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人練體操,成為一名專業的體操運動員,這在國際上也沒有先例,所以訓練方法上自然沒有先例可循。教練組根據小奕的情況,已經設計出一套可行的專門的訓練方案,但是自由操方麵,卻始終找不到好的辦法。
安馨也提出過借鑒聾啞舞蹈演員訓練的方法,通過感知地板的震動來判斷節奏。但是用到體操項目上,又遇到了新的問題,舞蹈演員的動作,他們的腳基本都在地上,很少有雙腳長時間離地的跳躍動作,所以隨時都能掌握節奏。但是體操不一樣,幾個連續空翻或者跳躍動作下來,等小奕重新落地的時候,她往往就找不到音樂的節奏到底到哪了。這樣後麵的半套動作,就會跟不上節奏,正常人看著顯亂。
後來還是安馨的同學桑雅竹的一句話啟發了教練團隊,她說一首歌爛熟於心的標準就是,隨便哪裏抽出一段旋律,都能聽出是哪首歌,這是哪一段。
教練團隊幫小奕選擇的自由操配樂,全都是節奏感非常強的樂曲,保證她能感受到地麵足夠的震動。然後她需要反複熟悉直到把所有節奏都背下來,同時牢記每段節奏對應的體操動作。這樣,就算是空翻離地時感受不到節奏,她落地調整的時候也可以根據後麵的一小段,把動作的節奏和歌曲的節奏保持一致。
這個方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這需要小奕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努力。但是教練發現,小奕並沒有表現出一點兒沮喪的意思,相反的,她對這個新方案顯得十分興奮,因為這又是一次可以嚐試的機會。就像一個久病的人又打聽到一種據說靈驗的偏方,便不顧一切地想要試一試。
小奕成功了,但即使是她的教練和隊友,都說不出她到底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即使是中午大家都去午休的時候,小奕也在訓練館裏。因為人多的時候,其他人走路,使用器械,都會使地產生震動,妨礙她感受音樂節奏。隻有中午的時候,她才可以獨享訓練館,排除這些幹擾。
後來大家看到小奕練習整套動作時,都會自覺的避開那塊體操墊繞著走,其他人也盡量不在那個時候使用器械引起不必要的地麵震動。
小奕靠著自身的努力和教練、後勤團隊的幫助,從少年組到青年組,終於到了能參加國際大賽的年紀,她的成績也早就達到了參賽資格線,但是組委會卻因為她耳聾無法聽到指令為由,拒絕小奕參賽。
一時間,關於小奕參賽資格的爭論,從體育圈熱到了娛樂圈,再後來,甚至引起了全世界的熱議。以安馨等為代表的明星們自然是支持她的,因為小奕代表的不僅是她的國家,更是一種體育精神。更有一位雙腿殘疾靠義肢奔跑的選手支持小奕,他覺得既然自己可以用義肢跑進奧運會,聽不見聲音的小奕也應該有資格出現在體操比賽的賽場上。
體操比的肢體動作,又不是唱歌,聽不見有多大關係,聲音指令不行,你們裁判用動作給她示意不就好了嗎?普通民眾的表達總是簡單又直接。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支持小奕參賽,大賽組委會終於經受不住壓力,給了小奕特許的參賽資格。
聾人練體操,成為一名專業的體操運動員,這在國際上也沒有先例,所以訓練方法上自然沒有先例可循。教練組根據小奕的情況,已經設計出一套可行的專門的訓練方案,但是自由操方麵,卻始終找不到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