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醫療美白祛斑專案(2 / 3)

二、冷凍美白祛斑實操方法

液氮作用於不同病變的部位有不同的方法:接觸法、噴射法、局部蘸點塗敷法。

1.接觸法

選擇與色斑大小、形狀相當的冷凍金屬頭,經電控脈衝管冷凍儀或液氮製冷後,直接置於色斑表麵,並施加一定壓力。治療時間視情況而定,每次用數秒到2秒不等,一般需要反複凍融1~2個周期,適用於比較嚴重的色斑現象。

(1)棉簽法

將棉簽浸入液氮,取出後立即將附有液氮的棉簽尖部用力貼敷於病損處,此方法適用於表淺的病損。

(2)冷凍頭法

根據病變的形態和大小,在冷凍治療管上安裝與之相同形狀和大小的冷凍頭。凍融時間以冷凍頭按於皮損處,待其邊緣出現蒼白圈開始計時。

2.噴射法

將液氮裝入治療容器中,借液氮在治療器中蒸發所產生的壓力,迫使液氮從噴嘴直接噴灑於色斑部位進行冷凍。本法適用於形狀特殊、高低不平、範圍較大的斑。也可以用注射針頭製成噴頭,使液氮集中於一點上,用於治療雀斑或色素痣等。

對於去除雀斑,一般采用點狀噴射冷凍法。每個皮損約噴3秒,見皮損表麵有薄霜即可,間隔1分鍾,再噴1次,即為一個凍融周期。每個雀斑一般需要4~6個凍融周期,每次治療雀斑以20~30個為宜。待這些雀斑治愈後,再治其他雀斑,以免治療太多,引發皮膚嚴重凍傷。

對於去除老年斑,一般采用冷凍頭加壓法或噴射法,每次為4~6個凍融周期,多數人隻需要1~3次即可去除而不留疤痕,效果較佳。

3.局部蘸點塗敷法

用棉簽、棉球或紗布塊,浸蘸適量液氮後,立即塗抹或點壓於色斑表麵,需要重複2~3次,並保持1~2秒,適用於去除範圍比較小的表淺性色斑。

三、注意事項

用冷凍法去除麵部的斑,必須避免影響容貌的不良反應的發生,在達到治療要求的同時實現美容效果,此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選擇好適應證,並對病人的年齡、性別、病變種類、部位、大小、厚薄、療效等情況綜合考慮,在治療前應對顧客作好必要的解釋,並說明治療後可能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爭取客人的理解與配合。

★嚴格掌握操作技術,根據不同的病變性質選擇適當的治療操作方法。噴射法定位應準確,以減少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噴射量及時間依據不同的病損特性而定。使用接觸法時,局部壓力要適當,如果壓力不夠,病變則不能充分降溫以致影響效果,若壓力過大則會破壞正常組織。

★掌握好冷凍劑量、凍融時間及凍融次數,嚴格控製治療深度和範圍,防止因冷凍量不夠導致去斑不徹底或複發。同時,也要防止因為冷凍量過大造成的潰瘍、色素脫失、瘢痕等並發症的發生而影響效果。

★治療時,要保證治療區域及創麵的清潔、幹燥,如果有較大的張力性水皰,可以用消毒針頭穿破或抽出內容物。

★瘢痕體質的人應避免使用冷凍治療。一般認為冷凍治療適當,很少引起皮膚瘢痕的形成,這是由於冷凍後成纖維細胞不活躍的緣故。但瘢痕體質在深冷凍後,可能會引起瘢痕增生。

★加強局部治療後的護理。冷凍後創麵要保持清潔、幹燥,勿沾水,防止繼發感染。結痂後不要強行撕痂,應待其自然脫落。脫落後應避免日曬,防止色素沉著。

此外,還要明確哪些人不適合做此項護理。大體來看,下列人群都不適合:

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急性傳染病(如肝炎、活動性肺結核)、神經精神異常及血液病者;年老及體質虛弱者、妊娠期婦女及3個月以內的嬰兒;雷諾病、硬皮病、冷球蛋白血症、冷纖維蛋白血症、寒冷性蕁麻疹及重症糖尿病患者;色斑部位及鄰近組織有比較大血管或神經幹通過的地方,或是容易損傷重要器官的部位也要禁用或慎用。

第三節 針灸美白祛斑

一、針灸美白祛斑的原理

針灸美容是利用針刺和艾灸的方法調節髒腑的功能,調整人體經絡的偏盛偏衰,使之達到陰陽平衡,最終達到美白祛斑目的的一種醫學美容技術。其中針刺療法是用各種不同針具,采用不同手法,刺激人體某些穴位或一些指定部位,以達到美容的目的;艾灸療法是選用以艾絨為主要原料做成的艾柱、艾條,或將艾絨裝入溫灸器中,點燃後燒灼或熏熨人體一定部位,通過溫熱刺激達到美容的方法。比如,拔罐治療等習慣上也歸屬此類。

二、針灸美白祛斑實操方法

1.肝鬱氣滯型

【取穴】肝俞、膈俞、足三裏、太衝、血海、色斑局部。

肝俞為肝髒的背俞穴,太衝為肝經原穴,二者可疏肝解鬱,行氣導滯;膈俞為血會,血海為治血要穴,二者可行氣調血,活血化淤;足三裏健脾益氣,色斑局部可疏通局部經絡氣血。

【方法】瀉法或平補平瀉。色斑局部以用0.5寸或1寸毫針圍刺為主。留針20分鍾,每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症狀好轉後改為隔日1次。

2.脾氣虧虛型

【取穴】脾俞、膈俞、中脘、足三裏、三陰交、血海、色斑局部。

脾俞為脾髒的背俞穴,中脘和胃消脹,足三裏、三陰交健脾益氣,共奏健脾和胃益氣之功;膈俞為血會,血海為活血之要穴,二者可行氣活血化淤;色斑局部可疏通局部經絡氣血。

【方法】補法,必要時加溫和灸。色斑局部以用0.5寸或1寸毫針圍刺為主。留針20分鍾,每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症狀好轉後改為隔日1次。

3.腎水不足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