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3)

《皇朝編年備要》二十九卷

《中興編年備要》十卷

右壺山陳均所編也。其書用《國史》、《實錄》等書為編年體例,起於建隆, 迄於淳熙,書法蓋微仿綱目之例而加斟酌焉。真德秀、鄭性之、林皆為之序。

《開基事要》十卷

右朝奉郎、秘書少監皇子嘉王府讚讀陳傅良所進也。自建隆之初,迄開寶之 末,亦曰《建隆編》。曹叔遠序而刻之。

《仁宗君臣政要》四十卷

右文林郎、守秘書丞監、閬州商稅院市買稅鹽臣張唐英編進。起天聖,終嘉 ,詔令刑政之要,禮樂選舉之法,郊廟祭祀,邊鄙備禦,罔不備錄。其門名臣 得其家世之詳者,為之立傳,否則闕之。唐英,字次功,自號黃鬆子。

《續紀年通譜》一卷

右宣議郎致仕畢仲荀續宋元憲公《紀年通譜》之書也。元憲止於慶曆辛巳, 仲荀起於慶曆壬午,而迄於徽宗。

《丁未錄》二百卷

右左修職郎、監臨安府都鹽倉李丙所編也。上帙起召王安石為翰林學士,迄 於神宗皇帝升遐,中帙起宣仁聖烈垂簾除呂公著侍讀,迄於宣仁聖烈廟;下帙 起李清臣進策題,迄於誅童貫、安石之召。實治平丁未之所始,故以“丁未”名 之。

《三朝北盟集編》二百五十卷,《集補五》十卷

右朝散大夫、充荊湖北路安撫司參議官徐夢莘編集。上帙起政和七年七月庚 寅,終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中帙起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終靖康二年四月丁亥; 下帙起建炎元年五月庚寅,終紹興三十二年四月丁亥。《集補》則補其遺也。

《建炎以來中興係年要錄》二百卷

右陵陽布衣李心傳微之所修也,知瀘州許奕奏進之。修國史曾奐又嚐乞令 其弟太常博士道傳繳進,得旨降付國史院。然其中闕疑尚多,希弁嚐為《補注》 一書,頗為詳備雲。

《寧宗皇帝紀》十卷

右四朝國史中之本紀也。

《續稽古錄》一卷

右太社令龔頤正續司馬文正稽古錄之書也。文正止於治平,頤正起於熙寧, 而迄於寧宗之初。袁說文{木}於成都,趙彥勵複{木}於長沙,未幾,有毀之 旨雲。

《通鑒問疑》一卷

右秘書丞高安劉恕字道原,嚐與司馬公修《通鑒》。司馬公深愛其博學,每 以所疑問焉。恕子羲仲纂集其往複相難者而作此書,《十國紀年序》附於後。

《綱目發明》五十九卷

右建康布衣尹起莘所著,以發明《綱目》義例。別之傑帥金陵,進其書於朝。 魏文靖公了翁為之序。

《綱目論斷》二十卷

右江呂中論大書,以提要正變例而為之斷雲。其間所載徐清叟跋,有以知 端平初元《通鑒綱目》上塵乙覽之因。

《雜史類靖康傳信錄》三卷

右李忠定公綱為尚書右丞、充親征行營使、及以知樞密院事,為河北、河東 路宣撫使時事也。

《建炎進退誌總序》四卷

右李忠定公綱為正議大夫、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至於罷為觀文殿大學士、 提舉杭州洞霄宮時事也。

《建炎時政記》三卷

右李忠定公綱所編也。自建炎元年五月一日以後,至於八月十八日。

《紹興正論》一卷

右編錄秦檜當國,羅織諸賢,或死於市朝,或死於囹圄,或死於貶所,或流 落於魑魅之區,累赦不移,或棲遲於林泉之下、屏跡不出者一百一十八人姓名與 其獲罪之因。但雲瀟湘樵夫序,不知其為誰也。

《朝野遺事》一卷

右趙子崧伯山所著。記中興以前凡一百二十有五事。自號鑒堂居士,終於延 康殿學士、右中奉大夫。淳熙中,周益公帥長沙,命項安世、丁朝佐、楊長孺讎 校而刻之。

《朝野雜記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

右李心傳微之所編中興以來之事也。《係年錄》蓋仿於此。

史評類

《讀史管見》三十卷

右致堂先生胡寅明仲所著也。意謂二百四十二年之後至於五代,司馬文正所 述《資治通鑒》,事雖備而立義少。遂用《春秋》經旨,尚論詳評。晦《綱目》 中多取之。猶子大壯序其說,孫德輿刻於衡陽。

《讀史明辨》二十卷

右伊川、元城、龜山、了齋、橫渠、屏山、橫浦、五峰、東萊、南軒、止齋、 致堂十二先生史論也。

《史說》十卷

右東萊先生呂成公之說也。

《史評》六卷

右誠齋先生楊文節公萬裏之說也。

《西漢鑒》十卷

右國子博士吳莘所著也。王容為之序。

《兩漢博議》二十卷

右陳季雅彥群所撰也。

《唐史論斷》二卷

右朝散大夫、尚書刑部郎中、充天章閣待製兼侍讀孫甫之翰所撰也。甫,陽 翟人,《國史》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