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98.6%員工持股的神話企業(2 / 2)

作為華為的掌門人,任正非個人持股隻有1.4%,擁有華為股權98.6%的龐大群體不僅擁有華為的表決權、持股權和出售權,還享有公司的分紅權與股權增值獲利權。華為每年所獲得的利潤都是100%分配給持股人。真正的“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其價值就是體現在華為這樣的“全員創利,全員獲利”上。

2010年,華為實現淨利潤238億元,配出2.98元/股的股息,一名在華為工作10年的員工,按照40萬股的配比,僅2010年這一年就能獲得120萬元的股息,而且僅僅是股息,還不算其他。這樣一組令人心曠神怡的數字,怕是讓很多外企的高管都望塵莫及的吧。然而在華為,這樣的“高回報”隻不過是一個“常態”罷了。

上市所帶來的融資,固然能夠帶動企業的快速發展,但倘若這份資金出現一點點的不確定性,其所帶來的結果怕也是無法顛覆和扭轉的了。但是,融心不同於融資,即使“沒有錢”,一群持續奮鬥的狼團依然可以創造出不菲的業績。當然,“不菲”的業績不僅局限於金錢上的翻番,更有品質與影響力的卓越,是最醉人的一份收獲。

“互聯網+”時代,華為甩了將互聯網銷售視為主要渠道的小米手機十萬八千裏,就連始終努力將華為拒之門外的美國,其大佬級品牌“蘋果”也被華為所超越。市場研究公司Kantar World paech(以下簡稱KWC)曾對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間,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份額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這幾個月是iphone走進中國市場曆史以來首次遭遇“滑鐵盧”,此次下滑幅度為3.2%,最終占比為22.2%。然而與此同時,華為在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市場上的份額占比為24.4%。

“創新驅動,質量為先!”在中國智能製造這條迭代之路上,更多的企業應該向華為學習,不隻是複製成功,還有很多的有價值、有本性的思想在裏麵。太多的企業家該向任正非學習,學習他自己排隊“消費”,不借錢就不欠人情也就不用還,少在產品上“打算盤”就能獲得更多一些的消費信賴。就像任正非所說的:“再不可以忽悠中國消費者了。什麼‘物美價廉’,什麼‘讓消費者享受低價’等。這些東西都是靠不住的。提升產品品質,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決心,需要幾十年厚積薄發。你一味低價,就沒有好產品。而消費者根上的需求是好產品,是高品質的產品。企業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就把他們逼出中國,到日本等國去狂購。”

任正非這種“脫虛向實”的思想,所針對的不僅僅是企業與消費者,還有企業和員工。華為所聘員工多為智力型人才,沒有誰能甘願當老黃牛“吃草擠奶”,主人總要在相對單一的草裏加一些促進生長的“營養成分”才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恰恰是任正非“以奮鬥者為上”的這份堅守,讓這個有著深厚積澱的華為經得起各種驚濤駭浪的捶擊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