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種東西,我們愈時常、愈反複加以思維,它們就給人心灌注了時時在翻新、有加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頭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法則。
這段碑文每天都使加裏寧格勒的居民們想起他們可能仍然在讚美的這兩種東西。這是加裏寧格勒居民們的幸運。
① 哥尼斯堡即前蘇聯的加裏寧格勒,當時是東普魯士王國的首府。——譯者注
② 虔信派是17世紀德國路德教的一個教派。——譯者注
③ 哥尼斯堡大學的別名。——譯者注
④ 腓特烈大帝即腓特烈二世。——譯者注
⑤ 即《自然通史和天體論》。——譯者注
⑥ 哈曼(1730-1788),德國作家、思想家。——譯者注
⑦ 品脫,容量單位。——譯者注
⑧ 赫爾德(1744-1803),德國思想家,曆史學家。——譯者注
⑨ 克盧秀斯(1715-1775),德國神學家。——譯者注
⑩ 斯塔爾夫人(1766-1817),法國女作家、文藝理論家。——譯者注
論學兩則
王國維
(1877-1927),中國現代學者。本文選自周錫山編校《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大原。北嶽文藝出版社, 1987。Ψ本Ψ作Ψ品Ψ由Ψ思Ψ兔Ψ網Ψ提Ψ供Ψ線Ψ上Ψ閱Ψ讀Ψ
論哲學家與美術家之天職
天下有最神聖、最尊貴而無與於當世之用者,哲學與美術是已。天下之人囂然謂之曰無用,無損於哲學美術之價值也。至為此學者自忘其神聖之位置,而求以合當世之用,於是二者之價值失。夫哲學與美術之所誌者,真理也。真理者,天下萬世之真理,而非一時之真理也。其有發明此真理(哲學家),或以記號表之(美術)者,天下萬世之功績,而非一時之功績也。惟其為天下萬世之真理,故不能盡與一時一國之利益合,且有時不能相容,此即其神聖之所存也。且夫世之所謂有用者,孰有過於政治家及實業家者乎世人喜言功用,吾姑以其功用言之。夫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豈不以其有純粹之知識與微妙之感情哉。至於生活之欲,人與禽獸無以或異。後者政治家及實業家之所供給,前者之慰藉滿足非求諸哲學及美術不可。就其所貢獻於人之事業言之,其性質之貴賤,固以殊矣。至就其功效之所及言之,則哲學家與美術家之事業,雖千載以下,四海以外,苟其所發明之真理,與其所表之之記號之尚存,則人類之知識感情由此而得其滿足慰藉者,曾無以異於昔。而政治家及實業家之事業,其及於五世十世者希矣。此又久暫之別也。然則人而無所貢獻於哲學美術,斯亦已耳,苟為真正之哲學家美術家,又何慊乎政治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