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高調(1 / 2)

恍恍一日。

清晨。

陽光懶懶散散地升起來的時候,天地間的所有灰暗,都消散在一瞬之間。

登得高望得遠,最適合將一切都盡收眼底的,是城牆士兵們。便如今日,天際的光芒升起後,也可能是不久的一段時間後,他們視線的盡頭,就出現了一展黃色大旗。

再細看後,負責守城的士兵頭頭,一麵派人進城報告,一麵又敏感地迅速召集起來身邊的兵士,警戒的警戒、埋伏的埋伏;身體緊繃如臨大敵一般,所以人都是很緊張的模樣。

與此同時,他們的視野中,那麵迎風招展的黃色軍旗,正隨風極其響亮地振動著。而這幾對兵士組成的數百名軍隊前,是一位騎著高頭大馬的帶甲將軍。那清晨時一一縷帶著些許涼意的陽光,照在他手中提著的那雪亮的槍頭上,遠遠地看去,給人一種能夠清晰感受到其中寒意的錯覺。同時,逐漸靠近時,這幾對兵士們,似乎也都是一張張冷漠的麵孔。於是,兩相結合,頓時城牆上的兵士們更加緊張起來;此般狀況下,某一時刻的某一位兵士,偶然間閃過的一抹害怕,不知不覺間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頓時間,他們自己成功地將氣氛推向了緊繃恐慌的高潮。

自己終究隻是替換者,是偽裝者,是假貨,比不上那些原本就是士兵的原裝死鬼們!

類似的想法從他們心底升起,由是,同時伴生的一絲絲涼意,從他們心底悄然爬上來。

好似是他們口中的死鬼們的鬼魂回來報複的場景,城牆上靜悄悄的,豆大的汗珠滴落的聲音清晰可聞。

時間流走得無知無覺,士兵們連身邊多了幾個人也沒能發覺得到。

來者也不張揚,躲在城牆上死死盯著那麵旗子看了許久,直到這幾對兵士們快到城下,才急匆匆地整理好行裝往城門處趕去。

對方行軍的腳程被故意放得很慢,這麼一段路,他們行了將近小半個時辰,才終於來到了管城城下。

於是,城牆上的人終於可以輕而易舉地看見,他們當頭豎起的軍旗之上,書寫著一個大大的“高”字。領軍的那名戰將,身著一身亮晶白甲,胯下一匹烏黑駿馬,領著軍隊大張旗鼓地,到了城門下才勒馬停駐。

至於那急急等待著的管州刺史,早已是熱鍋上飽受煎熬的螞蟻。見來者終於在城門口停步,立即便是急急忙忙地出城來迎。身後,跟著的隻有數十位衙役與兵士。

當然,終究不是什麼太過有影響力的人,也沒有事先通知,因而與前些日子李世民的那種當地的百姓們紛紛出來迎接的場景,有極大的反差。不過,他們這聲勢,相比同等規格,似乎也算得上是異常浩大。也就是說,高調得有些過頭。

“鄭州刺史郭正,見過高統領!”合手作揖,微微發福的中年男人一副謙虛的姿態。

沒錯,來人正是高通!

“郭刺史見外了”習慣了這套的高通,仍坐在馬背上,卻是探頭望了幾眼城門。沒見著有其他人出來,才反過來詢問道“李萊那個家夥呢?他沒看到我身後的軍旗嗎?”

當朝高姓將軍並不多,所以高通舉著軍旗大搖大擺地過來的意思,其實很明顯:我高通要到你李萊的地頭了,你還不快出來迎接!

“高統領稍安勿躁,李將軍的事有些複雜,容郭某一一道來”額頭上滲出一層細細的汗珠,這圓臉刺史試圖著慢慢地進行解釋。

“不用了,先向郭刺史傳達陛下的口諭要緊”高通打斷了他的話,打馬向前微微的走了兩步,高聲喝道“傳陛下口諭,鄭州刺史郭正聽旨!”

“臣鄭州刺史郭正,聽旨!”低垂下圓圓地腦袋,他做洗耳恭聽狀。

“近日,有契丹八部之芬問部族蠻人做先行者入京,懇求上朝將公主做嫁大賀氏。鑒契丹大賀氏聯盟皈依不久,朕不便明拒。故特令武氏女做公主代表,前來管州考察契丹來使。朕亦聽聞,有鄭州商客入京告禦狀,言鄭州刺史昏庸愚昧,致其丟失千萬家產。朕不輕信,卻造成影響,由此順勢令武氏女細查一番。古人言,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望卿莫令朕失望!”

“臣郭正,遵旨!”對著高通彎腰躬一身,再抬頭時,那圓臉刺史試探著問“莫非馬車裏的,就是武家小娘子?”

“正是”高通這才翻身下馬“這武家小娘子與公主交好,所以陛下才令她做這考察的特派專使”

話說得很曖昧,高通隻簡單地介紹一下。

“架子大著呢,一路上總是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的”高通壓著聲音透露幾句後,扭頭望著城門的方向笑道“怎麼,李萊那家夥還沒來?不會是熱炕頭上的娘們還沒摟夠吧?”

“高統領先隨老夫入城安排這武家小娘子落腳吧,至於李將軍,還是待會兒再說吧”低垂著目光,圓臉刺史很自然地轉移了話題。

“也是,要是我再耽擱一會兒,那小娘子說不準就又要說三道四的了”不以為疑,高通牽著馬與刺史同行“不過,郭公不用麻煩收拾驛館了;這回的小娘子特派專使講究得很,驛館那種地方她看不上,咱們一路過來,都是住客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