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慣用反麵教材,出於這些反例往往真實存在,並且不可忽視的緣故,這一點老頭子佩服。不過,殿下是否考慮到其中利處?清楚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李承道喝了被自己弄髒的茶水無意識,孔穎達更加不會時刻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的的確確,他在認真聽李承道所說的話,無論是否全部有道理。
“殺死一百個人便能救下一千個人,孔夫子覺得應該做?”李承道隨即反駁。不容他有所回應,李承道接著開口。
“一名官員,為官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無論是官位升遷還是貶謫,都是勤勤勉勉無怨無悔。剛正不阿,兩袖清風,高風亮節,大公無私,情係百姓,似乎存在的褒義詞全部能用在他身上。親自耕種妻子織布,一家人布衣簡陋,粗茶淡飯,看見了窮人必定會給予救濟,看到不平必定會做出處罰。兒子從政,為避嫌不許;兒子從商,為避嫌也不許;估計連孔聖人也做不到他這種地步”
“統治者耳聽目見,一定會將他當做全國官員的典範,四處宣揚歌頌,恨不得全國百姓、全國官員都知道出了這麼一個聖人;這個聖人的一言一行,全部為整個王朝所推崇。然後,如若這位聖人,是敵國派來的奸細呢?”在桌子上畫了個高大牌坊,李承道指著牌坊一旁的小人物說道“如果忽然有一天,這位在全國擁有至高名譽的聖人公開宣稱,這個國家的內部已經腐朽不堪,自己已經絕望;良臣擇木而棲,所以他投奔敵國,會是什麼樣的一種後果?”
抬起頭,李承道直視著孔穎達,仿若要望進他的眼睛、直取他的思想“孔夫子覺得,輿論的真正可怕之處在哪裏?”
“不知殿下有何高見?”睜眼一眨不眨,孔穎達隨口就把球踢回到李承道腳邊。
可惜的是,李承道從來不懂得慎言慎行為何物,從來不知收斂為何物!
隻見他冷笑幾聲,一字一頓地說“一些人,不願意公眾一下子看清真相”
話音落,書房中是短暫的一陣沉默。沉悶的氣氛,壓抑得讓人快喘不過氣來。
如此過得片刻,孔穎達長歎一聲,道“不可否認,操縱、利用輿論的人,往往別有用心”
“輿論是一把利器,在操縱者手中,它可以被用來殺人,甚至可以被用來滅亡一個國家”李承道的手指,在那塊高大牌坊上一下一下地不輕不重敲著,聒噪的聲音到了令人心生厭惡的程度也不停歇“蘇妲己之類的紅顏禍國,盛世時足以逼死任何一位皇帝身邊的美人花瓶,遑論亂世至山河破時;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黃巾軍憑謠言與小利為大漢拉下帷幕,不講此起彼伏聲勢浩大的起義軍。輿論這種東西,每朝每代都有人在用。換朝換代的時候,更是輿論先行;借此來瓦解當權者一方的民心,使自己獲得民眾的支持。這些,孔夫子不否認吧?”
“蘇妲己不思輔佐反蠱惑君王,東漢靈帝時大漢早已腐敗不堪;殿下所謂的輿論導向,便是人心所向。其中固然有人別有用心、利用輿論,不過事實終究是事實!”孔穎達為所接受的正統教育辯解,以客觀事實為依據。
“那道德綁架呢?”李承道愣了愣,而後這個詞脫口而出。
孔穎達想了想“願聞其詳”
又是一個未曾聽聞的新奇詞語,孔穎達僅是有些一知半解的地步,不得不再次使用這個萬能金句。
“我們的教育與傳統思維似乎有個約定俗成的習慣:相比於強者,弱者更需要同情,弱者更需要理解,弱者更需要幫助。這話應該沒錯吧?”見孔穎達默然頜首,李承道才繼續“百姓心中所想,即輿論導向所指”