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1 / 1)

兩人並在一起的那一版介紹與照片,不知道是為了哪一個,無聲響、無表情、默然淚下時,他怔了不止一分鍾。連拍個肩這種最基本的治療方式也沒有做到,手足無措。

“雖然不能確定,但他背的包,幾次我說幫忙拿他都不留餘地的拒絕,還基本是寸步不離。”

劉宇_

陳瀚:“……”

“你不是不接受民間委托嗎?”

陳瀚覺得自己終於能答上話了,“我已經不是軍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完]

作者有話要說:  終於完結了,撒花花!

因為不打算為這個故事再寫番外,又想盡量不破壞故事的流暢性,所以有些我覺得需要交待的情況就在這簡述一下。

一是趙首長:

這個長者其實才是這個故事中最糾結的人吧!其實我一直都不覺得他有多無情的,隻是權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趙正旭是他最欣賞的後輩,又是自己的兒子,這想來是他人生中很驕傲與開心的事情。如果他自身也是免疫體,我想他是寧願自己去也不會同意趙正旭去。但是反過來說,趙正旭又會同意嗎?不會。

對顧正然,他的心態就複雜多了。這個兒子太個性了,嚴重挑戰了他的權威。裴均的事情,不能說他完全沒有用心,但也不能說他就純粹隻是那樣的用心。彼此有那個身份與職務,我覺得多半是一時氣極而順水推舟之舉,結果裴均就真的沒再能回來。待形成了這個事實之後,再說什麼又還有什麼用呢。

再比如他派人接顧正然回京,說是完全是為了研究項目?未必然。那完全是為了將人保護起來?也肯定不是。

顧正然不能再在臨碧住下去了是現實情況,再有趙正旭的遺願,派人過去似乎是必然的。但派那麼精銳的一支小隊,承擔那麼大的風險,而隻是去將顧正然接回來保護起來,這完全不符合趙首長的觀念。雖然還不清楚原駐永源大橋北岸的那個觀察隊是否已經全體殉職,但因為失去聯係而知道肯定是出了問題。在李封等人聯係基地之前,有可能覺得整個小隊也全都不在了。

接回去不一定會進研究所,但有可能。從事理的通常進程來說,免疫體在研究過程中的死亡率會逐漸降低,所以進研究所不一定還會死,但也有可能。所以,他什麼都不會解釋。包括裴均的事也一樣,從事實上來說,他沒什麼好解釋的。從身份與性格上講,他的想法與做法,不會向任何人解釋。

二是關於顧正然的‘死而複生’:

他可能曾經快死了,但由於我的不忍心,沒死成。不過若真死了,很多感覺與我設想中也就不一樣了。

若是顧正然真的死了,那上麵關於趙首長的那些話就都可以不用說了。但我其實一直都沒想塑造一個‘鐵麵無私’、‘冷血無情’或隻是‘胸懷天下’的首長。這裏麵,無論是陳瀚、顧正然、趙首長、王啟,還是沒有正式露過麵的趙正旭,每一個人的選擇都應該是千回百轉而後的不得已之舉。試想尚有柔妻嬌兒需要顧護的趙大哥,又怎麼可能會是‘雄糾糾、氣昂昂’的‘跨進研究所’呢!

我覺得顧正然的‘死’是一種政治需要。

免疫研究的事,在似乎懷有想法的人泄露消息、推波助瀾之下,是必然需要給民眾一個說明的。要最大限度的讓別有居心的人無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