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選擇賞識自己的人是獲取支持的重要步驟
古代政治尤其是亂世中的政治家講究擇主而從。跟錯了對象,即使你有經天緯地之才也無從施展。而一旦選擇了一個慧眼識珠的明主,也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苻堅與丞相王猛相知相得,長期互相信任和支持,融洽無間,這在當時那種動蕩的年代也十分難得。王猛出身貧賤,少以鬻箕畚為業,博學好兵書,懷佐世之誌。東晉永和十二年(356),經尚書呂婆樓的推薦,王猛見到了前秦東海王苻堅,兩人一見如故,談得十分投機。對天下大事的看法大都不謀而合。苻堅無比興奮,把他遇到王猛比作劉備遇到了諸葛亮。
前秦是氐族所建立的政權,當時正處於從奴隸製向封建製轉化的階段,無論是出於對內促進封建化的需要,還是對外防衛的需要,都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抑製氐族奴隸主貴族的勢力。正是在這一點上,苻堅和王猛取得了共識。因此,在苻堅於升平元年(357)六月殺掉苻生,奪得政權之後,便對王猛倍加重用。王猛則全力以赴,建立法製,加強集權,狠殺權貴的氣焰。
始幹縣(今陝西鹹陽西)聚居著許多從枋頭遷來的氐族貴族豪強,在當地橫行不法。苻堅就讓王猛兼任始幹令。王猛上任後,明法峻刑,禁勒豪強,雷厲風行,大見成效。然而也招來了豪強的報複,有人告他無故鞭殺一吏,執法機關便將他逮捕下獄。苻堅親自審問他,問他為何到任不久便殺戮無辜、施以酷政。王猛大義凜然地答道:“治寧國用禮,治亂邦用法。陛下令臣治理如此重要之地,臣決心剪除凶猾。如今才殺一人,所餘還有上萬。若責臣以除暴不盡,執法不嚴,臣甘願受罰,至於酷政之罪,臣實不敢接受。”苻堅聽後,心裏已明白,便向群臣宣布王猛無罪,並當眾讚揚他:“王景略(王猛字)固足夷吾(即管仲)、子產之儔也。”
王猛日益被苻堅重用,引起氐族勳貴的嫉妒。氐族大臣樊世自恃開國元勳,尤為不服。他曾當眾羞辱王猛:“我輩與先帝共興事業,而不預時權;君無汗馬之勞,何敢專管大任?是為我耕耘而君食之乎!”王猛毫不客氣地回敬道:“方當使君為宰夫安直耕稼而已。”即非但使君耕之,還將使君炊之。樊世聽了勃然大怒,威脅道:“要當懸汝頭於長安城門,不爾者,終不處於世也。”(我若不把你的腦袋掛到長安城門上,誓不為人!)王猛將此事報告苻堅,苻堅說:“必須殺此老氐,然後百僚可整。”不久,樊世進宮言事,當場與王猛發生爭執,樊世破口大罵,穢言不堪入耳,後來竟揮動拳頭擊向王猛,被左右攔住。苻堅當即下令將樊世斬首。一些氐族貴族不服,紛紛讒害王猛。朝官仇騰、席寶利用職務之便,屢屢對苻堅毀謗王猛,苻堅則將二人趕出朝堂;對那些說王猛壞話的氐族大小官員,苻堅將他們痛咒一頓,有的甚至當場鞭撻腳踢。從此以後,公卿貴族見了王猛無不畏懼。
東晉升平三年(359),王猛從尚書左丞遷為鹹陽內史,又遷侍中、中書令、領京兆尹。京兆是氐族貴族最集中的地方,苻堅讓王猛領京兆尹,目的是要殺一殺他們的氣焰,進一步加強王權。王猛果然不負所望,一上任,就把強太後之弟,特進、光祿大夫強德抓了起來。此人自恃皇親貴戚,酗酒驕橫,掠人財貨子女,民憤極大。王猛將他處死,並陳屍於市。數十天內,被處死的違法犯罪的權豪有二十餘人。京兆風氣為之一變,權豪們個個心驚膽戰。苻堅見收效如此之大,不勝感慨地說:“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天子之為尊也!”
這年十月,王猛第三次遷官,為吏部尚書,不久,再遷為太子詹事、左仆射。十二月,又遷為輔國將軍、司隸校慰,居中宿衛。他一年之內,五次遷官。此時,王猛僅36歲。以後又任丞相、中書監、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他身兼數職,權傾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