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 奮鬥(1 / 3)

全黨同誌必須清醒認識到,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需要繼續奮鬥十幾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還需要繼續奮鬥幾十年,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製度則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要奮鬥就會有困難有風險。

[摘自胡錦濤同誌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85年不平凡的曆程。在這85年裏,我們黨緊緊依靠和緊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幹了三件大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製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我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大幅度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決定了中國曆史的發展方向,在世界上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胡錦濤同誌2006年6月30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暨總結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已經明確了本世紀頭20年的奮鬥目標,這就是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40000億美元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左右,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我們深知,中國在相當長時期內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從中國有13億人口的國情出發,實現這個奮鬥目標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我們繼續進行長期的艱苦奮鬥。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我們將堅持以人為本,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努力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我們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麵發展。我們將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進一步推動製度創新,不斷深化改革,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我們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建立更加開放的市場體係,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我們將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們相信,隻要堅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既定的奮鬥目標,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發揮更大的建設性作用。”

[胡錦濤同誌2005年5月16日在北京《財富》全球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在青藏高原上建設鐵路,麵臨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難題”的嚴峻挑戰,工程極為艱巨。研究人員在四年多的深入研究探索中,運用多種措施成功攻克了這三大世界性科技難題。2005年10月15日全線完成鋪軌,共計架設橋梁280餘座,7000多孔,除傳統的跨江河橋和跨公路橋外,青藏鐵路還增加了環保、凍土通道、野生動物通道及穿越濕地沼澤等各種功用不同的橋梁,總長近160千米。青藏鐵路起自青海省西寧市,終抵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全長1956千米。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穿越凍土裏程最長的高原鐵路,是人類鐵路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①。“白天勞累,扯片白雲擦把汗———爽;黑夜孤獨,摘顆亮星點盞燈———酷”,這是懸掛在青藏鐵路某工地的一副對聯,它正體現了青藏鐵路建設者以苦為樂、甘願奉獻的高原般博大情懷的寫照②。

[①陳暘:《坐著火車去西藏》,新星出版社,2006年。②王聖誌:《穿越巔峰:青藏鐵路建設紀實》,海南出版社,2005年]

郭暉在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體育課上由於跳遠崴了腳,醫院的誤診導致她高位截癱。在母親的搓衣聲中,在父親的按摩聲中,郭暉用三年時間自學了全部初中、高中課程。2002年年底,郭暉試著向四所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各寫了一封信。一周後,隻有北京大學的沈弘教授回信了。從此,郭暉一頭紮進了書海裏,開始了最後的衝刺。分數出來了,她考了第一名。隨後,沈弘教授向郭暉發出了最後一個E-mail:“我本人敬佩你,北大敬佩你,歡迎你來北大讀書!”

[李春雷:《郭暉:搖著輪椅上北大》,載《人民日報》2006年4月21日]

洪戰輝十二歲那年,妹妹死了,父親瘋了……洪戰輝趴在已經骨折的母親身上號啕大哭。幾個月後,父親從路邊撿回了一個棄嬰。盡管家境貧寒,這個看著洪戰輝就笑的女嬰還是被留下了。但母親離家出走後,照顧生病的父親,撫養撿來的小妹妹,家庭的重擔突然壓在了隻有十三歲的洪戰輝稚嫩的小肩膀上。從此,洪戰輝靠打零工、做生意來維持生活。無論日子過得多麼苦,洪戰輝從未退縮過。從上高中到讀大學,他一直把妹妹帶在身邊,十二年如一日,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從那時起,生活的重擔就再也沒有從洪戰輝的肩膀上卸下來。“《感動中國》2005人物”評委會對他的頒獎辭:“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對另一個更弱小的孩子擔起了責任,就要撐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學會友善、勇敢和堅強,生活讓他過早地開始收獲,他由此從男孩開始變成了苦難打不倒的男子漢,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今天他看起來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從來都是強者。”

[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主編:《洪戰輝感動中國》,學苑出版社,2006年]

