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防範循序漸進的背後使壞法(1 / 1)

7?防範循序漸進的背後使壞法

當對手力量很強,靠一兩次告黑狀無法撼動,反倒有可能引起警覺,徒增扳倒對手的難度時,善於背後使壞的人會先自韜晦,因為這類人盡管大半是小人,但絕不是呆人,越是這樣的人越會變通,他會選擇循序漸進的方法,先從比較容易做,又能打擊對手的地方做起,以足夠的耐心做鋪墊,並尋找你的漏洞和可資利用、發揮的機會,一旦這樣的機會來臨,他會靈蛇出洞般一口咬住你的要害,讓你掙紮不得。

例如,秦檜施用種種陰謀詭計逼使張浚離開相位後,又阿諛奉承新上任的宰相趙鼎,實際上是為自己重新篡相奪權踢開絆腳石。以後他就等待時機。不久,這樣的時機到來了。紹興八年三月,高宗果然把秦檜從樞密使升遷為右相。秦檜的下一步,就是排擠和他同居相位的左相趙鼎了。

趙鼎複相之後,對抗金不太積極,支持高宗的求和政策,因而助長了投降派。雖然如此,他也主張在議和時要加強防守,這樣才能保住和鞏固偏安的南宋政權。這和以秦檜為一方的投降派還是有區別的。

正是由於趙鼎堅持了這些主張,秦檜才覺得不把趙鼎排擠出朝,對於他自己的投降活動始終是一個莫大障礙。於是,秦檜暗施詭計,一方麵,他推薦肖振為侍禦史。肖振一上台,就上奏章彈劾參知政事劉大中,說他“不以孝聞於中外,乞賜罷斥”。實際上,“其劾大中,蓋以搖鼎也”。肖振彈劾劉大中後,又四處放出風聲說:“趙丞相不待論,當自為去就。”一時之間,議論紛紛。今天有人說:趙丞相要求辭職。明天又有人說:趙丞相已搬上船去了。其實,這些謠傳都是“秦檜之屬,以此撼之”。另一方麵,秦檜又施用兩麵派的手法,使高宗對趙鼎產生了惡感。高宗有一個兒子,小時因病夭逝。金兵南侵,高宗敗逃,在揚州因驚恐過度發生了生理變態,喪失了生育能力。此後,他選了宋太祖七世孫趙伯琮、趙伯玖入宮撫養。伯琮先封為建國公,原想選他作為未來皇位的繼承人,高宗命趙鼎“專任其事”。趙鼎曾請建資善堂(皇太子讀書的地方),後來趙鼎一度罷相,攻擊趙鼎的人必“以資善為口實”。趙鼎複相後,高宗又下禦劄要封伯玖為吳國公,當時宰執大臣商議,都認為不妥。趙鼎也認為:伯琮所封的建州,隻不過是一郡之地,而伯玖所封的吳,卻是一個大都會,“恐弟之封不宜壓兄”。樞密副使王庶也認為:“並後匹嫡,此不可行。”他們的用意,是要高宗取消這一決定。當時趙鼎就對秦檜說:過去議論我的人,都以“資善”為藉口,今天我為了避免嫌疑,“公專麵納此禦筆如何?”秦檜裝得非常正經的樣子回答趙鼎說:“公專首相,檜豈敢專?公欲納之,檜當同敷奏。”於是,趙鼎就約定秦檜、劉大中一起將劄子進呈,但到時秦檜卻不肯參加。趙鼎又對秦檜說:劄子還是共同呈上為好。秦檜再次表示:“公為首相,檜不敢專,明日進呈。”到第二天朝見高宗時,趙鼎先奏說:建國公雖然沒有正式立為太子,可是天下都知道“陛下有子矣,今日禮數不得不異”。此時秦檜“無一語”。在高宗退朝、群臣下殿時,樞密副使王庶對秦檜的奸詐行為就非常氣憤,他對趙鼎說:“公錯了。”秦檜怕因此會遭到群臣的非議,自己又有見不得人的陰謀,於是就說:“檜明日留身敷奏。”次日單獨朝見高宗時,他卻說:“趙鼎欲立持太子,是待陛下無子也,宜俟親子乃立。”陰險毒辣的秦檜,明知高宗喪失了生育能力,卻故意說這些話來刺激高宗,使他遷怒於趙鼎。果然,趙鼎因此事“拂上意”,而“檜乘間擠鼎”,趙鼎被迫上奏章辭職。

高宗再次起用趙鼎為相,本來就出於不得已。在議和問題上,趙鼎所唱的調子和他也不完全合拍,在“儲位”這一有關朝廷的“根本”大事上,又引起了高宗的反感。於是在紹興八年十月,高宗便把趙鼎罷相,令他出任紹興知府。

和張浚一樣,趙鼎原先也是輕信了秦檜,和秦檜打得火熱,經過這一段時期以來的共事,他對秦檜的為人才有所認識,但為時已晚。趙鼎既去,“檜獨專國”,南宋的朝政大權完全由秦檜一人獨攬了。他既得到高宗的特別寵信,又有金朝主子作為後盾,到紹興二十五年秦檜死時為止,他都一直竊據著相位,專政持續了19年。

好人遭人中傷的情節古今中外都是相似的,但壞人中傷好人的手段卻各有各的不同。秦檜用循序漸進的手法先去除趙鼎的羽翼,再造聲譽動搖其威望,最後把他引向高宗的痛處碰個頭破血流,其手段“高超”之處在於,他這一切所做所為,都是一方麵表麵討好,一方麵背後動手的,讓政治經驗同樣豐富的趙鼎在毫無防範之心的情況下稀裏糊塗地讓位給他。

無論古代的官場還是今天的職場,甚至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秦檜式的人物並不多見,但因其危害之大之深,麵對善於耍兩麵派手法的人,必要的防範意識還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