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啊,但我隻有爛命一條,她要騙去也沒關係,你們可不行。所以我提前告訴你接下來我要做什麼,就是告訴你,是否需要將你的軍隊、你的將軍帶過去,你自己看著辦,我不做任何保證。不過,武照那個丫頭,你要給我保護好了,因為這場戲,你們都是主角”
“主角不是我嗎?”李世民也許是有些亂,此刻像是在半開玩笑,借此來將其放一放。
隻是,與方才李承道口中的主角光環聯係起來,這玩笑敏感得很。
“主角是你啊,貞觀年間的主角一直都是你。可也不帶你這樣的,權勢、美女,甚至金山,都是你的。雖然你是主角,也不能不上別人過活,不是嗎”李承道無所謂地聳聳肩“否則,天地間唯有你一人居於雲霄,掌握天下權醉臥美人膝,久而久之也沒有太大的意思”
“孤家寡人,名副其實而已”李世民隨口一說。
“所以沒有人可以阻止你與高麗一戰,更沒有人能阻止你高麗一戰的無功而返。至少,你的賢內助不在了,你的銅鏡魏征也不在了”望了眼門上陽光下投射的人影,李承道開了窗,在微風的吹拂下,繼續的聲音顯得飄渺起來“君主的評價,魏征死如失一銅鏡,卻又在他死後推其墓碑,悔其兒女婚約,這就是魏征死後的下場”
不遠處的李世民,坐在那裏,呼吸著從李承道那邊掠過來的涼風,聽著風中那清晰可辯的冰冷話語,不自覺地就是與之前李承道所言的“四大千古一帝”聯係起來,隨後就是一陣無可避免的無奈,與沉默中的複雜。
“你說……什麼是朋友?”雙手拄著下巴,李世民突然就冒出來一句令李承道瞪大眼睛的話。
“你可以不將他人當做臣下,他人卻不可以不將你當做皇帝?”背靠著窗台,沉默片刻,點點頭李承道若有所思“朋友這種東西……經曆得不多,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後世裏,什麼都可以傳出來,所以這種東西,我多少也知道一些;當然,具體含義之類的,我沒有辦法給你總結歸納出來……這裏給你複述兩個曾經看見過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廣交天下英雄豪傑的仗義武夫。他臨終前卻是對他兒子說“別看我在江湖上闖蕩這麼多年,結交的人如過江之鯽,其實我這一生就交了一個半朋友”。
兒子納悶不已。他的父親就貼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後對他說“你按我說的去見見我的這一個半朋友,朋友的要義你自然就會懂得”。
兒子先去了他父親認定的“一個朋友”那裏。對你說“我是某某的兒子,現在正被朝廷追殺,情急之下投身你處,希望予以搭救!”這人一聽,容不得思索,趕忙叫來自己的兒子,喝令兒子速速將衣服脫下,讓它穿在了眼前這個並不相識的“朝廷要犯”的身上,而自己兒子卻穿上了“朝廷要犯”的衣服。
接下來,兒子又去了他父親說的“半個朋友”那裏。抱拳相求把同樣的話訴說了一遍。這“半個朋友”聽了,對眼前這個求救的“朝廷要犯”說“孩子,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這裏給你足夠的盤纏,你遠走高飛快快逃命,我保證不會告發你... ...””
“還有一個故事,相比於前一個要簡練得多,幾句話的表述:一個人不顧朋友的再三勸阻,在某件事上一意孤行。最後他失敗後,那個朋友跑回來一言不發地為他收拾殘局。他在後悔慚愧中問“為什麼你不教訓我兩句?或者嘲諷我幾句?”朋友說“在你需要朋友的時候,如果我是跑到你的病床前,居高臨下地用‘叫你當初不聽我的話’之類的話奚落你,那我怎麼算得上是你的朋友?”……”
“就是這兩個故事,當然,廢話的目的不是打算讓你去從中得到什麼啟示。此類的故事太多,如若一個個去提取啟示的話,每個都有它的道理,所以,或許用“每個人都有他的標準”更恰當”
“譬如崇文館裏的年末考教,一百分的試卷,有人考到一百分,也有人考到九十八分。一般人覺著兩者不過是兩分之差,實際上那幾個考得一百分的人,其中必然就是有人可以考取一百分往上。他之所以考了一百分,是因為那考卷就是一百分,他的再多些的本領,這份考卷無法令他發揮出來。九十八分的人則完全不同,他的本領就隻有九十八分,至此為盡”
“所以,我的觀點是,朋友這種東西,關鍵在於你所定製的標準是什麼。用書生的話講,就是狐朋狗友,酒肉朋友,莫逆之交,患難之交,刎頸之交之類的區別”
“刎頸之交……嗎”似有所得,低垂著目光李世民緩緩地點一點頭“你說……我與無忌……算不算朋友?”
“算是暗示我別找長孫無忌的麻煩嗎?”李承道挑一挑眉毛,那露出來的漆黑的雙瞳中,目光一如既往的淡然“還是說,你也不怎麼分的清自己與長孫無忌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