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防備共謀的人出賣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唯其難防,才容易一招製勝,所以他會千方百計地盡量使用“暗箭”。但天底下並不是隻他一個聰明,為了讓那些一樣聰明的人落入圈套,他會使盡渾身解數先把你穩住,穩住之後再拿你開涮才涮得熟。
南齊的大司馬蕭衍握有實權,他想讓齊和帝把江山禪讓給他。沈約是蕭衍身邊的人,跟著蕭衍當然更有前途,對蕭衍的想法他是心知肚明。有一天,沈約向蕭衍進言說:“如今連三歲小孩都知道齊朝的國運不久了,您英明神武,應該挺身而出,接受天命啊。天意不可違,人心不可失。”蕭衍聽了心裏很舒服,說:“我正考慮這事呢。”
沈約走後,蕭衍又召進範雲,告訴他自己想讓齊帝禪讓的打算。範雲的回答與沈約一樣,蕭衍高興地說:“果然是智謀之士啊,見識如此相通!你明天上午帶著沈約一起來!”
範雲出門後,告訴了沈約,沈約眼珠子一轉,叮囑範雲:“明天上午,您可一定得等著我。咱倆一起去。”範雲當即答應了。
但到了第二天上午,沈約卻提前去了。蕭衍命令沈約起草接受禪讓登基的詔書,沈約忙說:“我昨晚早就起草好了。”說著遞了上去。蕭衍很高興,連連誇獎沈約會辦事,說:“事成之後,這頭功是你的。”
不久,範雲從外麵趕來,到了宮門,卻無法進去,隻好在壽光閣外焦急萬分地走來走去,口裏不停地發出“咄咄”的聲音,看來急得夠嗆。
等到沈約出門,範雲趕忙上去問道:“怎樣安排我?”沈約舉起手來向左一指,暗示已安排範雲為尚書左仆射一職,範雲這才如釋重負地說道:“這還差不多。”
沈約做人很成問題,為了搶頭功,把朋友給涮了,一麵叮囑別人“一定要等著我”,一麵卻提前進宮,兜售自己的私貨,將開國的頭功一把搶在手中。和這樣的人共事,可一定要小心啊。
五代時期也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當時有兩員大將,一個叫張顥,一個叫徐溫,他們在一起密謀,準備殺死節度使楊渥,然後二人取而代之。
但是,這是要冒很大的風險的事,要是事情敗露,那可是會招致殺身之禍,甚至牽連到九族的啊。怎麼做才能既可以從事變中撈到好處,又不用擔當失敗的風險呢?狡猾的徐溫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一天,兩人在具體討論事變事宜的時候,徐溫對張顥說:“在行動的時候,如果我們兩方麵的兵馬都參加的話,必然步調很難協調一致,不如全部用我的兵馬吧,那樣便於指揮,成功的幾率也大得多。”張顥想到,徐溫肯定想獨占功勞,那可不能讓他得逞。他便對徐溫的提議表示反對。徐溫於是順水推舟說:“兩方麵的軍隊確實是不便於行動,你要是不同意全部用我的兵馬,那就全部用您的手下吧!”張顥欣然同意了。事情就這樣決定了下來。
後來兵變果然失敗了,朝廷開始徹底追查叛黨,由於發現被捕的士兵全是張顥的手下,因此大家都認為徐溫當時根本就未曾參與謀反的事。徐溫就這樣得以置身事外。
不可否認,徐溫是一個陰險奸詐之徒。但是,就事論事,他的方法真是絕妙:兵變成功,自己也是一個參與者,自然可以分得一杯羹;兵變失敗,自己可以安然置身事外,不擔一絲風險。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要對這種人加以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