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外而去時,看到阿鹿在廊上玩耍,想了下,停下腳步叫了她一聲。
阿鹿見父親叫,跑了過來問道:「爹,你又要出去?去哪兒?」
李東庭看了下四周,見隨從侍女都遠遠站著,便蹲下去,低聲道:「阿鹿,爹跟你商量一件事,下次你見了梅郎中,不要再叫姐姐,叫她姑姑,你覺著如何?」
阿鹿奇道:「為什麼不能叫她姐姐?我叫慣了!」
李東庭咳了一聲,「聽話。叫姑姑更好。」
阿鹿嘟了嘟嘴,「爹你說什麼就什麼好了。隻是我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去她那裡玩?最近我天天讀書寫字,連祖母都誇我了!」
李東庭道:「她這些天很忙,過些天等空下來些你再去。爹親自送你。」
阿鹿點頭。李東庭讓她到李府君那裡去,自己繼續往外走去,行至二門,張富匆匆進來,遇到李東庭,忙跑過來道:「大人,朝廷快使攜聖旨到了!就在門外!」
李東庭腳步一頓,沉吟了下,整整衣冠,快步與張富走了出去迎旨。
☆、第六十回
朝廷旨意以八百裏加急鋪遞傳送而來,傳旨使者便是最近一直在山南西道監軍的尚福太監。
朝廷授原雲南宣慰使李東庭為平叛左軍都督,加封光祿大夫,命在劍南道出擊剿叛,見令上任。
尚福太監道:「李都督,恭喜高昇。地方大員裡加封光祿大夫的,本朝開國以來,你可是頭一個,足可見朝廷對你的器重。朝廷臨危授命,太後皇上及皇太孫對你十分期許,望李都督能率部早日出擊,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
山南西道告危,一旦打到梁州,朝廷不但被打臉,西京更是岌岌可危。李東庭早料到朝廷會讓自己從劍南道進擊,以緩叛軍在山南西道的攻勢,而蜀王為穩固後方,必定也會對雲南發起進攻。這一場惡戰遲早難免。所以接到這樣的旨意,全在他預料中,並無驚訝,便下跪接旨並接過金章紫綬。
尚福太監點頭,又壓低聲道:「李都督,咱家與你是老相熟,信得過你,有些話也不瞞你了。蜀王叛亂已數月之久,西南以你眾望所歸,朝廷卻遲遲沒有重用於你,你道為何?乃朝臣裡有人對你心懷疑懼,雲雲南李氏並非正宗漢臣,世代自守王土,恐授你以大權後變生不測。好在太後知你李氏對朝廷世代忠誠,皇太孫殿下那裡更不用說。便是殿下力排眾議,這才有了這道敕令。李都督,我先透個口風給你,此番你若能立下平叛大功,日後論功行賞,一個國公是跑不了的。」
李東庭道:「請公公回去代為上報,就說昆麻李氏世代沐享皇恩,決無二念,為朝廷效力更是本分,李東庭定全力出戰,不負期許。」
尚福太監點頭應下,又傳了幾句來自王太後的勉力期許,李東庭一一應下。
末了,尚福太監要走之前,忽然問道:「李都督,前次救過咱家的那個女郎中,如今人在哪裡?」
李東庭知他問的是梅錦,心微微一跳,道:「她還在馬平。不知公公突然問及她,所為何事?」
尚福太監低聲道:「皇上病勢沉重,如今口不能言,體不能動,聽太醫的口風,也就是遲早的事了。皇太孫殿下十分孝心,訪各地名醫入京為皇上診治,期許孝心感天,能叫皇上病體回春。我動身來都督這裡前,也收到了殿下的口諭,叫我回去時,順道帶那位梅氏一道入京。」
李東庭語調平平地道:「公公,京中名醫如雲,那個梅氏雖能看些病,隻是醫術想來應無出類拔萃之處,去了也未必能助力。」
尚福太監歎了口氣,「誰說不是呢。隻是殿下一片孝心,咱們如何能潑冷水?不過是盡人事順天命罷了。李都督,方纔你既說梅氏還在馬平,我這就過去,接了她便一併上路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