2001年3月,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經過長達十幾個月的努力,開發出了第一款多媒體芯片“星光一號”,並打進了飛利浦等國際企業的產品中。也就在2001年,鄧中翰和其他兩位公司創始人去日本拜訪索尼公司。索尼的一位主管,在鄧中翰等人隻說了是北京來的,要賣給他們圖像處理、攝像等芯片的時候,就說:“我們索尼有幾千種這樣的產品,幾百個這樣的專利,我們索尼是這項技術的鼻祖,如果你想學的話,可以看看展覽,看看產品,但我們沒有時間聽你銷售產品,我們還需要去參加其他會議。”本來他約好了一個小時的見麵時間,可隻談了五六分鍾。他們非常尷尬,出門時,鄧中翰就對另一創始人張輝講:“我們一定還會回來的!”索尼之行使鄧中翰更加堅定了信心,“我們要挑戰!我們要回來!我們要打進索尼!”這對於他們而言是一個追求的目標。鄧中翰回來以後,把他的經曆跟全公司人講了,當時他們已經打進了三星,打進了飛利浦,他說:“我們一定要打進索尼,雖然它是鼻祖,雖然攝像、攝影等設備都是索尼發明的,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之一,我們也一定要打進索尼。”在經過了四年之後,索尼新一代筆記本電腦上的嵌入式攝像頭,已經跳動著中星的“星光中國芯”。

[2005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節目組編:《創新風暴———2005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候選人演講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998年8月13日,正當長江第五次洪峰向中下遊推進的關鍵時刻,始終注視著汛情和災情的江澤民主席,親臨湖北,視察災區,指揮抗洪,看望軍民。他手持話筒十分動情地說:“你們當中有‘上甘嶺特功八連’,上甘嶺的精神永遠活在全軍指戰員的心中。你們當中還有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黃繼光英勇獻身精神也永遠銘刻在廣大軍民的心中。現在,長江抗洪鬥爭已經到了決戰的關鍵時刻,你們要繼續發揚不怕疲勞,不怕艱險,連續作戰的精神,團結奮戰,堅持到底,奪取抗洪搶險鬥爭的最後勝利!”

[引文見解放軍報社編:《’98抗洪實錄》,長征出版社,1998年]

1997年,江澤民同誌在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上講話,要求全黨大力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他指出:“對於共產黨員和各級領導幹部來說,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說到底是牢固樹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問題。隻有從根本上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問題,牢固樹立群眾觀點,黨的艱苦奮鬥的好傳統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上、作風上真正紮根。”

[引文見江澤民:《大力發揚艱苦奮鬥精神》,見《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不可思議的是:KV300的作者王江民初中畢業,卻擁有包括國家級科研成果在內的各種創造發明20多項;38歲開始學習計算機,兩三年之內成為中國最出色的反病毒專家之一;45歲隻身一人獨闖中關村辦公司,產品很快占有反病毒市場的80%份額以上;沒有學過市場營銷,卻使KV係列反病毒軟件正版用戶接近100萬,創中國正版軟件銷售量之最。王江民腿部的殘疾是3歲時小兒麻痹症留下的遺症,對於自己身體的殘疾,他隻是“有感覺但不痛苦”。1994年王江民的KV100發布,後來,一外國大公司的20多台計算機中了病毒,邀請了許多專家來查解病毒。當王江民趕到該公司時,正碰上一美國專家在一個勁兒地說:“NO!NO!Format!Format!(不!不!格式化!格式化!)”而王江民隻用了10分鍾,就讓中了病毒的機子,重新啟動了。王江民說他最欣賞的一句話就是:“人都是在不斷地反抗自己周圍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劉韌、張永捷:《知識英雄———影響中關村的50個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柳傳誌是一個創業的傳奇。這個傳奇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他領導聯想從11個人,20萬元資金的小公司成長為中國最大的計算機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傳奇故事對許多立誌創業的青年人來說,是一種激勵。這個傳奇讓每一個創業青年都可以懷有這樣一個希望———“如果我足夠地努力,也可以像柳傳誌那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