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朝皇上齊高帝蕭道成也是一個翰墨高手,而且自命不凡,不樂意聽別人說自己的書法低於臣子,王僧虔因此很受拘束,不敢顯露才能。
一天,齊高帝蕭道成提出要和王僧虔比試書法高低。
於是君臣二人都認真寫完了一幅字。寫畢,齊高帝蕭道成傲然問王僧虔:“你說,誰為第一,誰為第二?”
若一般臣子,當然立即回答說:“陛下第一”或“臣不如也”。但王僧虔也不願貶低自己,明明自己的書法高於皇帝,為什麼要做違心的回答呢?但他又不敢得罪皇帝,怎麼辦?王僧虔眼珠子一轉,竟說出一句流傳千古的絕妙答詞:“臣書,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
他巧妙地把臣子與帝的書法比賽分為兩組,即“臣組”和“帝組”,並對之加以評比,既給皇帝戴了一頂高帽子,說他的書法是“皇帝中的第一”,滿足了皇帝的冠軍欲,又維護了他自己的榮譽和品格,使皇帝更敬重他的風骨,覺得他不是那種專門拍馬屁的家夥。
果真,齊高帝蕭道成聽了,哈哈大笑,也不再追問兩人到底誰為第一了。
4恭維要因人而異
世人都喜歡恭維,恭維應根據每個人的特點,用不同的方式,講不同的恭維話。比如男士就不宜過多地恭維女士的相貌。對青年客戶恭維他的創造才能和開拓精神,對老年客戶恭維他的身體健康、富有經驗就比較合適。對於商人,如果你誇他道德高尚,學問出眾,清廉自持,他一定無動於衷,不屑一顧。如果你說他才能出眾,頭腦聰明,手腕靈活,生財有道,臉泛紅光,必定馬上發財,他聽了一定高興。對於官吏,你如果說他生財有道,日進鬥金,他一定不高興,你應該說他為國為民、一身清正,他聽了才高興。對於文人,你如果說,學有根底,筆上生花,思想正確,寧靜淡泊,他聽了一定高興。看他做什麼職業,你說什麼恭維話,這樣才顯得你是一個會說話的人。生活中,我們許多人不善於恭維,常常弄巧成拙。
法國作家大仲馬,一次到全國最大的書店了解售書情況。書店老板知道這個消息後,決定為著名的作家做件高興的事,在所有的書架上,他隻擺放大仲馬的書。
當大仲馬走進書店後見隻有自己的書時,大吃一驚:“別的書在哪裏?”
“別的書?我們已經賣完了。”
顯然,這位書店老板不會恭維,拍馬屁拍到了馬蹄上。
總之,恭維話有人愛聽,你對人所說的恭維話,如果恰如其分適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興,對你便有好感。最奇怪的現象是,越傲慢的人,越愛聽恭維話,越喜歡接受別人的恭維。有的人義正辭嚴,口口聲聲願聽批評,其實這隻是他的門麵話,你如果信以為真,毫不客氣地率直批評他的缺點,他心裏一定老大不高興。表麵上雖然未必有所表示,內心卻是心有芥蒂,對於你的感情,隻有降低,絕不會增值,這樣反而不利於我們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