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2 / 3)

本來杜麗娘也隻是這種大環境下麵目模糊不辨賢愚的芸芸眾生之一。她亦無份體會愛情的滋味。按照慣常的規律,她在不久的將來會被父母許配給門當戶對的人家,她讀書識字隻是為了知書識理,好叫父母臉上有光,而她所受的教育,不是為了讓她真正懂得擁有自己的感情,而是歸置好自己的感情。

隻因一次遊園,她看見了另一番天地。然而看也是白看,在這荒涼的大環境下,縱然情思萌動、心有不甘也無力突破。也無怪杜麗娘麵對春色,會突然間心意闌珊:

“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

自由被剝奪得久了,失去了獨立的人格,連心裏生出渴慕也覺得是羞恥罪孽,隻得隨波逐塵,任憑擺布。

到真正懂得感情時,卻由於壓抑得太久,體內細胞瘋長,新陳代謝失調,所形成的腫瘤又來阻礙感情表達。

人成熟時,情感萎縮,表白和辯解的熱情會消退。

幸運的是,杜麗娘不必挨到年老。她隨即做了一個極綺麗的春夢。夢裏麵,俊逸的書生執柳而來,在牡丹亭畔湖山石上與她成就雲雨之歡。這段詞寫得媚意橫生,竊以為這是戲曲裏極高妙的一段*描寫: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轉過這芍藥欄前,緊靠著湖山石邊。和你把領扣鬆,衣帶寬,袖梢兒

著牙兒苫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夢中暢美,自不待言。

夢醒後,二次遊園的杜麗娘好像再世為人,她已經遇見了愛情,從此她的人生有了新的意義,她的感官亦發生了變化——她再看亭台花草,已是懷著銘心刻骨無可言喻的惆悵。在夢裏,是它們見證了她的絢爛的愛情,現在也隻有它們懂得她的安樂和悲哀。她將全部感情付予了那夢中的男子,醒來卻依舊形影相吊。書包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關不住的愛情(2)

她幾乎被愛情的突然降臨的美好和遽然離去的殘酷,撕扯到人格分裂不能再活,便生出無盡的愁緒酸楚來:

“偶然間心似繾,在梅樹邊。似這等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待打並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的個梅根相見。”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杜麗娘從此茶飯不思——既然已經遇見了愛情,若不再見,又何戀此無趣之生?

一遇柳郎,便注定麗娘已不能再活。

四百年前,湯顯祖借杜麗娘之口為天下男女道出的心聲是如此真摯、熱烈,前衛得驚心動魄,感動了一代一代心懷渴望、卻不能“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的人們。也無怪有女子唱《牡丹亭》悲淒而亡,叫老名士感慨:“吾老年人竟頗為此曲惆悵。”

隨著杜麗娘死去,《牡丹亭》藝術上的美感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她還魂,是湯大師慈悲為懷,用超現實的手法,再造了一個情境為普天下癡情兒女一償情衷。他還給她人格的獨立與自由,讓她可以去愛,去追尋。

柳夢梅卻也絕非一般的文弱書生,他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被牽引著與一個陌生女子有了情緣,而且異常大膽而激情——他一見麗娘就叫道:

“姐姐!咱一片閑情,愛煞你哩!”

這是四百多年前的一句我愛你,古來情種甚多,卻無一人如柳郎這般模樣。他或許很輕薄,但更加純真,也許是在夢中,也許是驚為天人,才會直指真心。其情態之癡,忘我忘形,或許隻有《天龍八部》中,段譽在無量山玉洞中初遇神仙姐姐那一刹那可以比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