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孩子已經學會要把自己當做是和社會上任何人平等的一分子,並了解他應該做的奉獻工作,尤其是如果他已經學會將異性看作是平等的友伴,青春期隻是給他一個機會,讓他開始對成年人的生活問題作出獨立而有創造性的解答。如果他對這些觀念的認識程度比別人為低,如果他對環境抱有錯誤的看法,在青春期,他會顯得好象還沒有做好享受自由的準備。假使有人強迫他去做他必須做的工作,他就能夠完成它,如果讓他自己去摘,他就會膽小如鼠,一事無成。這種孩子在奴役之下將會適應良好,但是一到自由裏,他就不知何去何從了。
價值的顛覆
論害羞與羞感
五 男人和女人身上的心靈羞澀和身體羞感
心靈的羞澀與身體的羞澀
馬克斯舍勒
(1870-1937),德國思想家。本文選自《價值的顛覆》,羅悌倫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本文有刪節,題目為編者所加。°思°兔°網°
我們已經在各處發現了男人和女人的性羞感和差異性,它正好符合在性關係和生殖中兩性所承擔的角色的差異性。讓我們首先回避這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它可以表述為,是否兩性之中隻有一性以及哪一性原本具有羞感,而另一性隻是後來才獲得它;也可以使這個問題變成一個單純的量的問題,如像人們實際詢問的,哪一性具有更深的羞感。
正如我所指出的那樣,由於羞感現象總是已經存在於精神——生命的意識的本質結構之中,雙重的即身體和靈魂的羞感已經存在於精神——生命——感性的意識的本質結構之中,二者與性別均無必然聯係,所以毫無疑問,隻要實際意識到這些結構,即在屬於那些意識範圍的衝動的任何可能的衝突上,羞感就必然出現,而且同等地反映在男人和女人身上。由此看來,某些理論試圖以這種方式將羞感僅僅歸之於女人,即認為男人本來沒有羞感,他的羞感不過產生於女人的情感熏陶;或者,某些理論又認為,女人的羞感隻是男人培養的,諸如此類的理論自然站不住腳。我們覺得.誰的羞感更深,這個問題同樣沒有意義,雖然它的答案五花八門。產生這些答案的原因是,人們將羞感在男人和女人身上的不同的表達形式之一歸結為羞感的本質,於是當然發現該形式在另一性身上程度較輕,便以此推斷另一性也缺乏羞感本身。尼采和其他許多人認為,與女人相比較,男人的羞感更純貞、更明顯。我覺得,這種說法含有某種正確的成份,不過沒有準確的表達出來。他們正確地認識到,與女人相比,男人至少有一種更純真的、靈魂的(性與非性的)羞感。可是他們沒有同樣準確地發現,在女人身上,身體的(性與非性的)羞感更純貞、更溫柔。這一點並非由此證明:人們通常相信女人更容易臉紅.表達羞感的方式也更直接、更動人。因為這個事實隻是女人在情感生活中容易激動相穩定性較差的一個結果,並且一般而言,女人感受刺激的能力較差、不大明顯和精確,這也助長了上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