相對清潔時段是上午10時和下午3時前後。因此,我們最好是根據所在區域的實際情況,酌情選擇開窗時間,最好避開一早一晚兩個汙染高峰。

其二,不要一天到晚門戶大開。一日之內開窗3到4次,一次30分鍾就已經足夠。以100立方米的空間為例,在無風、室內外溫度差為20℃情況下,約11分鍾就可使空氣交換一遍。而通風次數可以根據你的心理需要決定,對於上班一族,在家期間保持通風就可以了。

其三,陰天不宜多開窗,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通風的選擇也有不同。雨雪天汙染物得到清洗,刮風時汙染物易散發,這種天氣下的空氣質量較高,市民可以適當多開窗。但在氣壓很低的陰天裏,由地麵返上來的逆溫長時間不消,汙染物也就難於消散,甚至發生光化學煙霧,這時就不宜再開窗和到室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