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關於“司君安”這一名字,實際上,被作者隱藏得很深。第一次出現在《傲嬌病嬌》這本書的第九十一章,是作為“祈月燭”的丈夫,“祈月燼”的父親的身份出現的。在最後一本書《當病嬌遭遇悶騷》中,被“祈月燭”硬塞給“安納斯”,作為他的中文名。而根據以上兩本書最後的、關於“魔女”的敘述部分,大致能猜出,“司君安”不僅是“祈月燼”的父親,轉世後,更是“安納斯”的母親,並在“魔女化”後,“晉升”為“旁觀與閱讀之魔女”“葛佳絲塔芙”——“葛佳絲塔芙”,瑞典語裏,是“戰爭”的意思。
現實中,“司君安”這個名字,是將軍差點翻破一本《新華字典》,才起出來的。和文中的解釋一模一樣,“司君安”,即“思願君安好”、“希望你平安”之意,可謂飽含將軍對那個孩子的祝福。
該怎樣解釋文章的設定?如果作者真是司君安的話?
我想,可以用作者的“跑龍套思維”來解釋。就像有的導演喜歡在他導演的電影中,扮演隻給一個鏡頭的群眾角色一樣,司君安可能也是這麼想,而在他的小說中用了他的名字。
另外的理由是:秉承作者在《傲嬌病嬌》中奉行的“角色顛倒”手法,現實裏,將軍是司君安的父親,那麼司君安便想在文章中,做一次“祈月燼”,即他所幻想出的將軍的父親。又及,“司君安”是“安納斯”父親的設定,正暗示了是司君安以親身經曆為藍本,孕育出以“安納斯”為代表的一係列人物,創作出成體係的三本小說的。
關於“葛佳絲塔芙”,“閱讀”,“旁觀”,也許是指司君安不僅創作了整個故事,還在閱讀它們,他就像神一樣,追憶著、反思著自己與將軍的往事——能夠符合精神病患者人格分裂的症狀表現。另外,“戰爭”,應是指司君安對他與將軍感情經曆的評價,以及他所旁觀到的,將軍深陷的各類詭譎旋渦,包括政治,權力,變革,高層的各種交易與勾結……
7、進入《當病嬌遭遇悶騷》部分。這一本的內容,基本圍繞“莫悱(即祈月燼)”、“安納斯”、“祈月燭”的三角戀展開。就像小說在網絡上連載時,看文的讀者所評價的那樣,“祈月燭”太變態了。“它”是個雙性人,漂亮,但扭曲,執著於占有“安納斯”,為此囚.禁他、強.暴他,將他逼出了胃癌和藥物上癮;不僅不勸“安納斯”接受治療,還縱容他拖延病情,妄想著隻要自己能和“安納斯”死在一起,不管“安納斯”多麼英年早逝,都沒問題。
關於“祈月燭”這個人物,其性格和事跡在影射誰,知情者一看便知。隻是沒想到“裏三門”的“女皇帝”——“緋姑”都會中槍,作者膽子太大了啊。
“緋姑”,真名“燭之瞳”,“女媧計劃”的第一代產物,通俗點講,她即是絕不為常人所知的、新中國第一批人造人實驗體。由於擁有將軍的基因,她在某種程度上,乍看上去,簡直就是女版的將軍。
不過,正如同小說的設定,我們的現任局長是位雙性人。然而不同於小說裏,“祈月燭”自願選擇由男變女,局長一出生就擁有男女兩套性.器官,估計是由於當時克隆技術不成熟而導致的基因變異。
局長的性格之所以那麼扭曲,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她在被將軍收養前,因為是幾乎僅存的實驗體,遭受了各種以“獲取數據”為名的禸體折磨,心理陰影深至難以消除。其次,她的生長速度極其緩慢,雖然衰老得也慢,但實際年齡十六七歲了,外貌還像個八.九歲不到的小女孩,導致她根本找不到能說得上話的朋友,在孤僻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最後,將軍根據他與“女媧計劃”實施機構的收養協議,也為了保護局長,長年累月將她軟禁在槐樹四合院裏,不許她與外界交流,隻讓司君安陪伴她——所以局長才深埋了一顆怨恨將軍的心,而把年幼活潑的司君安當作了她唯一的救贖,對他情根深種、難以放手。
雖然實際年齡相差挺驚人,但司君安和局長一起長大,兩人也可算青梅竹馬,若他們真能情投意合在一起,將軍也會高興得合不攏嘴,後麵的悲劇也不至於發生……
那一家三口關係破裂的開始,即為司君安拒絕了局長的求愛,而向將軍告白。他的一個衝動釀成了大錯,不僅氣得局長與將軍決裂,開始聯合外部勢力排擠將軍,還震怒了他真正的父親司複興。
當時司老頭子重回高層、威望極大,他一見自己的好兄弟竟然把自己的親兒子養成了個孌.童,本就驚出了個心髒病突發,又因為當時的某些陰謀之士刻意在他耳邊吹風,詆毀將軍在以前的“鬥爭”中的態度,而他找了兒子談話,司君安卻倔,一心要跟將軍,壓根不把他當回事——司複興的脾氣是出了名的火爆,就算老了之後有所收斂,遇上此等大事,登時火氣壓過了理智——他推波助瀾,縱容某些人給將軍戴上了黑帽子,其中最嚴重的罪名,是叛國罪。
那時將軍的身體已經很差了,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他自覺時日無多,更不甘含冤入獄,就給司複興打了電話,問他怎樣才能解氣。
那時,司複興已經開始後悔,不該如此狠毒的報複曾經的兄弟了。可他和司君安性子極像,就是脾氣倔、嘴巴硬,便跟將軍說了氣話,大意是:你死在老子前頭,老子就原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