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當第一批德軍開始渡河時,法國守軍就發現他們處在了德國空軍俯衝轟炸機炮火的沐浴下。每當法軍的大炮開火炮擊衝鋒的德軍時,德國空軍的俯衝轟炸機就會及時發現這些火力點並摧毀之。從這一戰起,Ju87斯圖卡擺脫了在戰鬥中的從屬性支援角色,開始擔任攻擊色當要塞的主戰力量的角色。

德軍的進展令世人震驚,同時也無情地粉碎了法國人“隔河相據”的防守理論。到了5月14日,突進的德軍裝甲部隊已經渡過了繆斯河,開始向西北方向進軍,現在,在法國北部的盟軍部隊已經陷入了包圍圈中,南麵是強力的德軍裝甲軍團,北麵是德軍空降兵部隊,盟軍被壓縮到一片開闊的平原上。由於德國空軍的大顯身手以及盟軍空軍的無能,德軍的坦克部隊並沒有受到來自空中的威脅,因而得以橫行無忌。

雖然德國人的攻勢再一次大獲成功,然而德軍“空地協同”戰術的執行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地麵裝甲部隊的神速推進往往出乎空軍的預料,並將事先在地圖上劃定,供轟炸時區分敵我用的“前沿戰線”遠遠地拉在後麵,因此隻能由前線的士兵臨時為空軍提供敵我識別信息。另外,由於進展神速,德軍的補給線拉得越來越長,空軍的飛行員不得不隨時待命出擊,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有的飛行員甚至一天要出動9次之多。再者,由於事先準備不足,地麵與空中通訊聯係的順暢程度遠遠達不到要求,因此造成協同方麵的問題

在此後的戰鬥中,向敵目標的周圍發射彩色煙幕的做法變得非常重要。由於盟軍部隊的迅速潰敗以及德軍的神速進展,斯圖卡飛行員在無法辨認下方的裝甲車歸屬時一般都會要求進行“煙幕鑒別”,而當時處於斯圖卡附近的德軍裝甲部隊通常會很快地做出回應。“煙幕鑒別”所使用的煙幕的顏色每隔幾天就要更換一次以防盟軍識破並反利用這種戰術。向空軍提供敵人目標信息的其他手段還包括在地麵上放置一麵大旗並在上麵畫一個大箭頭,指向敵軍主要抵抗力量所在的方向,而在德軍前進的方向上則放置一麵德軍軍旗,另外在裝甲車的車頂也有德軍的旗幟以便飛行員能夠從空中識別。從法國戰役開始,一個新的問題出現在軍事專家的麵前:如何在空襲中有效地分清地麵的敵我目標。對於這個問題,德軍在法國戰役中的解決方法雖然簡陋,但是50年後的今天,各國軍隊在現代戰爭中所使用的方法也不見得比二戰時的德國人高明多少,其在本質上幾乎完全相同。

當然了,德國人也不是完全沒有損失。自從5月12日一位頗有人望的斯圖卡飛行員被盟軍的高射炮火擊落之後,德國空軍開始認識到他們的主戰兵器——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的一些弱點,那就是它們極易遭到敵戰鬥機的攔截。5月12日,一隊法國飛行員駕駛寇蒂斯霍克-75戰鬥機攔截了12架正在返航且無護航的斯圖卡,法國人將這12架斯圖卡全部擊落而自己無一損失。接著,他們又繼續攻擊另外一隊斯圖卡,擊落了其中的幾架,並迫使其餘幾架斯圖卡提前扔下炸彈然後逃之夭夭,而法國戰鬥機群仍舊是毫發無傷。從這一天的戰鬥中,德國空軍得到了一個教訓:如果沒有有力的護航的話,斯圖卡無法在敵戰鬥機活躍的空域內生存。然而隨著法國戰役的結束,德國空軍很快把這個不愉快的教訓丟到了腦後,因此在1940年夏,大不列顛的上空,他們將因為同樣的原因再次受到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