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3)

右何亻甫德輔補西漢之遺文也,蓋束補《詩》之義耳。希弁嚐讀其《皇太 子遺四皓書》及《侯公說項羽辭》,因思昔東坡先生亦嚐為《侯公說項羽辭》, 載於集中。而商芸《小說》載張良所與商山四皓書,則世所罕見也。其書曰: “良白仰惟先生秉超世之殊操,身在六合之間,誌淩造化之表。但自大漢受命, 禎靈顯集,神母告符,足以宅兆民之心。先生當於此時,耀神爽乎霄,濯鳳翼 於天漢,使九門之外,有非常之客,北闕之下,有神氣之賓,而淵潛山隱,竊為 先生不取也。良以頑薄,承乏忝官,所謂絕景不禦,而駕服駑駘。方今元首,欽 明文思,百揆之佐,立則延首,坐則引領,日仄而方文不禦,夜眠而閶闔不閉, 蓋皇極須日月以揚光,後土待嶽瀆以導滯。而當聖世鸞鳳林棲,不翔乎太清,騏 ら嶽遁,不步乎郊藪,非所以寧八荒、慰六合也。不得侍省,展布腹心,略寫至 言,想望翻然。不猜其意。張良白。”亻甫,乾道中權工侍兼權直遼。

《西漢補注》十卷

右國子博士吳莘商卿所著也。倪思為之序。

《史記法語》十卷

《前漢法語》二十卷

《東漢精語》十六卷

《三國誌精語》六卷

右鄱陽洪文敏公邁所著也。

《東都事略》一百三十卷

右承議郎、知龍州王稱所進也。本紀十二,世家五,列傳一百五,附錄八。 間為讚論,以發揚之。以其國都大梁以前之事,故謂之“東都。”然其中疏駁甚 多。稱,眉山人,故禮部侍郎賞之子,此書既進,遂直中秘雲。

編年類

《皇王大紀》八十卷

右五峰先生胡宏所述皇帝王伯之事。始於盤古氏,而終於周之末。自堯以上, 六閼逢無紀。堯之初載,迄於赧王乙巳,二千有三十年。貫通經典,采摭史傳, 靡所不載。又因事而為之論所以述去取之原,釋疑似之惑者,至矣。先生字仁仲, 文定公之季子,自幼有誌於道。嚐見楊中立於京師,又從侯師聖於荊門,而卒傳 文定公之學。紹定戊子,希弁生父師為衡山令,嚐奉朝旨索其書雲。

《通史緣起》二十卷

右會稽胡衛之作也。其說謂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三皇也;少昊氏,高 陽氏,高辛氏,合唐、虞氏,五帝也,不可不備。乃推盤古以來眾說之異同,雖 十紀浩茫,難以年考,而傳疑傳信,有理存焉。衛嚐仕於朝雲。

《晉春秋》二十卷

右隋秘書省正字杜延業所述。其自序雲:“蕭方等采削群史,著《三十國春 秋》,囊括兩晉之言,網羅諸國之事,以晉國為主,附列二十九國。延業刪緝, 題曰《晉春秋》。載於《唐書藝文誌》。

《南北征伐編年》二十卷

右吳曾編集。自漢獻帝迄於周世宗。其意謂《資治通鑒》征伐之事,雜見於 列國言動之問讀者不得專一稽考。至南北議論,亦未詳盡。遂效其體,凡一征一 伐,靡所不載。紹興辛巳,逆亮叛盟,廟堂知有是書,嚐取以備乙覽雲。曾,字 虎臣,撫之崇仁人。京文忠公鏜為之序。

《五代春秋》五卷

右河南先生尹洙師魯所作也。由梁太祖開平元年四月甲子,迄於周顯德七年 正月甲辰。

《資治通鑒綱目》五十九卷,《序例》一卷

右晦先生朱文公所編也。司馬文正既為《資治通鑒》,又別為《目錄》及 《舉要曆》。胡文定複修《舉要補遺》。朱文公因文正、文定兩公四書,別為義 例。表歲以首年,而因年以著統,大書以提要,而分注以備言,其綱仿《春秋》, 而參取群史之長,其目效《左傳》,而稽合諸儒之粹。真德秀刻於泉南,陳孔碩、 李方子敘其後。希弁所藏夔本,為板四千二百有奇。吉本二千八百,而且無陳、 李二公之序。希弁又嚐參以泉本,校其去取之不同,並考溫公、文公之書法,為 《資治通鑒綱目考異》。淳丙午,秘省嚐下本州借本書寫雲。

《資治通鑒綱目提要》五十九卷

右《資治通鑒綱目提要》,存其綱而去其目,如《春秋》之經也。希弁所藏 乃趙希琴刻於廬陵者。

《續資治通鑒長編》九百四十六卷

右巽岩先生李文簡公燾仁甫所修也。太祖至英宗一百七十五卷,神宗朝二百 二十八卷,哲宗朝二百二十卷,徽宗朝三百二十三卷。其書仿司馬氏通鑒踵為之。 然燾謙抑,不敢名《續通鑒》,但謂《續長編》。蜀帥汪應辰嚐乞給筆劄,以寫 藏秘閣。乾道六年正月,令秘書省依《通鑒》紙樣及字樣大小,繕寫一部,仍將 燾銜位於卷首,依司馬光銜位書寫進入。燾之卒也,上語宇文價雲:“朕嚐許燾 大書‘續資治通鑒長編’七大字,且用神宗賜司馬光故事,為序冠篇,不謂其止 此也。”希弁所藏蜀本,視書坊所刊者為詳。希弁嚐為《續資治通鑒長編補注》 一書,以補詔敕奏篇等闕雲。

《國朝編年政要》四十卷

右兵部尚書、太子詹事蔡文懿公幼學所編也。自太祖建隆之元,迄於欽宗靖 康之末,祖《春秋》之法,而參以司馬公《舉要曆》呂氏《大事記》之例,《宰 輔拜罷表》諸年首。其子朝請大夫、直秘閣提舉、福建路常平義倉茶事敘而刻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