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沒那麼偉大,華為的成功也沒什麼秘密!華為為什麼成功,華為就是最典型的阿甘,阿甘就一個字——傻!阿甘精神就是目標堅定、專注執著、默默奉獻、埋頭苦幹!華為就是阿甘,認準方向,朝著目標,傻幹、傻付出、傻投入。華為選擇了通信行業,這個行業比較窄,市場規模沒那麼大,麵對的又是世界級的競爭對手,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隻有聚焦,隻能集中配置資源朝著一個方向前進,猶如部隊攻城,選擇薄弱環節,尖刀隊在城牆上先撕開一個口子,兩翼的部隊蜂擁而上,把這個口子從兩邊快速拉開,千軍萬馬壓過去,不斷掃除前進中的障礙,最終形成不可阻擋的潮流,將缺口衝成大道,城就是你的了。這就是華為人的傻幹!”當與媒體談到華為的戰略與成功之時,任正非一直強調的是,華為的成功不像外界認為的那般神秘,他任正非本就是一個簡單的人,華為亦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企業,華為的成功也是簡單到沒有任何秘密。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成功的“密碼”,那就是一個字——“傻”!
還記得那個智商隻有75的阿甘嗎?正常人的智商介於90~110,75這個數值連進入小學接受教育都很難,又怎麼能在社會上闖出一番作為呢?可是阿甘就做到了,用他僅有的75智商在長跑、打乒乓球、捕蝦,甚至愛情等很多個領域都嶄露頭角,甚至可以稱之為成功,最後還成為了一位知名的企業家。反而是阿甘的那些聰明的同學和戰友卻在成功的路上跌倒了就再也沒有爬起來。
阿甘還是一種美德的模板,他誠實、守信用、做事認真執著、遇到困難永不退縮、願意為他人不求回報地付出,更不會介意別人對自己的拒絕與無理,坦坦蕩蕩地生活。阿甘的精神與阿甘的美德讓我們看到了所熟識的華為:它也本本分分、認認真真地向著最好的科技品牌而不懈努力,華為人付出的艱辛或許是很多企業的員工一輩子加起來都實現不完的“大量”,但華為人卻沒有埋怨,更沒有後悔,甚至不求任何的回報。在任正非的感染之下,華為與華為的員工們都實現了一種價值上的超凡脫俗。
華為在每一次戰略抉擇麵前,任正非都選擇了將所有的炮彈放在一起衝鋒陷陣,如同阿甘將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和勇氣集中在一起,什麼也不去理會,憑借著一份執著不斷向前,再向前。進步與成功是沒有終點的,每一個可以觀覽風景的窗口都是上帝賦予奮鬥者的獎勵。
阿甘的成功來自於他的“傻”,他不懂得鉤心鬥角,不會機關算計,不擅長計算輸贏與得失,他唯一記憶深刻的就是媽媽教給他的那句話——要將上帝給你的恩賜發揮到極限!所以,阿甘遇事隻會最簡單的堅持,沒有任何感情色彩。職場之上,任何企業都不缺少聰明人,任何行業也都不缺少天資聰慧與含著金鑰匙出身的企業,但往往是那些從零開始,總是將自己局限在破釜沉舟境況下的人,才會比別人更努力去突圍,努力去活得更久一些。
人生本就是一場經曆無數次“試驗”的過程,你選擇了A就要心甘情願地放棄B可能為你帶來的一切殊榮,你放棄了C也就阻斷了所有與C有關聯的優勝劣汰。或許D會是你人生最完美的終點,但你卻與其失之交臂,感恩上蒼,在你選擇一路與A同行的時候,你便擁有了一切A賦予你的機遇和挑戰。一切機遇的麵前人人平等,能否把握得住就看個人的堅持和努力了。
1997年,華為10歲,任正非54歲,就這樣,一個“父親”帶著他的“孩子”來到了全世界科技最強大的美國。在IBM公司的貝爾實驗室裏,任正非得到了人生中一次重大的精神洗禮。“我年輕時代就十分崇拜貝爾實驗室,仰慕之心超越愛情。”任正非回憶著說。這次別樣的參觀,使任正非領略到了貝爾實驗室名人成就展的風采,在巴丁的紀念欄下拍照留念,還懷揣著一份崇敬的心情去巴丁50年前發明晶體三極管的工作台前站了一會兒。特別是在密如蛛網的貝爾實驗室裏,那些對科研奉獻了終身的博士對科學的熱忱,讓這位年過半百的中年男人肅然起敬。任正非思索著,自己什麼時候也能有這樣一支博士團隊,他回國之後就開始向著這個願望努力了。5年之後,華為有了第一個預研部。
誠然,這個時期的任正非和華為,已經離“貧窮”二字越來越遠,但一開始傳承下來的那份艱苦奮鬥的精神依然沒有離去,始終在華為人的信念中繼續成長。1997年,中國的高等教育製度進行了一次大改革,作為9年義務教育之外的高等教育,開始向學生收取學費了。很多貧困的學生可能麵臨輟學的危機。任正非了解之後,以華為集團的名義向國家教育部門捐助了2500萬元“寒門學子基金”。這隻是華為在知識海洋中貢獻出的一部分微薄之力,隨後的很多個慈善捐助公益事件,任正非均以華為“頭銜”無數次做出了不求回報的貢獻。有人為任正非出謀劃策,給這份“寒門學子基金”命名中加上華為的名字,任正非並未同意,在他的心裏,貧窮出身一樣光榮,而再高貴的出身缺少了知識的襯托也是一種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