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在共同利益上做文章(1 / 2)

8?在共同利益上做文章

領導者必須精通“共同利益”的重要性,靠“共同利益”聯結雙方的心。一個人把這一點做得非常漂亮,局麵必會向自己一方傾斜。

諸葛亮出山,一上來便很棘手。他要協助劉備奪取荊州,但荊州最近成了群雄覬覦的焦點。曹操已定河北,荊州必是下一個目標,而東吳早已三次進攻荊州江夏,荊州問題已經“國際”化了。以劉備微薄的力量,如何不讓荊州落入曹操之手,爭得荊州,又與劉表及東吳為友?麵臨這些難題,幾乎沒有又必須尋到出路。

在諸葛亮出山的第二年,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集結步、騎兵南下,佯稱攻擊南陽郡,秘密大舉進軍荊州。

形勢嚴重,劉表決心收縮兵力,重點防禦襄陽,待疲憊曹軍後反攻,以確保荊州。急令劉備從新野撤到樊城(今屬湖北襄樊)駐防,保衛一水之隔的襄陽,又以江陵為後方基地,儲備大量軍用物資,支援前線。

大軍壓境,對劉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但劉備退至樊城時,僅有兵力5千。

曹操率軍占據襄陽後,聽說劉備已過,親率精銳騎兵5000,拋下輜重,輕軍追擊,一日一夜行300裏。前鋒曹純和荊州降將文聘終於在當陽長阪(今湖北當陽東北35公裏綠林山區的天柱山)追上劉備軍。

兩軍一接觸,曹軍5千精騎把劉備軍10萬人馬衝得落花流水。劉備丟下妻子,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落荒而逃。

正當劉備這支不滿一校的敗兵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時,在長阪遇上東吳前來聯絡的使者魯肅。這很意外。東吳同荊州劉表是世仇,孫權又企圖奪取荊州,一統吳楚,稱霸南方,不料卻派來使者。

孫權是極明白利害關係的英主,他認識到,曹操南下荊州,是同東吳爭奪荊州,得手後勢將進攻東吳,東吳連生存都將成為問題,還談什麼奪取荊州呢!眼下曹操躍升為第一位的敵人。應該調整敵友關係,同荊州建立聯合戰線。孫權派出魯肅後,自己也前出柴桑,就近密切注視事態發展。

魯肅在出使途中,路經夏口(今湖北漢口),聽說曹操正在向荊州進軍,及至到達南郡時,劉琮已經投降,劉備正在南撤,便迎上前去,同劉備相遇。劉備是落難鳳凰不如雞,然而魯肅的巨眼掂得出這位失敗英雄的分量,決意極力促成孫、劉兩家合作,聽劉備說今後打算投奔蒼梧郡(今廣西梧州)太守吳巨,忙向劉備指出,吳巨平庸,行將被人吞並,不足以托身。他傳達孫權希望結盟的意願。

諸葛亮早想同東吳結緣,長阪大敗後以實力不足和不明東吳態度,沒有主動聯吳,不料魯肅找上門來,做了聯合的發起人。魯肅不僅處在有條件采取行動的一方,而且眼光過人。

對於魯肅其人,諸葛亮並不陌生,哥哥諸葛瑾與他私交甚深,有關魯肅為人早已從兄長處獲知不少。更何況危難中一見,很有相見恨晚之感,談得十分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