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節(1 / 3)

群臣暗喻太子訪月致使櫟煬發兵,數百年間三國鼎立的平靜局麵,被徹底撕了個粉碎。

數日後,東皋邊境又傳險報,櫟煬大軍集結萬餘,跨江逐水不日間橫掃了邊境數座城寨,所經之處生靈塗炭,竟是屠城的架勢。

東皋國君下旨調遣左右三個州的守軍前去應援,櫟煬兵強馬壯,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插邊陲重鎮,東皋的守軍疲於奔命,櫟煬兵馬以逸待勞,前鋒軍如銳刺入肉,側翼包抄,將三州守軍中流截斷,殺了個回馬槍。

數千將士血染疆場,邊關風卷黃沙,掩去多少男兒郎。據傳十步見屍,場麵慘烈異常。不諦半月工夫,櫟煬大軍浩浩蕩蕩前推百裏,將烽火燒到了東皋邊陲的最後防線,九幽郡守一道加緊文書上奏,將本已是沸水翻騰的金殿徹底炸了鍋。

風蓮城流言四起,人心惶惶,百年不見的宵禁令重頒,從前歌舞生平的蓮湖夜景再不複見,酒樓歌坊間一片蕭條冷清。

麵對強敵壓境,老成持重的臣子們仍在觀望國君的態度,而朝堂上年少不經事的文臣武將,莫不口誅筆伐,請纓出戰。

九幽告急,國君在金殿之上未發一言,目光儼儼掃過群臣,眾人皆感鋒芒在背。江偃刺史張敬芳霍然出列,一句廢太子以安櫟煬語驚四座。

投石入水,驚起千層浪濤拍岸,東皋老臣紛紛駁斥,言太子乃國之根本,不可動搖。年輕勇進的臣子們則言國將不國,太子何安,君當以天下百姓為先,邊關血染籬草,生靈橫遭屠戮,望君以大局為重,罷黜太子,示我東皋並無與醒月結盟之意,櫟煬退兵休戰,兩國重修言好。

兩派人馬吵得不可開交,國君將金案上朱筆奏章掃了一地,才算是平息了這場口水戰。朝堂上的眾人緘了口,民間卻驀地掀起一股要求廢太子保東皋的運動,風蓮城中豪紳大戶聯名上請死書要求廢太子,鬧到最後竟演變成小規模暴亂此消彼長。

隨著九幽失守的噩訊傳進王都,國君終於寫下一紙詔書廢太子,文淵閣老臣七十八人徹夜常跪請求收回皇命,無奈聖意已決,竟將冒死進諫的老臣一律扠出宮去。

一夜間,宮闈之外嚎哭震天,皇後自甘請罪於紫橦宮外軒廊下,直跪到雞鳴時分。

頒旨的禦使將皇命巡城昭示一遍,隨即快馬揚鞭直奔醒月國。數日後,傳報身在醒月的太子笙領旨奉命返回東皋,卻在歸途中路遇強人,殞兵折將,隨行死傷過半,太子下落不明。

國君派人多方查找,卻一無所獲,而邊關上的櫟煬大軍似乎也有了休戰的意思,幾日下來按兵不動,靜待觀望。

至此,這場震驚朝野的變亂才算暫時劃下句號,而所有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廢太子的下落,和下一任東皋太子不二人選的皇世子身上。

一連幾日,天色陰沉得嚇人,鉛雲密布,怕是將有場大雪。我和清瓷擁爐躲在房裏,整日聊些風蓮的近況,順便慨歎邊關守將熱血灑長空,為國捐軀的奮勇。

我與她極是默契地閉口不提皇世子,她不敢談論半句是非,我懶得發表意見,現在正當國家危難之際,朝中雖有人極力上書要求立簡荻為太子,但國君以邊關禍亂未平不宜立儲為由駁了回去。

恐怕,他老人家還在等著那位下落不明的廢太子返朝吧……

暗自思忖,我冷眼旁觀簡荻這月餘來的行止,太子被廢,雖然於他來說是意料中的事,但櫟煬軍殘暴無行,竟然在邊關屠城,有時看他呆立在窗前嗟歎,這盼來的結果竟是喜憂各參半。

年關將至,眼下本該是喜慶的時節,可惜風蓮城夜夜閉戶,人人自危,半分喜氣也無。櫟煬雖說暫且罷兵,但誰也不知那閉眼瞌睡的老虎何時會再暴起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