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為臣者於大事上不能犯糊塗
一般人可以犯糊塗,但主持大局的臣子不能犯糊塗,尤其不能犯方向性的大糊塗。古代君王選擇宰相常以氣度恢宏、不拘小節為標準,因為這樣的人可能會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糊塗,但在大事上卻能把握方向,絕不糊塗。
宋太宗從他哥哥宋太祖那裏得到皇帝的寶座後,為了確保他的子孫對皇位的繼承權,先後逼死太祖的兒子德昭、德芳和皇弟秦王廷美。這種極端措施不僅引起大臣的不滿,也激化了皇室內部的矛盾。太宗的長子楚王元佐反對這種殘暴的行為,裝瘋放棄做太子的機會,贏得了很多的同情。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八月,壽王元侃(即後來的真宗趙恒)被立為太子。兩年後,太宗病重時,大宦官、宣政使王繼恩企圖擁立楚王元佐,以定策之功博取新皇帝的恩寵。他勾結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勳、知製誥胡旦等人,並得到太宗李皇後的大力支持。因此,元侃雖然身為太子,但能否繼位尚難預料。
呂端探視太宗的病情,見太子元侃不在病榻旁,就在笏上寫“大漸”病危二字,派親信敦促太子入宮侍候太宗。太宗駕崩後,李皇後命王繼恩、呂端等人到政事堂商議策立新君之事。呂端為了防止王繼恩等人的陰謀得逞,當機立斷地囚禁了王繼恩,並派人在書閣中找出太宗生前寫就的詔書。一切布置好後,呂端立即進宮,李皇後說:“皇帝駕崩,立皇長子為繼承人符合常規。現在該怎麼辦呢?”呂端正色回答道:“先帝立太子,正是為了應付今天的形勢。現在先帝剛剛去世,怎麼能夠立刻違背他的命令而提出異議呢?”太後無言以對。
新君舉行登基大典,垂簾接受群臣朝拜。呂端請求卷起簾子,走到殿前,看清禦座上是太子元侃後,才率領群臣下拜並高呼萬歲。
呂端是曆相兩朝、擁有定策之功的元老重臣。真宗見到呂端,每次都恭敬地作揖,不喊呂端的名,甚至自稱小子。呂端請求呼名,真宗說:“您是顧命元老,我豈敢與先帝相比!”呂端深受真宗的尊崇和信賴,因此成為真宗初年國家政策的主要製訂者,國家大事的裁決者。於是在呂端的主持下,朝廷實行了一係列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的措施。
太宗濫殺皇族和王繼恩圖謀廢立,在皇室內部和官僚階層產生不良影響。出於穩定政局的需要,在真宗即位兩個月後才貶逐王繼恩等人,並且不說明其罪狀。李繼勳以使相出知陳州,王繼恩以右監門衛將軍安置於揚州,李昌齡被貶為忠武軍司馬,胡旦則流放潯州。同時還恢複皇兄元佐的楚王爵位,並加封其為左金吾衛上將軍,允許他在家養病而不上朝;追贈皇叔廷美為西京留守、中書令、秦王;追封皇從兄魏王德昭為太傅,岐王德芳為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